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国际立法的新发展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国际立法的新发展及其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船舶 温室气体 国际公约 排放控制区 船舶碳排放税
【摘要】:2011年国际海事组织通过的"《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件Ⅵ《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有关船舶能效规则的修正案"从技术层面突破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加快了全球船舶温室气体减排的行动步骤。由于我国在船舶温室气体法律定性、立法监管及国内法与国际公约衔接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解决的基本路径应以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国际立法趋势为切入点,明确温室气体的法律性质,划定船舶排放控制区和实行碳排放税制度,并以此逐步引导国内航运业的产业转型。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船舶 温室气体 国际公约 排放控制区 船舶碳排放税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BFX091)
【分类号】:D996.9
【正文快照】: 随着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生效以及1997年《京都议定书》强制要求批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发达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环境保护立法的新趋势,而船舶温室气体减排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冉;;论IMO在国际海运船舶温室气体减排上的法律进展[J];港口经济;2010年02期
2 黄万能,谢以超;船舶污染大气及国外的控制措施[J];航海技术;2005年04期
3 袁象;;低碳经济对我国海运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交通企业管理;2010年02期
4 刘能冶;;航运减排国际法新动向[J];世界海运;2011年09期
5 刘昭青;;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第63次会议概述[J];水运管理;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斌;王逸英;张振坤;郝标;;浅析船舶NO_x排放的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6期
2 邓礼标;;船舶污染的途径及对策探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3期
3 姚玲玉;张丽;董丽华;;船舶尾气脱硫履约技术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11期
4 杨国华;胡文佳;周江华;胡海刚;;船舶尾气臭氧氧化-海水吸收的脱硫脱硝新工艺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8年03期
5 王淑敏;;低碳经济时代海运服务贸易法的困境与路径——以美国绿色贸易壁垒为镜鉴[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6期
6 查苏倩;;低碳背景下我国发展绿色运输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年07期
7 杨国华;胡文佳;王峰;周江华;于春令;;臭氧对船舶废气中氮氧化物的氧化试验研究[J];中国航海;2008年02期
8 胡文佳;杨国华;周江华;于春令;;船舶尾气中NO臭氧氧化研究——反应温度和尾气中碳氢化合物含量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年05期
9 赵国钢;;船舶防污染及事故污染应急工作浅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唐晓佳;李铁;郝阳;吴晓梅;朱益民;;镁基—海水法船舶烟气脱硫效率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礼标;;船舶污染的途径与防污染管理对策研究[A];2008船舶防污染管理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野;基于低碳及空箱调租的集装箱海运网络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郝阳;镁基—海水法船用废气脱硫效率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李俊;我国防止船舶污染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黄雪娇;基于阴极电位控制理论的船舶节能减排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李海燕;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途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6 贾石岩;船舶使用岸电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7 赵志垒;对LNG船舶船岸衔接及港内航行过程的安全评估[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刘敏;甘肃省农村地区生物质能源环境经济益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张雪;船舶大气污染物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罗婕;国际海运清洁发展机制的构架与实施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京诺,王世杰;柴油机排放控制策略[J];中国农机化;2004年05期
2 许洪军,曹会智,刘伍权,陈军,朱先民;柴油机尾气氮氧化物的机外净化技术研究(一)[J];内燃机;2004年06期
3 肖青云,吕庭豪;SCR——一种新型环保装置[J];船海工程;2002年02期
4 王忠俊,张凌;柴油机排放及控制技术[J];船海工程;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各种矿场井下劳动使用妇女公约[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4年14期
2 汪兆椿;;修改《伦敦倾废公约》的新动向[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3年04期
3 史之;;人权问答(四)[J];世界知识;1995年08期
4 余诗龙;新加入核领域内国际公约的国家[J];国外核新闻;1999年10期
5 ;国务院关于授权签署《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制度的国际公约修正案议定书》并接受专项附约四第一章和专项附约七第一章的批复[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年15期
6 戴桂菊;中俄两国共同遵守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J];俄语学习;2005年03期
7 梅文珏,邝少明;论国际刑法中的劫持航空器罪[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8 ;人权知识[J];人权;2006年01期
9 林沛文;;与海关监管物处分限制制度相关的国际经济法问题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4期
10 祁建建;;比较与前瞻 国际公约下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J];法律适用;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宋燕;;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标准概览及其启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张卫;王征;;中国船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测算及减排机制研究[A];中国科协2009年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海上污染防治及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何玮;;水泥行业温室气体减排CDM项目合作计划简介[A];2006年水泥技术大会暨第八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周凌;刘立新;方双喜;张芳;姚波;温民;许林;顾帅;臧昆鹏;夏玲君;;中国大陆地区温室气体网络化观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殷占民;胡松涛;王刚;;海水淡化与空调系统联合运行方式探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杰;张圆;李莉;;浅谈清洁发展机制在畜禽粪便污染治理中的应用[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方振宇;;履行《京都议定书》暖通空调大有可为[A];第13届全国暖通空调技术信息网技术交流大会文集[C];2005年
8 肖显静;;中国城市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和社会障碍分析——以北京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9 宋燕;黄曼雪;;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评价与管理的标准化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殷占民;胡松涛;;空调与海水淡化系统联合运行方式探讨[A];2005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涛;非洲 温室气体排放甚微 全球变暖受害最大[N];人民日报;2005年
2 杨东升;1.3%[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辛华;韩国政府推出三大战略致力发展“绿色经济”[N];中国贸易报;2009年
4 记者 姚喜新 通讯员 叶建华 陈坚;低碳经济双核查第一单落户昆山[N];苏州日报;2010年
5 联合国秘书长 潘基文;让我们达成协议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赵刚 陶春;从技术到机制[N];学习时报;2009年
7 记者 吴伟农;美公司就是不着急[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关中;气候智能型世界并不遥远[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姚春鸽;ICT,将为“好天气”出大力[N];人民邮电;2009年
10 记者 桂雪琴 冷翠华;三方代表热议温室气体排放[N];中国船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璐;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的立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王迎红;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观测方法研究、应用及结果比对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3 高璐;涉外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陈雷;反腐败国际公约视野下的我国刑法的现状与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5 李章军;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杨明;电力系统超前调度理论与算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朱雪竹;模拟酸雨对不同土壤—作物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王玫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阮传胜;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刘玉学;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建荣;船舶压载水排放处理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郭敬;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晓玉;《选择法院协议公约》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毛珊珊;国际公约中的新闻规范[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高建明;论国家管辖权的发展趋势[D];贵州大学;2008年
6 原媛;论海上环境救助法律制度的建立[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7 赵葳娜;湿地的国际法保护机制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马宪宪;遏制酷刑的国际共识与中国构想[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印绍周;港口国监督法律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0 陈法勇;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22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52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