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债权转让通知法律效力辨析

发布时间:2019-01-05 18:24
【摘要】:对于我国《合同法》第80条第1款规定,司法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观点将其理解为:未经通知债务人,债权转让合同就不生效,或者即使债权转让合同已经生效,但原债权人仍享有对债务人主张给付的权利。然而,《合同法》该条款的本意只是:债权转让是否通知债务人并不影响债权转让合同的生效,并且是否通知债务人仅影响该债权转让合同是否能够对债务人产生约束力。该规定并不能当然解释为债权转让未经通知债务人的,债权转让合同就不生效的结论。债权转让合同生效后,便发生债权移转的效力,债权受让人因此取得原债权人让与之债权;原债权人就立即丧失了向债务人主张给付的权利。否则针对同一债权,原债权人和债权受让人均可主张和请求,既不合法理也会给债务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Abstract]:According to Article 80, paragraph 1, of the contract Law of our country, there are quite a few views in judicial practice that the contract of assignment of creditor's rights does not come into effect without notice to the debtor, or even if the contract of assignment of creditor's rights is already in force, But the original creditor still has the right to claim payment to the debtor. However,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is clause in contract Law is that whether the debtor is notified of the assignment of the claim does not affect the validity of the contract of assignment of the claim, and whether the notification to the debtor only affects whether the contract of assignment of the claim can be binding on the debtor. This provision cannot be interpreted a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assignment of creditor's rights does not take effect without notice to the debtor. After the contract of assignment of creditor's rights comes into effect, the transfer of creditor's rights becomes effective, and the transferee of creditor's rights acquires the creditor's right of original creditor's assignment, and the original creditor immediately loses the right to claim payment to the debtor. Otherwise, the original creditor and the transferee of creditor's rights can claim and claim the same creditor's rights, which is unreasonable and will cause unnecessary burden to the debtor.
【作者单位】: 上海里格律师事务所;华东政法大学;
【分类号】:D92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大铨;论同时履行抗辨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李腾宇;论缔约过失责任法律制度[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张巍;;日本担保物权法修改之初步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4 刘正峰;信托制度基础之比较与受托人义务立法[J];比较法研究;2004年03期

5 李桂英;;税收撤销权性质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李桂英;;试论税收代位权的性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蒯化平;杨春然;;合同无效及标准质疑[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田天;;浅谈格式条款的法律特征[J];才智;2009年19期

9 闵敏;;浅析缔约过失责任[J];才智;2009年28期

10 黄先蓉;关于出版行业几种市场行为的法律界定[J];出版发行研究;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学胜;;新修订保险法对人寿保险运营的影响及对策[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颜峗峗;;医患关系和医疗合同立法探析——兼谈对医疗纠纷的本源遏制[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程祺;;小议不安抗辩权[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峰;应收账款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黄佳;默示意思表示解释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钟志勇;论总行对海外分行存款债务之承担[D];厦门大学;2002年

5 苗鸣宇;民法典的活力之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章礼强;民法本位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阙波;国际金融衍生产品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0年

8 艾素君;保赔保险合同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黄军;国家所有权行使论[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徐亮;论隐私权[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瑜;买卖合同风险移转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红良;论债权让与的效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君;租船提单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程鹏;对加害给付制度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鸽;合同法定解除损害赔偿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董欣;论强制缔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孟志立;论过错责任在合同法中地位与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周瑞星;物业管理合同的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卢俊杰;公司关联担保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吴文涛;债权人撤销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翊青;张骏;;债权转让通知法律效力辨析[J];政治与法律;2010年11期

2 李珂丽;;论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的限制[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3 张雪忠;通知:债权移转的生效要件——对传统立法与理论的反思[J];法学;2005年07期

4 吴亚频;析债权转让中的抗辩与反诉[J];法律适用;2000年10期

5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区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清理核实工作意见的通知[J];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12期

6 祁立民;;债权转让 应先抵他人到期债务[J];现代营销;2001年12期

7 成戈;;未通知债权转让 行为无效[J];当代广西;2004年10期

8 张文胜;;论债权转让的法律构造[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马向征;试论债权的转让[J];南方经济;2002年02期

10 施汉嵘;析债权转让若干法律问题[J];法律适用;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通知[A];电子信息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专集[C];2009年

2 胡良刚;;操作破产企业后的苦衷及对策[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关于公布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A];2010年·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论文集[C];2010年

5 ;省政府关于认真做好老年人社会优待和服务工作的通知[A];世纪之交——江苏老龄问题研究[C];2001年

6 吴青;李小平;;论债权质押[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7 ;湖州市科协关于2004年度重点学术、科普项目评定结果的通知[A];湖州入湖n嚫酆吞疗郑╪嚫郏┷滋锵低车难芯垦芯砍晒柿匣惚郲C];2005年

8 李雯;;以转让方式转移拟证券化债权资产的相关法律问题探讨[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9 陈姝,

本文编号:2402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402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d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