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地位
本文关键词:论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地位
更多相关文章: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 外大陆架划界
【摘要】:大陆架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沿海国对于大陆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也在随之提高。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资源的高度依赖性,因而沿海国为了争夺自然资源都希望尽可能的扩展自身大陆架的范围。为了对大陆架的定义及其划界作出明确的规定,减少各个国家之间的争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内外大陆架进行界定,,同时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成立了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对各沿海国提交的外大陆架划界案进行审议,考察其是否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外大陆架划定要求的地质技术要求,检验其是否是沿海国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在作出审议后,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对外大陆划界案作出建议。沿海国如同意外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建议,则可在建议的基础上划定其自身的外大陆架界限。此时划定的外大陆架界限具有确定性和拘束力。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由于在沿海国外大陆架划界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应条款规定的不够明确,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得许多国家和学者对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地位问题产生了争议。虽然从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成立目的、依据、人员构成及其目前的主要职能来看,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应当是一个技术性的专家机构。然而有学者从其建议的效力,在外大陆架划界中的作用角度,认为其应当是一个司法性的机构或者是准司法性机构。因而这也在实践中也引发了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审议范围及其建议效力等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我国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人均占有率低,同时又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因而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合理扩大我国外大陆架的范围,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于2012年提交了外大陆架划界案申请,虽然目前尚未进入审议程序。但是明确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地位及其审议范围,对更好的进行划界案申请,维护我国的海洋资源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为导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包含四个章节。 导言主要是介绍了外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受到广泛关注的背景,对大陆架的资源,其地理定义及法律定义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第一章是对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发,介绍了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成立的法律依据、人员构成、主要职能、及审议的范围和程序。 第二章首先分析了大陆架界限委员地位不明晰的现状,即在技术组织和司法性组织之间地位的争议性,并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随后又分析了由于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存在争议的问题,而引发其在实际审议外大陆架划界案中可能出现的争议和问题。包括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管辖范围的问题、其建议效力的问题以及对有争议地区审议限制的问题。 第三章是对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地位界定的建议。首先,从其职能、目的、依据等角度分析,给出了笔者的个人观点,即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本身应当是一个技术性的专家组织,其不具备司法审议的职能也不具备准司法性。其次,从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建议效力、审议程序等方面提出了对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改革的建议。 第四章是关于中国的外大陆架划界案申请。中国于2012年12月向联合国秘书处提交了关于东海部分的外大陆架划界案,在划界案中,中国以12个坡脚作为基点划定了自身外大陆架划界的范围。目前由于划界案尚未进入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审议程序。笔者对中国的邻国日本的外大陆架划界案的申请及建议进行了分析,从分析中也进一步反应了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地位、审议范围及建议效力。希望能够通过对日本划界案及建议的分析,给中国的划界案的审议及可能出现的结果,提供一定的建议。 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从理论上和日本划界案的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了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地位是技术性组织,其本身不应当具备司法职能,也无权对法律性的争议进行审议。希望通过对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地位的明确,为我国以后的外大陆架权利的维护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 外大陆架划界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93.5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引言12-13
- 第一章 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概述13-22
- 第一节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依据及职能13-17
- 一、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成立的法律依据13-14
- 二、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人员构成14-15
- 三、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职能15-17
- 第二节 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审议程序17-22
- 一、 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递交划界案的主体17-18
- 二、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审议的具体过程18-20
- 三、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审议的依据20-22
- 第二章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地位不明晰及引发的问题22-32
- 第一节 在技术和法律间游走-----地位不明晰之体现22-26
- 一、 从人员构成的角度——属于技术机构23-24
- 二、 从现实及建议效力角度——应具备一定的法律地位24-26
- 第二节 由地位不明晰而引发的相关问题26-32
- 一、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管辖范围问题26-28
- 二、 建议的效力问题28-31
- 三、 对沿海国有争议地区审议的限制问题31-32
- 第三章 对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地位界定的建议32-41
- 第一节 明确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作用的建议33-36
- 一、 明确地位的建议33-34
- 二、 明确争端解决途径的建议34-36
- 第二节 对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构成的建议36-39
- 一、 对于人员构成的建议36-37
