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互联互通诉权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6 09:20

  本文选题:互联互通 + 行政诉讼 ; 参考:《科技与法律》2013年05期


【摘要】:从近年来我国互联互通所产生的问题来看,其研究的关键在于从"互联互通能不能起诉,有没有诉权和互联互通如何起诉,具体应当如何操作"的角度入手,根据四方当事人主体(用户、国内运营商、国外运营商、行政主管部门),将其总结为两大类问题,即行政诉讼问题与合同问题。以互联互通本质、权利与义务的边界、国际漫游合同性质、间接代理以及事实契约等观点和理论,可以分析出国内运营商与行政主管部门、用户与行政主管部门、用户与本网运营商以及用户与国外运营商之间的具体法律关系。用户在国际漫游通话质量出现瑕疵时,可以援引间接代理理论,向国外运营商以及本网运营商行使"选择权",也可以在本网运营商怠为主张债权时,以代位权向国外运营商主张权利。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interconnecti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key to its research is to start from the angle of whether interconnection can be prosecuted, whether there is a right of action and how to sue, and how it should be operated. According to the main body of the quadripartite parties (user, domestic operator, foreign operator,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it is summarized into two kinds of problems, namely,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problem and contract problem. Based on the viewpoints and theories of the nature of interconnection, the boundary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e nature of international roaming contracts, indirect agents and factual contracts, it can be analyzed that domestic operators and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users and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The specific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r and the network operator and between the user and the foreign operator. When the quality of international roaming calls is defective, the user may invoke the indirect agent theory to exercise the "option" to foreign operators and network operators, or when the network operators lags behind in claiming claims, To the right of subrogation to foreign operators claim rights.
【作者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
【分类号】:D922.296;D9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方新军;;对我国合同法第402、403条的评说——关于两大法系代理理论差异的再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2 王艳,王龙海;关于间接代理制度的立法思考[J];当代法学;2002年07期

3 刘永廷;;论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J];法学杂志;2008年02期

4 赵贤敬;郭利江;郑明忠;王薇;;移动通信国际漫游欺诈与反欺诈博弈[J];通信技术;2008年07期

5 杜颖;;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2条和第403条[J];中外法学;2007年06期

6 胡建淼;杜仪方;;依职权行政不作为赔偿的违法判断标准——基于日本判例的钩沉[J];中国法学;2010年01期

7 邵一琼;;对事实合同理论之探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登华;;试论可仲裁范围的限与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叶金强;;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的赔偿[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叶金强;;动产抵押制度:价值目标之偏离与矫正[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5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6 胡玉浪;;劳动报酬优先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7 张目强;;UCP600对跟单信用证项下银行审单规则的新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8 张宇润;证券法律机制及其整体的合力[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9 汪金兰;;论国际私法上的国际惯例及其在国内的适用——兼评民法典草案第九编第3条第2款及第4条的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张友连;;论占有制度的法律价值——兼论《物权法》中占有制度的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2 高媛;董小龙;;北京2008年奥运仲裁的司法监督问题研究[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3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4 代净;;解构与重塑: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参照[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姚佐莲;;行政拒绝履行行为的司法审查标准研究——以行政作为与不行为的性质界分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宋黎晓;闫林;白云;;论行政不作为的合法性审查——以课以义务诉讼案件审理模式为中心[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晓萍;张弛;;政府消费警示的可诉性探析——以“多宝鱼案”、“砒霜门”为出发点[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仕菊;;试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兼评我国《物权法》第106条的相关规定[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9 黄蓓;蒋丽霞;;浅议网上购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10 郭明;钱志刚;;论自己责任原则地位衰落的缘由及矫正对策——以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承担为视角[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翔;当代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适用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吕鸣;《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清华;国际商事仲裁自裁管辖原则消极效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吴菁;中国电信业规制改革的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冯翔;商事登记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葛春红;我国银行保理业务风险之法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瑜;买卖合同风险移转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汪育玲;论买卖合同标的物的风险负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冯国亮;债权人撤销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谅;调裁制度的发展与理论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卢慧;浅议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吴登号;论分时度假产品的规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丁勇;私法上的违法建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于春霞;所有权保留买卖法律关系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凌峰,胡访宇,王培康;移动通信计费中的反欺诈技术[J];电讯技术;2000年01期

