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上格式之战的学说变迁与规范适用
[Abstract]:The war of format comes from the practice of commercial transaction, and it belongs to a special problem in the field of commercial contract. In comparative law, from the "last shot theory" prevailing in the 20th century, to the current "knock down theory", the theory construction and rule design of the format war have matur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lack of special rules for the war on format, China's contract Law solves the special issue of dual factors of both contract formation and contract content determination based on the general rules of contract form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ules is still in the "last shot theory" and lag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doctrine. Article 30 of the contract Law was omitted when the legislation was followed by Article 19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while Article 39 of the contract Law was the same as that of Article 39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Article 40 is still not clear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input control and the effectiveness control, and it is difficult to coordinate with the rules around the contract loophole, which leads to the double challenge of the standard application and the standard interpretation in the war of the format in the contract law of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dification of the civil code, it is advisable to introduce appropriat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r renewal from the angle of legislation, special rules for contract formation or special rules for form clauses, supplemented by clear supplementary rules of interpretation, on the particular topic of the war on format. Or help to get rid of the format of the war on the application of norm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dilemma.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
【基金】: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两岸四地合同法区域整合之困境及对策研究”(14YJC82002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军;格式条款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张经;加强格式条款监督 工商再设消保屏障 格式条款监督条例实施意义析[J];工商行政管理;2000年19期
3 王利民;对合同格式条款的三种监管模式[J];工商行政管理;2000年19期
4 张经;境外法律有关格式条款的表述[J];工商行政管理;2000年19期
5 胡惠英;略论格式条款的几个问题[J];河北法学;2000年03期
6 ;上海市合同格式条款监督条例[J];新法规月刊;2000年09期
7 黄积虹;论格式条款的利用与限制[J];学术探索;2000年06期
8 傅健;略论格式条款提供方的法定义务[J];法学评论;2001年04期
9 段逸超;格式条款例析[J];律师世界;2001年07期
10 叶晓欣;浅谈格式条款的规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楼国华;;浅议格式条款[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2 陈霞;郝胜林;;关于格式条款效力的思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黄瑜;;格式条款的缺陷与法律规制[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4 李明桓;;仲裁案件时格式条款的运用[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贾玉平;张毅;;快递服务运单格式条款研究[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赵萍;邵万权;;浅析房屋销售,租赁合同纠纷中所涉格式条款的举证责任分配[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吴清旺;;商品房预售合同格式条款之民法规制[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翔;对格式条款的理解[N];江苏经济报;2005年
2 王春晖 山西移动公司首席法律顾问 博士;电信格式条款的法律规制[N];人民邮电;2003年
3 本版编辑邋李思 李燕;格式条款被判无效 批发市场返还租金[N];中国企业报;2007年
4 王們;完善“格式条款”定义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叶尤刚;欺人合同行不通了[N];中国工商报;2000年
6 记者 贾君;不得在格式条款中加重消费者责任[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7 记者 赵利芳 通讯员 于青伟 王治儒;规范房产合同格式条款 16份工商建议送地产商[N];甘肃法制报;2009年
8 记者 孙延峰;充分发挥合同监管职能作用 遏制不公平格式条款现象[N];中国工商报;2012年
9 记者 刘佳;格式条款玩“文字陷阱”?罚![N];四川日报;2012年
10 ;深圳经济特区合同格式条款条例[N];深圳特区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丹丹;对格式条款的审视[D];贵州大学;2007年
2 王丽美;格式条款利弊分析及其综合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郑智强;格式条款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付茹;论格式条款的立法调整[D];山东大学;2009年
5 厉文清;格式条款三论[D];烟台大学;2009年
6 马兵务;格式条款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李益;网店经营中的格式条款问题[D];兰州大学;2010年
8 王刚;论格式条款的规制[D];河北大学;2010年
9 孟蝶;格式条款解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梁卡特;论格式条款及其效力[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59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159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