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劳务派遣市
本文关键词:整顿劳务派遣市场——新《劳动合同法》发力 出处:《就业与保障》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务派遣 劳动合同法 替代性 劳动者 辅助性 工作岗位 用人单位 临时性 用工形式 同工同酬
【摘要】:正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企业的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只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然而这种辅助性、替代性的临时用工模式,曾几何时,却被用工单位大量并长期使用,甚至成为用工主渠道。大乱大治,为了维护被派遣者的合法权益,重在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抑制滥用劳务派遣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7月1日起实施。日前,整顿劳务派遣市场,新《劳动合同法》开始发力:
[Abstract]:Positive labor contract is the basic form of employment in Chinese enterprises. Labor dispatch is only a supplementary form, which can only be implemented in temporary, auxiliary or alternative jobs. However, this kind of assistanc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dispatched workers, the alternative temporary employment mode, once upon a time, was used by a large number of labor units for a long time, and even became the main channel of employment.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dispatched workers, it is important to standardize the labor dispatch. The revised Labor contract Law adopted at the 27th sessio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11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o curb the abuse of labor dispatch came into effect on July 1st. A few days ago, the labor dispatch market was rectified. The new Labor contract Law has begun to exert itself:
【分类号】:D922.52
【正文快照】: 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企业的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只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然而这种辅助性、替代性的临时用工模式,曾几何时,却被用工单位大量并长期使用,甚至成为用工主渠道。大乱大治,为了维护被派遣者的合法权益,重在规范劳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培锁;;劳务派遣工如何签劳动合同[J];法律与生活;2008年02期
2 ;当前劳务派遣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劳动合同法》对此有什么对策?[J];司法业务文选;2007年29期
3 ;关注[J];经济导刊;2008年02期
4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合同法课题小组;汤茂立;杨思斌;;《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及问题分析——以劳务派遣为例子[J];法制与社会;2011年01期
5 周舒;顾雪瓶;;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J];大众商务;2010年02期
6 ;签订劳务派遣合同有哪些规定[J];农民科技培训;2010年04期
7 李岩;;《劳动合同法》视角下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梁雪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下银行业劳务派遣制度的对策[J];浙江金融;2009年10期
9 邹仰松;;劳务派遣法律制度评析[J];行政与法;2009年03期
10 周钰坤;;浅析劳务派遣关系中的“三期”[J];当代经济;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维忠;;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何德宝;;劳务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刘沛佩;;浅析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4 于博;;完善和规范我市劳务派遣用工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广英;;劳务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横井和彦;窦少杰;孟建兵;;七、从“劳务派遣”说开去——中日劳务派遣及其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伟杰;劳务派遣无序发展“架空”劳动合同法[N];工人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钱培坚;劳务派遣不应成为实施《劳动合同法》的“灰色地带”[N];工人日报;2010年
3 信慧行企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何斌;《劳动合同法》为劳务派遣定规矩[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4 梁忻;《劳动合同法》净化劳务派遣市场[N];中国企业报;2007年
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 高战胜;劳务派遣超出适用范围的法律后果[N];人民法院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娇萍;劳务工权益有人“负责”了[N];工人日报;2007年
7 樊艳兵;“劳务派遣”漏洞应早日堵上[N];工人日报;2008年
8 记者 许南欣 整理;劳务派遣员工可依法维权[N];人才市场报;2007年
9 闫琼;以企业视角解读《劳动合同法》[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10 申剑丽;国家拟规范劳务派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杜宁宁;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娟;论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则[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魏珂;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完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邓雅静;《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郭喜平;完善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法律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6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高tq;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朱楠楠;我国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2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362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