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容量的物权化及其权利构成
本文关键词:海洋环境容量的物权化及其权利构成
更多相关文章: 海洋生态损害 海洋环境容量 准物权 海洋排污权
【摘要】:海洋环境容量是一种基于海水的自净能力而产生的特殊海洋资源。由于其具有可感知性、可确定性和相对的可支配性,海洋环境容量具有成为物权客体的可能。以海洋环境容量为客体形成的海洋排污权,是权利人对海洋环境容量进行使用、收益的准物权。海洋排污权是运用市场化方法配置海洋环境容量的法律基础,也是通过生态价值资源化求解海洋生态损害求偿问题的可行路径。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海洋生态损害 海洋环境容量 准物权 海洋排污权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海洋油污损害国家求偿机制研究”(12YJC82001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93.5;X55;X26
【正文快照】: 一、海洋生态损害求偿之困局与出路海洋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在人类享用海洋所赐予的福祉的同时,却因不当的开发利用行为带给海洋日益深重的生态灾难。根据国际油轮船东防污联盟(ITOPF)发布的最新数据,①除战争行为外,自1970年至2011年,全球油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树义;刘静;;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探析[J];法学评论;2009年01期
2 朱静;王靖飞;田在峰;陈新永;;海洋环境容量研究进展及计算方法概述[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9年04期
3 崔建远;水权与民法理论及物权法典的制定[J];法学研究;2002年03期
4 张新宝;李倩;;纯粹经济损失赔偿规则:理论、实践及立法选择[J];法学论坛;2009年01期
5 葛云松;;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与一般侵权行为条款[J];中外法学;2009年05期
6 邓海峰;;环境容量的准物权化及其权利构成[J];中国法学;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卫;;信托受益权:物权?债权?抑或新权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姜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水资源权限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3 郭莉;崔强;;乌江流域农业水权的法律保障制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4 徐海龙;韩雨珈;谷德贤;马志华;乔秀亭;;完善渔业权立法的关键内容讨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5 项波;石建华;;我国水权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6 珊丹;刘艳萍;邢恩德;刘铁军;母吉君;;影响草原生态环境容量主要因子的主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7 周杰;;福利国家语境下的“新财产权”理论与相关制度实践分析[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黄金凤;;试析环境保护视野下水权转让合同界定[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杨彪;;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的变迁与展望[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10 周云涛;;信用权之反思与重构[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建求;;论纯粹经济损失的法律责任[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陈德敏;于彦梅;;浅谈水权交易及其法律规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桑东莉;;用水权制度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苏小炜;黄明健;;构建水权交易制度的法律思考[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唐忠辉;;水权优先力四题——以现行水法为参照[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王浩;王干;;水权理论及实践问题浅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吴志良;;水权与环境保护[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张香萍;;试析义乌—东阳“水权转让”的法律性质[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9 衷华;;论水权的优先权[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10 周永;;关于水权的几点看法[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深圳湾水环境综合评价及环境容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单平基;水权取得及转让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瑞波;生命周期条件下水资源增值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6 王丽媛;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欧阳澍;基于低碳发展的我国环境制度架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王启尧;海域承载力评价与经济临海布局优化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阳露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基本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张杰;公共用公物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石钟旭;侵权法框架内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宇;论水权交易和政府对水权交易的调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栾秀芝;基于海洋环境容量的临海产业布局优化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武奕成;生态文明视野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侯聪绘;纯粹经济损失救济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10年
7 周章明;用海设施和海上构筑物的登记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茅晓芬;纯经济损失的侵权法保护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闫雪玲;自然资源使用权流转的法律问题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10 何淼;中国矿地使用权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军;;揭开“一般人格权”的面纱——兼论比较法研究中的“体系意识”[J];比较法研究;2008年05期
2 朱广新;;论纯粹经济上损失的规范模式——我国侵权行为法对纯粹经济上损失的规范样式[J];当代法学;2006年05期
3 朴香花;周集体;王竞;金若菲;张玉;;磷酸盐在大连湾时空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4 郭森;韩保新;杨静;范辉;;纳污海域水环境容量计算与总量分配方法研究——以钦州湾为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S1期
5 曹晓静;张航;;地表水质模型研究综述[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6 张新宝;张小义;;论纯粹经济损失的几个基本问题[J];法学杂志;2007年04期
