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应给予第三人利益合同一席之地——从网购快递合同谈开去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分类号】:D9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韩世远;试论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对我国《合同法》第64条的解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郭丽韫,刘小东;《合同法》应当明确规定第三人利益合同[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3 吴旭莉;;合同第三人存在情形的实证分析——兼评第三人利益合同在我国存在与否之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昊然;;利他合同基础理论研究——以第三人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2 周禄涛;;对我国合同法第64条规定性质的探讨——从一个案例谈起[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朱岩;利于第三人合同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薛军;;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4条的定性与解释——兼与“利他合同论”商榷[J];法商研究;2010年02期
5 侯玲玲;;我国劳动派遣连带责任规定之法理分析——评《劳动合同法》第92条规定[J];法学;2008年05期
6 黄爱学;;基金会理事制度比较与借鉴[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刘诚;;论集体谈判权主体[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唐骥;;简析《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性质[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3年06期
9 胡家强;刘巧娟;;强制缔约制度新论[J];东岳论丛;2013年12期
10 吴万群;;论雇主实施就业歧视的赔偿责任[J];法学杂志;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刚;;税法公平价值论[A];财税法论丛(第1卷)[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跃川;海上货物运输中货方诉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仇晓洁;论合同的第三人效力[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赵毅;罗马法错误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4 杨德群;公序良俗原则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邹杨;中外企业不良资产债务重组方式的法律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6 张虎;外国仲裁裁决在我国的承认与执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7 熊晖;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马浩;合同法可预见规则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范晶波;劳动监察权:法学解构与制度规范[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秦正发;高利贷的刑法规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爽;为第三人利益合同论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何战锋;房产“不交吉”买卖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余文星;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雷巍巍;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4条的解释可能性[D];浙江大学;2011年
5 周伟;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D];山东大学;2011年
6 伏瑚;合同附随义务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魏君梅;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8 王永宏;第三人利益合同法律规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熊凯;信托与合同关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10 任媚兰;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金强;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1年04期
2 朱岩;利于第三人合同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薛军;;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4条的定性与解释——兼与“利他合同论”商榷[J];法商研究;2010年02期
4 程宏;;第三人单方自愿履行的法律后果——从个案角度分析第三人代为清偿与相关制度的区别[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刘卉,陈龙;论向第三人给付的合同[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蒋鲜丽诉陈马烈、《家庭教育导报》社返还公益捐赠纠纷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3年04期
7 胡文涛;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吴文嫔;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对受益第三人的效力[J];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薛虹;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的受益人[J];法学研究;1994年02期
10 尹田;论涉他契约——兼评合同法第64条、第65条之规定[J];法学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冰;;论我国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立法现状与完善[J];理论前沿;2007年19期
2 张娜娜;;浅论第三人利益合同[J];法制与社会;2008年22期
3 闫长静;;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10期
4 谭显润;;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法律规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04期
5 周娆;王琳;;确立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的可行性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19期
6 吴旭莉;;合同第三人存在情形的实证分析——兼评第三人利益合同在我国存在与否之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刘圣杰;;试论第三人利益合同[J];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22期
8 丁忠,吴为满;第三人利益合同及其效力[J];人民司法;2000年10期
9 胡文涛;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胡文涛;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季奎明;;论次级债权的法律规制:以私法为中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孙祥;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具体内容[N];江苏法制报;2012年
2 姜宝珠 吴玉松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人民法院);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确立之我见[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张伟 伍扣才;浅谈第三人利益合同中对第三人的立法保护[N];江苏法制报;2006年
4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工商局 陈悦;浅析快递服务中的三方权利义务关系[N];中国工商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亚炜;为第三人利益合同论析[D];厦门大学;2008年
2 肖庆红;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第三人的权利[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谷培涛;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刘云鹏;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梁锋;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魏君梅;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7 任媚兰;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施丹;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袁莉;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D];郑州大学;2009年
10 杜静遥;论我国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制度建立[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32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532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