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工作时间认定标准探析

发布时间:2018-03-15 02:11

  本文选题:工作时间 切入点:认定标准 出处:《法学》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及劳动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因工作时间引发的加班工资纠纷在全国出现了"井喷"的状态。法官对工作时间认定标准的困惑导致不同法院对相同事实甚至是同一法院不同法官对相同事实作出不同认定的情况,折射出我国法律对工作时间认定标准规定的缺失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bor contract Law in our countr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workers'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their rights, Overtime wage disputes caused by working hours appear the state of "blowout"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e confusion of judges about the standard of determining working hours leads different courts to make statements about the same facts or even the same facts in the same court. In different cases, It reflects the lack of the standard of working hours and the lag of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兆波,马鸿燕,马大宇,马蕾;依法治校背景下的高校工会[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杨佳红,宋宗宇;劳动合同与普通民事合同的求异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欧阳仁根;试论国家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职责[J];财贸研究;2002年03期

4 许玉华;拖欠民工工资的原因及法律策略[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范世乾;;公司对雇员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J];研究生法学;2005年02期

6 邵芬,杜爱萍;中德养老保险制度之比较[J];当代法学;2003年05期

7 郑尚元;社会法的存在与社会法理论探索[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姜颖;;劳动合同违约金存在的问题及立法构想[J];法律适用;2006年06期

9 黎建飞;拖欠民工工资中的法律问题[J];法学杂志;2004年02期

10 关怀;;《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J];法学杂志;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晶;就业与社会保障互动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岳宗福;理念的嬗变 制度的初创[D];浙江大学;2005年

3 戴德生;国际贸易体制中的劳工标准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4 丁俊峰;合同视角下股东知情权理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国文;论我国市场经济下劳资关系的法律调整[D];苏州大学;2001年

2 沈宗军;我国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3 张怡超;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4 王锐;社会医疗保险立法的几个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郭庆;论雇主对雇员工伤事故赔偿责任[D];湖南大学;2003年

6 徐海涛;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法律问题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朱文博;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政府责任的分解与重建[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8 司伟;养老基金资本化运作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9 郑瑞震;论社会保障法律归责责任之竞合[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10 周文柱;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全兴;社会法学的双重关注:社会与经济[J];法商研究;2005年01期

2 董保华;;锦上添花抑或雪中送炭——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基本定位[J];法商研究;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彦博;;浅论工伤认定中的若干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0年24期

2 杨兴英;;国内就业歧视认定标准刍议[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沈仁;;深圳:人才认定新标准正式发布[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3期

4 苏江丽;张国党;;浅谈雇佣劳动关系之认定[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5 ;何种情形可认定工伤[J];农民科技培训;2006年06期

6 赵原;周汉臣;;论工作时间的最优分配——以大学教授为例[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2期

7 ;强迫工人劳动是否违法[J];农家女;2009年04期

8 胡玉浪;刘鸿;;通勤事故工伤认定标准探析[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周宝妹;;出生时间的认定[J];中国社会保障;2010年06期

10 永人;;公共设施发生故障需及时抢修 用人单位是否有权延长工作时间[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若薇;陈学存;阎怀成;王杰;王京钟;黄磊;;补充铁对铁缺乏纺织女工生产效率的影响[A];北京食品学会青年科技论文集[C];1992年

2 苏文蔚;;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如何认定外商投资企业中方员工的连续工作时间[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赖华平;;故意·过失:工伤认定中第三人过错因素考量——兼论工伤认定之实质要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广英;;律师在实践集体协商制度中的作用[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于海鹰;;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与职业健康[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诗达;;企业社会责任对劳动关系的影响[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牛淑贤;;从班古拉事件看工伤事故责任的承担[A];山东体育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杨俊青;卫斌;夏晓莎;; 山西非国有企业劳资关系问题调查研究报告[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9 张照东;叶勇;;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10 张秀梅;吴军;余飞飞;;外来女工职业流动及其影响因素——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旭光;哈尔滨一建筑工人被“累死”[N];中华建筑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孙兴伟;招聘会为何让大学生心寒[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3 周永波;工伤认定:工伤保险制度不可缺少的环节[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4 叶祝颐;加班不超过3小时是无奈强调[N];人民代表报;2006年

5 本报通讯员 陈亚东邋袁新忠 倪文宇 本报记者 袁晓婕;天补镇职工的“维权明白卡”[N];南通日报;2007年

6 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 张丽宾;超时加班应有“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7 韦桂华;就业,奥巴马的另一场战争[N];经理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丁国元 实习生 薛识;“隐性”加班,貌似合理实侵权[N];工人日报;2007年

9 周轩千;四天半工作制是水中月?[N];上海金融报;2009年

10 四川省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何成军邋陈月 侯必明;工作时间斗殴伤亡不属工伤[N];人民法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龙静;欧洲一体化中的工作时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方莉;中国劳动力供求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周闯;中国城镇居民劳动供给行为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张黎莉;家庭式迁移农民工的工作—家庭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丁仁船;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劳动供给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凌云;劳动权保障的国际标准及其发展趋势[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波;论工作时间的法律范围[D];苏州大学;2010年

2 石玉;“过劳死”问题的法律调整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周丽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野下的企业职工体面劳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罗媛;已婚女性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侯钧;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之法律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6 朱丽娟;论雇员的权利[D];吉林大学;2006年

7 邓洲;中国休假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年

8 朱小泳;强势资本下的隐性强制劳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余淮军;工作时间劳动基准的除外适用[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冯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13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613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9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