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理预见的规则
本文选题:合理预见 切入点:限制原则 出处:《求实》2005年12期
【摘要】:合理预见规则发端于法国而完善于英美法,作为一项违约损害赔偿的限制原则,它的优势与生命力在于风险合理分配与鼓励交易,因而被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所广泛接受。在总结各国及国际立法经验、分析合同法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我国《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合理预见规则。合理预见规则即违约人只对订立契约时所预见或可预见的作为违约可能后果的损失负责,预见的主体为违约方,预见的时间为订约时,预见的内容为损害的类型,预见的标准以客观标准为原则、主观标准为例外。一些国家立法对合理预见规则的适用有一定的限制,即对故意和重大过失的违约排除合理预见规则的适用,这值得我国借鉴。由于合理预见的认定具有较大的弹性,因而赋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合理预见规则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官的优良素质。
[Abstract]:The rule of reasonable foresight originated in France and perfected in Anglo-American law. As a limiting principle of damages for breach of contract, its advantage and vitality lies in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risk and encouragement of transaction. Therefore, it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in a modern society dominated by market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experience of various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and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tract law, The contract Law of our country clearly stipulates the rule of reasonable foresight. The rule of reasonable foresee is that the defaulter is only responsible for the loss as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 of breach of contract, and the subject of foresee is the party in breach of contract. When the time of foresee is contracting, the content of foresight is the type of damage, the criterion of foresight is based on objective criterion, and the subjective criterion is the exception. Some national legislations have some limitat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asonable foresight rule. That is, to exclude the application of reasonable foresight rules for intentional and gross negligence breach of contract, which is worthy of our country to draw lessons from. As the determination of reasonable foresight is more flexible, it gives the judge greater discretion. The full play of the rule of reasonable foresight depends to a great extent on the good quality of the judge.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
【分类号】:D92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小红;论私法的强行性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张缨;中国转型期企业间经济活动“低信任”违约现象的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罗龙鑫;雷建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法理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潘善斌;医疗事故诉讼若干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朱显荣;陈加满;;从经济学的视野看合同法的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彭学龙;张奕峰;;“蓝色风暴”考量“反向混淆”[J];中华商标;2006年11期
8 戚枝淬;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和法律后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孔东菊;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之比较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黄茜,徐伟学;论让与担保的设定[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秉镰;杜传忠;;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垄断市场特征与政府垄断规制——兼与工业经济条件下的垄断市场比较[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龙长青;;基于法经济学视角的征地补偿制度创新[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魏建;;财产的最佳利用与遗失物制度的法律选择——遗失物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张雪樵;;独家分销权保护之研究[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5 施玉平;;辞职权法律研究[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单红军;赵阳;;无单放货,狼乎?兔乎?[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林鹏鸠;;中国无单放货有关法律问题研究[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姜丛华;卢方舟;;论强制缔约[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9 何红锋;杨丽;;工程建设招投标纠纷的民事责任及可裁性分析[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徐巍;;论保险人对责任免除条款的明确说明义务[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军;行业协会的制度逻辑[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明远;证券投资损害诉讼救济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3 黄振中;美国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4 魏建;当代西方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5 李玉香;现代企业无形资产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邢颖;禁止证券欺诈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杨汉平;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龚赛红;医疗损害赔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新华;小额电子资金划拨中的消费者保护——英美法的借鉴与中国相关法制的完善[D];暨南大学;2000年
2 侯汉杰;证券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3 朱斌;国际货运统一立法的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4 李军;提单仲裁条款效力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5 柯敏;违约责任归责原则之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6 廖晖;国有企业财产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7 陈学梁;美国公司法上董事对公司债权人之诚信义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8 李斌;有关合同法中显失公平规则的探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9 刘红;论电子合同订立与效力的法律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10 邹伟康;计算机软件版保护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安华;;论合理预见的规则[J];求实;2005年12期
2 刘云升,陈曦;我国法上的合理预见规则及其完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蓝承烈,闫仁河;合理预见规则比较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0年04期
4 刘云升,刘娟;合理预见规则理论构成分析[J];河北法学;2002年05期
5 袁招岱;;浅论我国合同法中的合理预见规则[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年04期
6 张潇;赵锦宏;;合同合理预见规则之比较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6年05期
7 兰艳华;刘现强;;浅谈违约损害赔偿合理预见规则[J];法制与社会;2006年19期
8 闫仁河;英美合同法中的信息揭示义务理论研究——兼谈合理预见规则[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梁婷婷;;浅论违约损害赔偿责任中的合理预见规则[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10 张军亮;王燕;;合理预见规则适用之探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林敏;;政府信息公开中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原则[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隽松;;论新专利法下的平行进口问题——论第六十九条(一)的修订[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3 李滨;;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中可得利益损失赔偿认定的粗浅看法[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杨志利;;违约救济的效率性研究:一个综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陆发明;合理预见规则的具体应用[N];人民法院报;2002年
2 陆轶群;合同违约诉讼中的合理预见规则[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孙晓e,
本文编号:1697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697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