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数据法庭可证据性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卫星遥感数据法庭可证据性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卫星遥感数据相比传统证据采集方式存在优越性,近些年也频繁地被国际和国内法庭争端当事方用作证据。法庭在是否采信的问题上立场不一,国际法院在涉及领土主权争端案件中对其较为排斥,国际刑事法院、欧盟法院和部分国家国内法院在涉及特定事项时态度较为肯定和积极。原因和卫星遥感数据本身的特质有关,在有着无可比拟优势的同时,其作为证据仍存在个人隐私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专家证词真实性等问题。卫星遥感数据法庭可证据性问题集中体现了科技与法律之间相互促进和矛盾性,国际社会目前立法仍为空白,国际和地区实践处于分而治之的局面。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卫星遥感数据 个人隐私 证据采信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FX109)
【分类号】:D993.4
【正文快照】: 1986年,联合国大会《关于从外层空间遥感地球的原则》将遥感定义为:“为了改善自然资源管理、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利用被感测物体所发射、反射或衍射的电磁波的性质从空间感测地球表面。”该定义因其非常专业,很少为普通公众熟知。早期设立原则之初讨论的焦点集中在被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冀莲;李剑刚;;国际民用卫星遥感数据利用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和改进建议[J];中国航天;2012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堂明;;婚姻登记,你的柔情越来越浓[J];人民之声;2003年09期
2 张振亮;;个人信息权及其民法保护[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纪楠;;刍议大众传媒与个人隐私[J];青年记者;2009年35期
4 汤啸天;;犯罪学应当研究人肉搜索的规制之道[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5 方建中;庄夏梦;;论共同隐私及其法律规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C.贝内特;加拿大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个人隐私保护[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7 本刊编辑部;何楠;;孩子该不该有自己的“私密王国”[J];现代妇女;2007年01期
8 胡雷;钟玲;;电子商务环境下个人隐私安全问题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08期
9 湛中乐;苏宇;;论政府信息公开排除范围的界定[J];行政法学研究;2009年04期
10 王泽红;个人隐私与社会公共利益──全国首例在校生状告学校侵害名誉权案的法律思考[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靖;台社红;李柏林;纪中奎;周淑芳;赵威;;北京一号小卫星遥感数据在北京市农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初探[A];全国农业遥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朱拯;王智慧;汪卫;;基于个人隐私约束的k-匿名模型[A];NDBC2010第27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C];2010年
3 张华国;黄韦艮;史爱琴;厉冬玲;;基于印度P5卫星遥感数据的海岛监测应用[A];2010年海岛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兀伟;;卫星遥感数据解译的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邢莉新;许惠平;;卫星遥感数据信息提取新方法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王庆;邢怀滨;;物联网带来的伦理挑战[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姚金菊;;美国高校信息公开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湛中乐;苏宇;;论政府信息公开排除范围的界定[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但尚铭;但玻;许辉熙;薛万蓉;夏佳;;成都市城市演变对热岛效应的影响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C];2011年
10 周强;;刑事犯罪纪录与政府信息公开初探[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红 张宁;数字生活面临个人隐私泄露威胁[N];中国税务报;2006年
2 刘效仁;警惕以个人隐私替代廉政信息的立法取向[N];人民代表报;2007年
3 生;在线个人隐私成问题[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4 侯莎莎;公共场所探头暴露个人隐私[N];北京日报;2007年
5 日报记者 曾繁华;该不该告诉最亲密的人?[N];柳州日报;2009年
6 朱博英;欧洲反恐遭遇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难题[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叶建平 曹健 晏国政;越来越难保护的个人隐私[N];太原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林燕贞 实习生 洪燕月 吴玲玲 邹亮;受理群众反映233条[N];厦门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赖晓莉 车文斌 刘浏;个人隐私受保护 劳保信息要公开[N];成都日报;2006年
10 闫超;美新安检设备:涉嫌“侵犯”个人隐私[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英;南海上层海洋变异分析及海表温度统计学可预报性试验[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2 王芳;美国刑事诉讼法对隐私权的保护[D];山东大学;2012年
3 张慧子;新媒体时代公民隐私的侵害与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袁维勤;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5 张永泉;民事证据采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6 臧铖;个性化搜索中隐私保护的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倪寿明;司法公开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戚红梅;我国政府信息豁免公开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9 李海强;基于情景感知的移动接入模式挖掘及预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10 向燕;搜查与隐私权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木丽)莲;新媒体的崛起及其对美国个人隐私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王静;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中个人隐私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3 党江华;新闻报道中个人隐私的公开与保护[D];郑州大学;2011年
4 张茜;资源一号02C卫星数据处理技术与应用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崔月菊;地震有关的卫星高光谱气体地球化学信息[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1年
6 黄川;论刑事审判公开中个人隐私例外[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7 侯彩虹;隐私与跨文化交际[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玮;民事证据采信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姜秋富;卫星多光谱遥感数据溢油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刘向丽;建立我国信用征信法律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43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543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