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也论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

发布时间:2018-04-23 04:28

  本文选题:劳动合同 + 劳动关系 ; 参考:《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摘要】:劳务派遣这一新生的用工形式,随《劳动合同法》出台,在法律上得到正式确认。但劳务派遣之中三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尤其是几重劳动关系理论上颇存争议,实务也未成共识,故劳务派遣相关问题的法律适用,仍旧处于模糊状态。以劳动关系这一基本概念的界定为出发点,以劳务派遣产生的原因分析为依据,尝试分析劳务派遣的法理基础,进而探讨三方主体的法律关系,以期明确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并找到劳务派遣的三方主体权利义务分配的法律逻辑。
[Abstract]:Labor dispatch, as a new form of employment, was officially confirmed in the law of labor contract. However,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parties in labor dispatch, especially several labor relations, is controversial in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has not reached a consensus, so the legal application of labor dispatch related issues is still in a vague state.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basic concept of labor relation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labor dispatch,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legal basis of labor dispatch, and then probes into the legal relationship of the three parti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ubjects of labor relations. And find the legal logic of the distribution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three parties of labor dispatch.
【作者单位】: 黑龙江孟繁旭律师事务所;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全兴;;劳动派遣是“鸡刀”还是“牛刀”——我国劳动派遣的现实本质及其矫正[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2 张玲;朱冬;;论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J];法学家;2007年04期

3 王全兴,侯玲玲;劳动关系双层运行的法律思考——以我国的劳动派遣实践为例[J];中国劳动;2004年04期

4 董保华;劳务派遣的法学思考[J];中国劳动;2005年06期

5 秦亚东;方岩;;论劳动法律关系的二元结构——兼析劳动法的基本概念[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青;;家政服务机构责任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杨正喜;潘军;;新时期我国产业行动及其法律规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车丽枝;吕静平;刘越表;;论员工派遣制度的法律特征和适用范围[J];包钢科技;2007年06期

4 刘海安;;航空配餐侵权责任论纲[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谢增毅;;劳动关系的内涵及雇员和雇主身份之认定[J];比较法研究;2009年06期

6 陈思聪;;劳务派遣用工现状、问题及策略分析——以杭州ZX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为例[J];才智;2011年18期

7 关凤荣;;劳动派遣基本问题的法律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盖威;;完善我国劳动立法的若干对策与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何平;谢天长;王全兴;;法定代表人与其公司有无劳动关系:由几起案例引发的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6期

10 刘焱白;;论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的分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万一;李秀文;;论职工(劳动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何小勇;;劳动权益保护的坚持或妥协——论对劳动派遣用工的法律规制[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黄钰;刘晓明;关保英;戴建平;张宪民;裘国梁;吴祖强;刘伟东;吴薇;朱永康;陆敬波;崔凯;姜国栋;罗欣;金苗林;张福祥;;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行政管理关系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4 胡芬;;服务型政府与就业服务权保护[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杨付;唐春勇;刘芳;;人才租赁优化模型——基于用人单位与人力资源租赁公司视角的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李培智;;劳动关系概念论纲[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跃利;桑家宁;;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法律完善[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咸彦江;谭江衡;;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若干问题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4辑)[C];2007年

9 葛梦婷;刘超捷;;劳务派遣工伤保险义务分配研究[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10 王红健;;浅析企业劳务外包与劳务派遣用工制度——从一则劳务纠纷案件谈起[A];中国烟草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周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动契约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亚男;外派船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8 夏芸芸;我国企业劳资收入分配正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凌竹;退休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原;解雇事由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松恩;雇主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玢;对我国劳务派遣管制问题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于淼;ZZDL公司劳务派遣业务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胡乾锋;中国船员派遣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王鹊林;南非集体谈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程文明;终身雇用制历史考察[J];东北亚论坛;2004年01期

2 王全兴,侯玲玲;劳动关系双层运行的法律思考——以我国的劳动派遣实践为例[J];中国劳动;2004年04期

3 常凯;李坤刚;;必须严格规制劳动者派遣[J];中国劳动;2006年03期

4 杨薇臻;;人才资源与可持续经济增长[J];人口学刊;2006年01期

5 向志强;孔令锋;;论人力资本运营环境[J];人口学刊;2006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永亮;[N];人民法院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良敏;要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劳动关系[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上海建立劳动关系联席会议制度[J];工会博览;2002年10期

3 聂党生;企业劳动关系要建立三方协调机制[J];工会博览;2002年22期

4 于冠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关系本质特征与调整机制[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童兆颖;;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格局新特点[J];工友;2002年05期

6 石美遐;;我国“入世”后的劳动关系走向[J];内部文稿;2002年10期

7 肖振邦;;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J];内部文稿;2002年10期

8 罗家旭;对《试析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关系》的几点看法[J];中国劳动;2003年12期

9 张剑;此案的劳动关系是否具有连续性[J];中国劳动;2003年12期

10 李俊霞,曾礼;我国劳动关系的变革与道德基础的重建[J];桂海论丛;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淼;;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关系的变迁[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李晓园;杨颖;;以科学发展观构建新型的劳动关系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3 陈诗达;;劳动关系总体稳定发展是主旋律[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陈诗达;;当前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及原因[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5 陈诗达;;劳资博弈走向和谐是劳动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陈诗达;;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关系变迁[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陈诗达;;新形势下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王健;;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再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寇明婷;李录堂;;农村劳动关系初探[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10 郭军;李雪艳;;市场劳动关系演变机理[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安顺;均衡劳动关系的实现途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福生 通讯员 陈静;地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N];阿克苏日报;2007年

3 葛筠 储北平 韩冬明;潜山积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N];安庆日报;2007年

4 王亚南;以劳动关系和谐促企业经济发展[N];安阳日报;2007年

5 张亚男 马泾洋;开发区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6 司志通 孙文平 李晓君 记者 建勇;我市举行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授牌仪式[N];承德日报;2007年

7 李蕾;上海首次发布劳动关系和谐指数[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记者 杨海军 通讯员 骆天荣 韩金岭;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交流会召开[N];昌吉日报;2007年

9 寿爱华;浅谈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N];中国建材报;2007年

10 张彦宁;建设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勤;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3 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景一;和谐社会视域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何圣;上海劳动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黑启明;政府规制的劳动关系理论与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8 崔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合作型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张翼飞;公司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雪;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赵莹;论隐蔽劳动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欧阳杰;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李洪丽;转型期我国政府的劳动关系干预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符以昕;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问题探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王颖;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唐宏伟;国有企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郑丽娜;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赵瑞莉;论非典型劳动关系[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陈刚;河南省通信公司劳动关系改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90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790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7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