7 王利明;;论侵权责任法中一般条款和类型化的关系[J];法学杂志;2009年03期
8 张新宝;;侵权法立法模式:全面的一般条款+全面列举[J];法学家;2003年04期
9 王利明;;侵权法一般条款的保护范围[J];法学家;2009年03期
10 徐国平;论船舶油污纯经济损失的赔偿范围[J];法学评论;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申卫星;期待权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敏;论我国船舶油污民事立法的完善[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2 郭良波;渤海环境动力学数值模拟及环境容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高璞;渤海COD季节分布及影响因素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李勇;船舶油污自然资源损害赔偿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5 黄莹;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探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张林利;纯粹经济损失赔偿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金聪;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海洋开发[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12期
2 郑洪波;刘素玲;陈郁;崔荣;;区域规划中纳污海域海洋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0年01期
3 王长友;王修林;李克强;梁生康;苏荣国;杨胜朋;;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重金属排海通量及海洋环境容量估算[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0年04期
4 廖欣;;完善我国现行矿产资源法的理论分析[J];矿产与地质;2006年03期
5 范声华,李金生,刘扬正;论我国矿业权本质、内容及其变动情况[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0年02期
6 贾登勋,尹珊珊;浅析水权法律制度——以西北地区集蓄雨水为例的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4年04期
7 ;书海拾贝[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03期
8 王芳;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可持续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9年04期
9 杨积武;近岸海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理论与实践[J];海洋信息;2001年02期
10 李显冬;;矿业权的综合法律调整[J];青海国土经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勤;;我国海洋溢油生态损害的法律救济问题——以《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第2款为中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江文胜;郭良波;李凤岐;王修林;;渤海COD与石油烃环境容量计算初探[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紫零;;我国海域使用权法律制度重新构造[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4 王然然;;矿权性质探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5 阎逸;傅金龙;;浅谈浙江省“十一五”期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支持战略[A];“海洋经济研讨会”报告选编[C];2005年
6 徐涤宇;;渔业权物权化之立法对策和建议[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方洁;;行政许可中的财产权处置——加油站拍卖案所折射的法理缺憾[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邓海峰;;排污权的法域定位与民法财产权结构之完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9 杨小五;;试论利用房地产买卖合同虚假备案进行逃债的防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刘娜;高辉;熊德琪;;浅析海水自净能力及海域污染总量控制[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晨;物权立法应关注准物权[N];国际金融报;2004年
2 徐谷明;聚焦准物权:它带给我们什么?[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阳妍;养殖捕捞权是一种资质性权利[N];中国海洋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谢庆;细微之处见精神[N];法制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张金萍;矿业权应纳入物权的多个理由[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金萍;矿业权纳入物权制度的多个理由[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7 高鑫;居住期房备案的法律性质及效力思考[N];江苏法制报;2006年
8 崔建远;构建中国特色的渔业权制度[N];中国渔业报;2006年
9 李显冬 中国政法大学国土资源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石文墨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硕士研究生。;《物权法》为修订矿法指向[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丽华;矿业权流转是一种准物权流转[N];中国矿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智斌;行政特许的私法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聂红涛;近岸海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中的若干基础问题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3 滕菲;海域使用不可行性论证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常益;探矿权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廖欣;完善我国现行《矿产资源法》的思考[D];湘潭大学;2005年
3 周峰;虚拟财产立法定位与保护措施[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李志娜;论市政公共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权的物权法定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常海燕;物权法体系下的水权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杨兴辉;矿业权法律性质及其立法定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许天厚;论专属经济区内的捕捞权[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新霞;水权法律制度探析[D];兰州大学;2007年
9 刘斐斐;我国海洋生态损害索赔主体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10 马琳;水权刍议[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64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964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