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合同法上合理性术语适用之法哲学观察

发布时间:2019-08-26 14:11
【摘要】:正 一、引言 1999年颁行的合同法大量地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吸收了其较为成功的立法成果。这一方面体现在合同法中新添加的诸如履行抗辩权、根本违约及可预见损失规则等具体新制度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西方尤其是英美国家的合同法观念的采纳上,如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合理性术语的大量采用。在适用合同法的司法实践中,使我国的法官们感到困惑的主要是与后一方面相关的规定。前一方面的规定虽然也可能使法官们感到陌生,乍一适用很不顺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陌生自可变为熟悉,渐达卖油翁名言"只不过手熟罢了"之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些新规定的"具体"上,具体的东西一般而言是比较容易把握的,譬如学习剑术,再难的剑招可以学会,只要有招,就可以学仿。恰成对照,后一方面的相关规定,由于事关法律理念,与生成它的各种环境因素诸如人文、历史、经济、政治等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对于生长在那里的法官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言自明。而我国的法官们对于该立法观念的生成环境则是陌生的,而且也不大可能有很多人有机会去熟悉,因而要准确理解由此种观念衍生的抽象制度,相形之下就困
[Abstract]:The contract law, which was issued in 1999, has drawn the legislative experience of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a large amount, and has absorbed the successful legislative results. On the one hand, the new system, such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fense right, the fundamental default and the foreseeable loss rule, which is newly added in the contract law, on the other hand, is embodied in the adop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contract law in the west, especially the Anglo-American countries, As used in a large amount as a reasonable term for the subject of the present stud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the contract law, the judges of our country are puzzled by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latter aspect. While the provisions of the preceding paragraph could also make it strange to the judges, at first it was not in hand, but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stranger could become familiar, and gradually to the "It's just a hand." of oil-on-oil. The reason, mainly in these new "specific", is that the specific thing is relatively easy to grasp, such as the learning of the sword, the difficult sword to learn, as long as there is a move, can learn to imitate.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latter aspect are, as a matter of law,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generate it, such as the human, historical,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 on, and it is self-evident that the judges who have grown there are of course. The judges of our country are strange to the generation environment of the idea of the legislation, and it is not likely that many people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be familiar with them, so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abstract system derived from the idea of this idea, which is in contrast to it.
【作者单位】: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培训中心
【分类号】:D9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琳;;试论我国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在实践中的滥用及防范[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2 侯鹏;;浅议合同法的不足及其完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7期

3 刘玲;;《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与《合同法》的比较分析——以其适用为研究对象[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4 张跻智;寇建柱;;再谈情事变更原则的法律适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5 段来;;情势变更原则与商业风险的界限[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解瑞;;CISG的根本违约与我国合同法的完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7 马荣真;;我国《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的完善——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为视角[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

8 初言恺;尹永慧;;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对我国合同法的借鉴意义[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9 蓝海;;合同法鼓励交易立法宗旨适用分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1年04期

10 安中业;杜蓓蕾;何德敏;;知识产权信托的难点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长浩;马贝艺;孙贤程;;建设工程承包款的优先受偿权——对《合同法》第286条立法原义的思考[A];200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0年

2 张志国;;试论合同法的实施对于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影响[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国钧;;试论亲属容隐的合法性和合理性[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张麦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及其实现——兼谈《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解与适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吴清旺;;论我国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陈德敏;杜辉;;关于《物权法》中水资源权属制度合理性的评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侯国跃;;关于合同概念与《合同法》适用对象的思考[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8 黄洪俊;黄立虎;;析合同法建立不安抗辩权制度的法律效益[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9 朱树英;;从司法实践中的执行情况看需要对《合同法》第286条的操作性予以规范的若干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10 郑启福;;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研究[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在助;合同法条文有矛盾[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程成;裸购纠纷: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管[N];检察日报;2011年

3 祖月;合同法是农产品市场的根基[N];新农村商报;2011年

4 张 涛;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秦金传;建议完善合同法第九十六条[N];人民法院报;2004年

6 林燕;“合同法立法进行得挺顺利”[N];检察日报;2009年

7 李先和 马凡涛;了解合同法中的“保证”[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8 太原市劳教所 甄国海;浅析合同法中“三金”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N];山西科技报;2008年

9 ;了解合同法规加强自我防范[N];中国纺织报;2001年

10 吉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学院 祖月;合同与合同法[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2 董灵;论合同法上的诚信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孙秋枫;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4 蒋志明;两岸民事违约责任之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滕肇楠;塞缪尔·威利斯顿理论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杨志利;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7 张彤;欧洲私法趋同背景下的欧洲民法法典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施文泼;合同违约责任制度的经济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9 侯国跃;契约附随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席志国;契约自由视角下的损害赔偿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蔚;合同法领域中的比较过错理念[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姚岷;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吴亚玲;违约损害赔偿减损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欧广远;知识产权的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王磊;合同法上第三人之法律地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于盛星;非婚同居的法理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陈高阳;合同法中的合并条款规则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郑磊斌;融资租赁合同制度研究——以合同法融资租赁章为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邓川;民用航空旅客运输合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尹士忠;格式条款效力的立法限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29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529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7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