2 肖厚国,,邵济刚;论事实上的契约关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3 姚芸,郭利江,江勇;中国移动国际漫游清算系统RAP和TAP的升级[J];电信技术;2005年03期

4 杨建顺;论行政裁量与司法审查——兼及行政自我拘束原则的理论根据[J];法商研究;2003年01期

5 沈岿;;受害人故意伪证的国家赔偿豁免——基于司法实务的考察[J];法商研究;2007年05期

6 张驰;论代理制度的适用范围[J];法学;1999年07期

7 葛婧;;论事实上的契约关系[J];法制与经济;2006年02期

8 张月姣;三足鼎立分天下──中国式外贸代理制面临的法律问题[J];国际贸易;1997年02期

9 张俊岩;事实契约理论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10 杨建顺;行政裁量的运作及其监督[J];法学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菁华;论行政不作为的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珊;行政自由裁量的司法审查[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俊银;;我国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试探[J];法学杂志;1987年05期

2 柯昌信;谈谈行政诉讼的几个问题[J];政治与法律;1989年02期

3 马怀德;;论行政决定[J];法学杂志;1989年02期

4 王生今 ,朱兴有;析我国行政诉讼中的抗诉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5 陈文渊;劳动保护监察行政诉讼讲座 第五讲 劳动保护监察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J];劳动保护;1993年02期

6 徐静琳;英美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6期

7 贺日开;司法独立──行政诉讼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J];行政法学研究;1994年03期

8 ;法规间接授权的组织能否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J];人民司法;1995年09期

9 甘藻文;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J];桂海论丛;1995年05期

10 李国敏;消防行政诉讼释义[J];河南消防;199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愚;;我国行政诉讼异地管辖制度疑与探[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于雪峰;王旭军;;妇女反就业歧视司法救济探微[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晓玲;凌建;;透视“连环行政诉讼”的背后——以拆迁纠纷为样本的实证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丽;;关于行政诉讼的法律审与事实审的探讨[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5 朱新力;唐明良;葛宗萍;;通过技术性变革实现司法公正——行政诉讼异地交叉审判的启示[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查勇胜;蒋国利;;从一起火灾行政诉讼案件谈火灾调查中物证提取的诉讼意识[A];2007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集[C];2007年

7 查勇胜;蒋国利;;从一起火灾行政诉讼案件谈火灾调查中物证提取的诉讼意识[A];湖北省消防总队、消防协会火灾原因调查研讨及论文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罗天刚;;一起水行政执法案件的查处和体会[A];水土保持依法行政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预防监督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新华;;两起消防行政诉讼案件引发的思考[A];2007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集[C];2007年

10 赵静华;;行政机关如何参加行政诉讼[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韬;中国运营商集体向高价“国际漫游”动刀[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军;做到“国际一流”[N];通信产业报;2011年

3 ;两岸电信业互联互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4 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 倪冰 陈运清 毛拥华;让WLAN 国际漫游起来[N];网络世界;2003年

5 应剑涛 顾瑾;宁波开通互联网国际漫游服务[N];人民邮电;2004年

6 任金玲;“互联互通”体现利益关系[N];中国改革报;2004年

7 记者 任建民;我电信网络互联互通取得重要突破[N];人民日报;2001年

8 记者 薛松;降低国际漫游费是大势所趋[N];广州日报;2006年

9 记者 文武;采取“硬措施”解决互联互通[N];计算机世界;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李莺;互联互通有望改善[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化龙;移动国际漫游市场定价及结算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陈小龙;电信网互联互通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刘东亮;行政诉讼目的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李孝猛;社会变迁与制度建构[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邓刚宏;行政诉判关系的逻辑及其制度建构[D];武汉大学;2009年

6 唐睿;基于区域性垄断下互联网互联互通双向接入定价的规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7 张越;行政诉讼主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8 王韶华;民事诉讼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吕利秋;《行政诉讼举证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10 梁s

本文编号:1986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986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c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