- 二、 对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中立性的建议37-39
- 第三节 对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程序规则的建议39-41
- 第四章 中国的外大陆架申请41-50
- 第一节 中国提出的外大陆架划界案申请41-44
- 一、 中国提交的初步信息41-42
- 二、 中国关于东海部分 200 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申请42-43
- 三、 日本照会43-44
- 第二节 从日本冲之鸟礁申请案及回复谈对我国的影响44-50
- 一、 日本关于 200 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申请44-46
- 二、 日本划界案引起相关国家的照会46-47
- 三、 日本划界案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答复及影响47-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4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成果54-55
- 后记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爽;;浅论等距离/中间线在大陆架划界中的适用[J];消费导刊;2009年22期
2 刘斌;;南极大陆架的国际法学探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5期
3 张光;;公平原则在大陆架划界中的适用[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林正丽;;大陆架划界理论和东南亚国家的实践[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5 张万彬;张敏;;论东海大陆架划界原则[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张菲菲;;论大陆架的划界[J];大众商务;2009年16期
7 梁靖;;国际法视角下的钓鱼岛主权归属[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李令华;世界及我国外大陆架划界面临挑战[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年04期
9 林于暄;于耀东;;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的适用原则[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0 段聪聪;;解读外大陆架[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文弦;金翔龙;黎明碧;;海底扇在外大陆架划界中的潜在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金永明;;岛屿与岩礁的法律地位论析——以冲之鸟问题为研究视角[A];2010年海岛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王盛明;江玉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干预法律问题探讨[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十周年暨海事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宋溱;黄天兵;;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论海事机构实施沿海有效监管[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十周年暨海事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积军;张春昌;;刍议我国专属经济区的海事管辖权[A];2004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冬青;;海洋法典与海监职责[A];中国航海学会1996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1996年
7 包继来;;论防治海洋船源污染的管辖制度[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十周年暨海事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敬根;;船舶压载水致海洋污染国际规制的法律研究[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9 许涛;;《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船舶防污染管辖[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十周年暨海事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肖汉强;吴必豪;;谈谈海底资源开发[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贾宇 吴继陆;扩展外大陆架不应侵蚀“区域”[N];中国海洋报;2010年
2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贾宇;解析外大陆架之争[N];中国海洋报;2009年
3 ;我提交200海里外大陆架初步信息[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阳妍;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问题升温[N];中国海洋报;2003年
5 贾宇;宝藏+战略地位=争夺北极?[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6 记者 卞晨光;69国提出200海里以外大陆架权利主张[N];科技日报;2009年
7 查道炯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走出粗线条议论传统 仔细研究南海声索国立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徐世杰;外大陆架争夺的战火会烧到南极吗?[N];中国海洋报;2007年
9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教授 早报特约评论员 庄礼伟;外大陆架深处的丛林世界考验人类智慧[N];东方早报;2009年
10 ;就越南提交南海“外大陆架划界案”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N];人民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瑛;北极地区大陆架划界的科学与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庄炜;大陆架划界的国际法原则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陈威;论专属经济区的剩余权利[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宋云霞;国家海上管辖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5 姜延迪;国际海洋秩序与中国海洋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赵晋;论海洋执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李成义;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理论与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田辽;南海争端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陈百贤;论船舶污染损害赔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高益民;海洋环境保护若干基本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苗;论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2 吴宁铂;南极外大陆架划界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吴迪;北极地区外大陆架划界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璐妍;大陆架划界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章成;北极海域外大陆架划界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吴秋玲;解决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议之原则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宣纯捷;大陆架划界规则及其实践意义[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何鹏;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的国际法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玉兰;关于大陆架划界公平原则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朱文思;论大陆架划界公平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71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97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