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责任保险中第三者的界定
本文选题:责任保险 切入点:机动车 出处:《安徽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机动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因机动车的使用而引发的意外交通事故数量逐年上升。而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准也在提高,加上相关方面的法律服务机构业务的多元化拓展,相比以往,一些无人关注、难以成诉、极为罕见的交通意外事故诉讼形成常态。虽然这类特殊案件逐渐受到关注,但结合我国普遍的立法滞后的情况,导致了司法实践的混乱,在交通事故领域尤为明显。目前我国立法对第三者的范围并无统一明确的界定,机动车三者险的立法定位目前也尚未清晰,再加上审判者对机动车责任保险制度理解不一,司法实践中会出现同样的案件情况判决结果迥异,或者虽是相同的判决结果,但是依据的法条不同等问题。无论从法学理论还是审判实务角度,明确第三者认定标准、合理界定第三者的法律范围,在当前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三个角度着手分析第三者的合理范围。首先,是对机动车责任保险中第三者进行学理分析,保险法中的第三者专门指在交通事故中,人身或财产因机动车而受到损害的特定人群,他们虽不是保险合同当事人,但属于机动车责任保险合同保障范围内的主体;交强险中的第三者在合同签订时,是无法具体明确的,一旦在交通事故中出现受害者,即有可能出现第三者,但不能是投保人、驾驶人和被侵害时位于车内的人;商业三责险中的第三者性质跟交强险中的类似,只是在范围上比交强险狭窄,投保人跟保险人可以事前约定何人能够成为第三者。其次,是目前我国机动车责任险中有关第三者的现行立法的评析。通过对现有立法进行梳理,论述其就第三者内涵界定的不妥之处。现行立法对交强险中第三者范围的规定过于狭窄,不分情况统一将被保险人、车上人员排除在外,商业险更是将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也予以剔除。这样的规定导致大量在交通事故中受到侵害的第三者得不到应有的赔偿,有违机动车保险设立的初衷。也正是因为法律的规定不尽合理,导致司法实践中法院的很多判决与法条相悖,所以,我国机动车责任保险的第三者范围亟待清理。最后,分别从被保险人、本车乘客和被保险人家庭成员是否可以成为第三者展开论述。本文认为,车辆实际驾驶人于本车车体外受到伤害,不能主张本车第三者责任保险赔偿;未能实际控制车辆的非车上人员投保人可以成为第三者;非被保险人家庭成员的车上乘客,在交强险中,满足其在交通事故中受到损害时位于车外,且被所乘坐车辆碾压、碰撞导致损伤的特定条件,可以转化为第三者,在商业三责险中,应由保险人和投保人自主约定是否将车上人员纳入该保险第三者范围;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在交强险中,该类人员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只需合乎第三者的认定要求就应当认定为第三者,不能因其特殊身份,考虑到其可能存在道德风险,而否定该类人员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三责险条款》将被保险人家庭成员排除在第三者范围外,不符合法理人情,应认定为无效条款。但可以根据被保险人家庭成员与被保险人有无第一顺序法定继承关系来做出不同判断,同时可以借鉴我国人身保险的限额制度尽可能降低道德风险。对交强险里的第三者相关法条的理解和应用不同于商业三责险中的第三者。就交强险而言,应结合该制度出台的社会目的和其本身的强制性、非盈利性,看待保险公司的格式合同条款,考虑到要符合交强险公益性目的,应从弥补机动车和受害者损失的角度进行理解。而对于商业三责险来说,基于其自愿性和商业性,主要从合同法和保险法角度进行效力的解读和认定,统筹考虑。因而,本文会在必要时两者的第三者范围进行区分评析。
[Abstract]: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third party ' s scope of liability insurance . In the case of accident , the third party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third party . In the case of accident ,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invalid clause . In the case of commercial three liability insurance , it should be understood from the angle of the insurer and the insured . In the case of commercial three liability insurance , it should be understo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tract law and the insurance law .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2.2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对《关于要求解释交通安全责任统筹能否视同第三者责任保险问题的请示》的意见[J];司法业务文选;2005年26期
2 金军;;被自己的车撞伤能否按“第三者”进行索赔?[J];安全与健康;2007年14期
3 ;云南省机动车第三者责任法定保险暂行规定[J];云南政报;1993年10期
4 顾毓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有待修订[J];上海保险;1996年06期
5 ;北京新交法凸显八大变化[J];现代乡镇;2004年Z3期
6 田松涛;;对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赔付制度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7期
7 范仕源;车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J];安全与健康;2004年08期
8 薛斐;;试析“车上人员”与“第三者”的转化问题[J];青年与社会;2013年10期
9 梁天基;完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刍议[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10 辽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问答[J];共产党员;2013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魏小燕;;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中的法律纠纷问题[A];浙江省2013年保险法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王洪涛;;《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法经济学分析——基于道路交通法律演化对保险行业冲击的视角[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刘杰;三者险 到底谁是真正的“第三者”?[N];北京现代商报;2005年
2 乔虹;第三者责任[N];中国汽车报;2002年
3 记者 王杭徽 通讯员 郑欣娟 沈保庆;强制第三者险出台进入倒计时[N];嘉兴日报;2006年
4 金健峰;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与第三者责任保险不是一回事[N];江苏经济报;2005年
5 ;何谓“第三者”[N];中国保险报;2009年
6 张勇;的哥眼中的三者险[N];中国保险报;2006年
7 吴红艳 彭志新;机动车第三者范围界定[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同望律师事务所律师 邝永发;她是车上人员还是第三者?[N];法治快报;2010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陶倩;京城汽车租赁市场受打压[N];华夏时报;2004年
10 杨前明;需建立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芬芳;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法律制度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2 吴海燕;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中的“第三者”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3 冯海燕;论婚姻关系中第三者法律责任[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4 夏天;论交通事故保险理赔中“第三者”的界定[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5 庄子茜;机动车责任保险中第三者的界定[D];安徽大学;2017年
6 孙昊;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张小峰;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周毅;机动车交通事故车上人员转化为第三者赔偿法律问题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9 翁艳玲;我国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10 钟良生;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02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702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