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国法查明不能的认定与限制
本文关键词:论外国法查明不能的认定与限制
【摘要】:外国法查明不能是外国法查明的结果之一,是指法官或当事人在进行了外国法查明行为之后仍然无法确定外国法的确切内容。法官作为外国法查明不能的认定主体,对满足何种条件时应认定为查明不能有着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为了防止法官滥用该权力、随意以外国法查明不能为由排除外国法的适用,明确外国法查明不能的认定标准、通过一定措施限制法官对查明不能的认定权极为重要。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0条规定,当外国法不能查明时我国法律将替代适用,然而该条款对如何认定“不能查明”却只字未提。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7条弥补了先前立法的缺陷,规定了分别适用于法院和当事人的认定外国法查明不能的判断方法。详言之,对法院而言,若通过当事人提供等“合理途径”仍不能查明外国法的,法院可以认定为外国法查明不能;而对当事人而言,若其在法院指定的“合理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未提供外国法,法院也可以认定为查明不能。这一规定看似全面、清晰,实则错漏百出。加之司法实践中时有发生法院随意认定“外国法查明不能”而避免适用外国法的情形,因此,明确外国法查明不能的认定依据以指导司法实践显得尤为必要。为此,本文将从外国法查明不能的定义入手,探讨其认定和限制问题,以期对我国立法的完善有所裨益。第一部分首先解释了外国法查明不能的含义,分析了外国法查明不能与外国法无规定的区别和联系,指出其作为外国法的查明结果之一是一个主观的、相对的概念。其次探讨了外国法查明不能的认定,包括认定主体和认定依据两个部分。考虑到一国司法主权的独立行使要求、法官和当事人在案件审判过程中的责任划分,并结合各国司法实践中的普遍做法,外国法查明不能的认定主体只能是法官。而外国法查明不能的认定依据则关乎外国法的证明标准问题,与一国对外国法证据范围的规定密不可分。第二部分论述了对外国法查明不能的限制。该部分首先阐述了限制外国法查明不能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无论从国际私法学、外国法查明不能的制度设计抑或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限制法官对外国法查明不能的认定都有其合理性。其次探讨了外国法查明不能的限制措施,包括查明责任划分、查明途径选择、证据范围界定以及上级法院的外部监督等等。最后归纳了关于这些限制措施的域外立法模式。第三部分则回归到我国的外国法查明制度,指出我国现行法律中对如何认定外国法查明不能的规定存在着为法院和当事人分别规定认定依据、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的规定有误、限定条件较少等缺陷。为弥补这些缺陷,我国的立法可以从强调法官的查明责任、选择合理的查明途径、提前告知当事人提供证据、限制外国法的证据范围、允许当事人补充证据以及规定合理的查明期限等措施加以完善。综上所述,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详细论述了外国法查明不能的认定与限制,最后结合了我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为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外国法查明不能 法律适用 法院地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97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引言12-18
- 一、问题的提出12-13
- 二、文献综述13-17
- 三、研究思路17-18
- 第一章 外国法查明不能的界定及其认定18-23
- 第一节 外国法查明不能的界定18-20
- 第二节 外国法查明不能的认定20-23
- 一、外国法查明不能的认定主体20-21
- 二、外国法查明不能的认定依据21-23
- 第二章 外国法查明不能的限制23-38
- 第一节 限制外国法查明不能的理论和现实依据23-25
- 第二节 限制“外国法查明不能”的具体措施25-36
- 一、查明责任划分25-28
- 二、查明途径选择28-30
- 三、证据范围界定30-34
- 四、上级法院的外部监督34-36
- 第三节 域外立法经验36-38
- 第三章 我国外国法查明不能的认定与限制38-50
- 第一节 立法现状及不足38-39
- 第二节 限制外国法查明不能的改进措施39-50
- 一、强调法官的查明责任40-43
- 二、选择合理的查明途径43-45
- 三、提前告知当事人提供证据45
- 四、限定外国法的证据范围45-48
- 五、允许当事人补充证据48
- 六、规定合理的查明期限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7
- 致谢57-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8-59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研;英法两国关于外国法查明问题之比较及其启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王克玉;;“外国法查明”中的定性与定量分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徐鹏;;外国法查明:规则借鉴中的思考——以德国外国法查明制度为参照[J];比较法研究;2007年02期
4 郭玉军;;近年中国有关外国法查明与适用的理论与实践[J];武大国际法评论;2007年02期
5 巴兹尔·马克西尼斯;胡德胜;;法官对待外国法的态度——美国和法国的比较[J];比较法研究;2008年06期
6 吴燕;;我国外国法查明中的缺陷及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8年05期
7 李逸男;;外国法查明义务之承担[J];法制与社会;2008年14期
8 金波;朱慧君;;试论外国法证明的模式[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8年09期
9 黄保勇;马永梅;;外国法查明中外国法“事实说”的质疑[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潘晨子;;我国关于外国法查明规定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军;;论我国外国法查明的责任主体[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杨联华;;日本移植外国法的历史经验[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民;美联邦法院对外国法的接受程度[N];国际商报;2001年
2 王爱民;美国联邦法院对外国法的接受[N];检察日报;2001年
3 ;外国法无法查明时,,应适用何种法律?[N];民营经济报;2005年
4 张旭科;涉外民商事审判中外国法的查明[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许军珂;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外国法的查明[N];人民法院报;2006年
6 通讯员 胡瑜 记者 谢军;上海一中院首创当庭上网查明外国法[N];光明日报;2006年
7 袁定波;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N];法制日报;2007年
8 李祥俊 唐军 徐美芬;涉外合同纠纷的法律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年
9 夏婷婷;选择和适用准据法应注意的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曾 涛 窦玉梅;如何搞好外审判 各路专家意见纷呈[N];人民法院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来平;外国法的查明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民扬;论外国法查明不能[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胡s
本文编号:779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77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