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全面公约》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全面公约》的构建
【摘要】: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已经成为维护世界秩序和安全一项重要手段。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是在冲突各方的同意下,由联合国(通常包括军事人员和文职人员)在现场协助执行或监督执行控制冲突的各种安排(停火、部队隔离等)及其解决办法(部分或全面解决),或确保安全提供人道主义救援。其特点是在冲突各方之间形成缓冲地带,以便为其后的争端解决创造有利环境。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史无前例,,在各方面的合作和努力下其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痛惜的失败实践。在这些失败的维持和平行动中,不但未能完成维持和平行动的使命,反而适得其反使冲突和矛盾雪上加霜。针对这些失败实践,各国学者提出了很多建议,如:原则、定义、法律地位、行动准则、法律责任等需要进一步明确。本文认为之所以要明确的方面很多,就说明维持和平行动的法律依据很不明确,诸如《联合国宪章》、惯例、判例等虽然都是行动借鉴的依据,但这些依据缺乏系统性和约束力。所以此时,应该制定一部系统明确的法典,即《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全面公约》(草案),以使维持和平行动健康良性发展,真正起到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全面公约》(草案)对以下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维持和平行动的定位、基本原则被冲破、行动任务不堪重负、财政难以支撑、滥用人道主义干涉、侵犯人权等。此外公约草案还对行动的部署、机关、组建与派遣、指挥与协调、延期与撤销等具体程序问题也做出了规定。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参与性广并且意义积极,所以一部完善的法典是各国的期望更是各国的行动法律保障。
【关键词】:维和行动 国际法 法律草案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3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8-9
- 1.1.1 课题的来源8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9-11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10-11
- 1.3 研究内容11
- 1.4 研究方法11-13
- 第2章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回顾13-17
- 2.1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发展13-14
- 2.2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基础14-16
- 2.2.1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原则14-15
- 2.2.2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理论基础15-16
- 2.3 本章小结16-17
- 第3章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法律机制的缺失17-26
- 3.1 典型失败案例17-18
- 3.2 法律机制缺失的表现18-20
- 3.3 法律机制缺失产生的问题20-25
- 3.3.1 基本原则被冲破20-22
- 3.3.2 财政难以支撑22
- 3.3.3 行动不堪重负22-23
- 3.3.4 安全问题逐渐显露23-24
- 3.3.5 无明确定义24
- 3.3.6 侵犯人权24
- 3.3.7 盗用人道主义干涉24-25
- 3.4 本章小结25-26
- 第4章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法制前瞻26-40
- 4.1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性质26-27
- 4.2 坚决奉行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原则27-28
- 4.3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实施28-36
- 4.3.1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任务28-30
- 4.3.2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实施机关30-33
- 4.3.3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组建与派遣33-34
- 4.3.4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指挥与协调34-35
- 4.3.5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延期与撤销35-36
- 4.3.6 出兵国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中撤出部队36
- 4.4 维持和平人员的特权与豁免和行为与纪律36-37
- 4.4.1 特权与豁免36-37
- 4.4.2 行为与纪律37
- 4.5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中的法律责任37-39
- 4.5.1 法律责任的构成及类型37-38
- 4.5.2 相关责任的处理38-39
- 4.6 本章小结39-40
- 第5章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建议文本40-45
- 结论45-47
- 参考文献47-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义真;国际法的性质及其效力依据之剖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2 张娜;论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朱文奇;;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国际法[J];法学家;2004年06期
4 王孔祥;从国际法视角看和平崛起[J];河北法学;2005年05期
5 王小林;论国际法的价值[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古祖雪;论国际法的理念[J];法学评论;2005年01期
7 李娟;;“和平崛起论”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高照;;试论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J];当代经理人;2006年07期
9 戴轶;;国际法视角下的中国和平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03期
10 蔡从燕;;当前西方国际法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开玺;;英军焚毁圆明园事件与“国际法”[A];《圆明园》学刊第十二期[C];2012年
2 贺鉴;;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对非洲国家适用国际法的影响之比较[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3 丛雪莲;;论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4 杨泽伟;;防扩散安全倡议:国际法的挑战与影响[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年卷第2期[C];2008年
5 李游;;试从国际法视角浅析中日东海划界争端[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6 孙希尧;;国有化的补偿标准——兼评哥斯达黎加国有化补偿案[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7 刘丹;;论WTO补贴争端解决中的“反措施”[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张海文;日本并未实现从国际法上“有效占领”钓鱼岛[N];中国海洋报;2012年
2 刘敬东;国际法:战火不能践踏的准则[N];法制日报;2003年
3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航运法律学院 郑志华;美军机抵近侦察有悖国际法准则[N];法制日报;2014年
4 傅铸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章念生 外交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 秦晓程;国际立法进入新一轮活跃期[N];人民日报;2010年
5 赵世人;布什主义挑战国际法[N];学习时报;2002年
6 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贾宇;国际法视野下的中日钓鱼岛争端[N];人民日报;2010年
7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 丁成耀;海洋法庭强行仲裁于国际法无据[N];法制日报;2013年
8 赵雯;让中国法律学子走向世界[N];检察日报;2006年
9 万劲波;确立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国际法地位[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 丁成耀;南海挑衅在国际法上无立足之地[N];法制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黎海波;国际法的人本化与中国的领事保护[D];暨南大学;2009年
2 张毅;琉球法律地位之国际法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3 刘利民;中国近代领水主权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金范仲;反垄断法的涉外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5 李青;综论洋务派的法律思想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楠;民族自决权的现实困境和当代价值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王宇宁;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协调[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娜;论安理会决议法律效力的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谢侃侃;国际法中关于“少数人”权利保护的政治学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檀畅;中国与邻国在争议海域执法合作的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韩俊友;中越南沙群岛主权争端解决的国际法依据[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7 吕美昂;“或引渡或起诉”原则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8 李泽先;论国际法上全民公决合法性的判断及其保障[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9 张贤为;国际法视野下流失文物追索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10 刘璨;中越南沙群岛争端之国际法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71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77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