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损益相抵规则探究

发布时间:2019-11-01 19:17
【摘要】:损益相抵规则作为损害赔偿领域的一项重要规则,在各国的法学理论和司法实务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但由于种种原因,,损益相抵规则在我国司法实务中虽已被广泛运用,但并没有相关的明文法律规定,这不利于法律的统一适用,可能导致具体个案中损害赔偿范围确定的不公平。进入21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进入了平稳、快速的发展轨道,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各种新型、复杂的法律问题也层出不穷。不论是侵权法律问题还是违约法律问题,其最终能否妥善解决的关键在于合理地确定损害赔偿的责任和范围,以平衡损害赔偿权利人及损害赔偿义务人之间的公平。这就要求在立法中对损害赔偿领域中的相关规则、制度作出统一的原则性规定,并不断补充、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性规定。在《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重要法律的立法草案和建议稿中,虽然数次就损益相抵规则作了专门的条文规定,但均未被写入最终通过的法律中。直到2012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解释》第31条规定: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因对方违约而获有利益,违约方主张从损失赔偿额中扣除该部分利益的,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 本文的研究对象即为《解释》第31条所规定的损益相抵规则。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明确损益相抵规则在损害赔偿领域中的重要性,及进一步对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细化、明文化的必要性,并最终提出笔者的立法建议。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损益相抵规则的基础理论。本章主要阐述了损益相抵规则的概念,并对各国对损益相抵规则的立法、实务经验进行了梳理。通过本章的介绍,能对损益相抵规则产生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章:损益相抵规则的理论依据。本章按照相关学说的发展先后顺序,着力对各个阶段损益相抵规则的主流理论依据进行了研究。从最初的利益说,到禁止得利说,以及越来越得到认可的目的论解释。通过对其理论依据的研究,加深对该规则的理解。 第三章:损益相抵规则的构成要件。本章中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对损益相抵规则的三要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本章是本文的重点,在本章中将通过理论与案例结合的方法,深入阐释损益相抵规则的适用情形、限制情形及排除情形。通过本章的论述,解析损益相抵规则在实务适用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章:损益相抵规则的立法构想。本章首先对损益相抵规则在我国的立法现状进行了梳理。在全文的最后,总结前文研究结果、参考各国理论与实务经验,就损益相抵规则的立法提出笔者自己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新;论损益相抵[J];中国法学;1994年03期

2 欧阳军;试论损益相抵原则[J];人民司法;1999年05期

3 李振波;浅论应否损益相抵的几种情况[J];政法论丛;2000年02期

4 丁光泮;额外减损收益之损益相抵及相关制度研究[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5 王晓平;完善我国违约赔偿立法之我见[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陈洁莹;;论过失相抵制度[J];理论导报;2010年02期

7 杨志利;;合同法减损规则及损益相抵规则的效率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兰静;;论过失相抵制度[J];知识经济;2010年10期

9 余纯;;保险代位权的实效分析——侵权责任的价值与功能在保险机制下的落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杨志利;;合同法减损规则及损益相抵规则的经济分析[J];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冰;;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法探讨[A];船舶防污染高新技术与区域合作研讨会暨第一届‘港口杯’船舶防污染优秀论文奖获奖论文专集[C];2003年

2 乔冰;;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法探讨[A];中国航海学会2003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专刊[C];2003年

3 刘湘;;论法院如何认定水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张南纶;;因果联系及归纳确认方法[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5 吴军;黄富银;;精神损伤程度及精神医疗赔偿司法鉴定[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何平;;模糊马尔科夫链在网页浏览行为分析中的应用[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何俊涛;文炳森;房淑文;;报纸媒介框架与受众认知——以《南方都市报》和《华西都市报》的农民工报道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姚文忠;刘范;;6—12岁儿童对落体运动因果关系的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9 徐琼;池森;;诱发精神障碍司法鉴定几个问题的探讨[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晓蕾;;环境侵权案件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方法[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翠华;本案不适合损益相抵原则[N];江苏经济报;2003年

2 石泉 律师;保险理赔与损害赔偿能否“损益相抵”?[N];山西日报;2004年

3 韩 琳;定金责任与损害赔偿责任能否同时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曾祥素;北京投诉申诉三注意 理性维权最当紧[N];中国质量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杜海岚;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赔偿法律缺位[N];法制日报;2005年

6 金同友 朱先明 龚晓武;法官巧断渔业损害赔偿案[N];江苏经济报;2004年

7 张苏燕 陆启萍;对医学美容损害赔偿问题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马宝泉;怎样打人身损害赔偿官司[N];辽宁日报;2000年

9 记者 张国香;就侵权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征求意见[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阳贤文;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理依据[N];人民法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宁;医疗侵权责任论[D];吉林大学;2007年

2 覃华平;1952年罗马公约现代化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龚赛红;医疗损害赔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翁晓健;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之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5 冯娜;国家赔偿责任理念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胡大武;侵害信用权民事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张忠野;公司治理的法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杨少南;证券侵权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李培良;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杨志利;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书臣;损益相抵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周晗;损益相抵规则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3 赵雷;论损害赔偿中的损益相抵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符东杰;损害赔偿中的损益相抵规则及其适用[D];苏州大学;2010年

5 苗峰;论损害赔偿中的损益相抵规则[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陈佳琳;论损害赔偿领域中的损益相抵规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7 李朝阳;人身损害赔偿中的损益相抵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刘杰敏;论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及计算[D];武汉大学;2004年

9 胡颖;论人身损害赔偿中的损益相抵[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张仁珑;损益相抵规则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54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554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e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