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劳动争议中举证责任分配的思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黎竹义;谈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肖建国;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价值蕴涵[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侯玲玲 ,王全兴;民事诉讼法适应劳动诉讼的立法建议[J];中国劳动;2001年06期
4 邵明;论现代法治视野中的民事举证责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坤刚;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区别的再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彭朗琼;;对未注册商标“有一定影响”证明责任倒置的构想[J];中华商标;2007年06期
3 张刚;王成军;;关于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成协中;;中国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模式与规则重构[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6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7 叶名怡;;过错及因果关系推定与证明责任倒置——从事实到价值的思考[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8 徐涤宇;胡东海;;证明责任视野下善意取得之善意要件的制度设计——《物权法》第106条之批评[J];比较法研究;2009年04期
9 马晨清;略论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肖建华,王德新;证明责任判决的裁判方法论意义——兼评传统证明责任观之谬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张笑世;;我国运动员聘用合同法律问题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3 肖刚;;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运行失范之反思与重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英明;;证明责任倒置与推定的关系刍议——兼论推定的类型化[A];第二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卷)[C];2009年
5 秦宗文;;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困局与破解[A];第二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杰;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基础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5 赵鑫;东北地区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杜闻;民事再审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刘田玉;诉讼真实观的演变及其程序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于学江;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9 赵信会;民事推定及其适用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秦宗文;自由心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暮;医疗纠纷中的侵权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曹麟蔚;劳动争议证明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狄青;公司法领域的证明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安增莹;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几点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朱晓云;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6 钟平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7 范登殿;合同诈骗罪中“合同”概念之解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华武;我国劳动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9 曹鸣红;论我国劳动争议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杨柏;论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保障[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肖建国;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价值蕴涵[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肖建国;论合同法上的证据规范[J];法学评论;2001年05期
3 陈响荣,杨央平,蒋南成,李刚;诉讼效益与证明要求——论在民事诉讼中应确立高度盖然性原则[J];法学研究;1995年05期
4 李浩;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法哲学思考[J];政法论坛;1996年01期
5 邵明;诉讼中的免证事实[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王亚新;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飞寒;杨雨;;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工作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孙华;;论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J];法制与社会;2009年33期
3 王辉;张莉;;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中的新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30期
4 侯建峰;;论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陈莹颖;龚晓龙;;劳动争议举证责任的分配——一起加班工资争议案引发的思考[J];司法改革论评;2008年00期
6 苏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与行政许可听证程序之比较思考[J];消费导刊;2007年03期
7 汪粼;;浅谈民事诉讼举证责任[J];台声.新视角;2006年01期
8 尚江涛;;论民事诉讼举证责任[J];法制与社会;2009年17期
9 陈建文;;论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5期
10 彭鹏;陈三勇;伍永亮;;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探究[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步庄;徐平;彭国勋;;托盘国家标准的应用探析[A];自主创新 实现物流工程的持续与科学发展——第八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兰强;;健全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场 为促进招标投标科学发展提供服务[A];科学发展——七省市第九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化薇;;药品经营企业实施GSP管理的重要性和建议[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3)][C];2010年
4 许绮川;;关于加快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点建议(提要)[A];《农业机械化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5 许仁华;;浅谈内河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A];2005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邓维杰;朱永仁;;浅谈旅游船的安全管理[A];湖北省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论文集[C];2005年
7 张勇;李永华;;滨州市井灌区现状及改造措施探讨[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6[C];2006年
8 郭普东;栾明亮;;发展土家族医药的建议[A];2006年全国土家族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宋洪伟;张冰冰;张艳波;陶蕊;;吉林省干果资源及其栽培现状[A];第三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姜平;;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计洪才;联手法院开展调解工作[N];苏州日报;2009年
2 通讯员 张维仲;五峰工会主动调解劳动纠纷[N];工人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蔡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劳动者撑腰[N];保定日报;2010年
4 记者 方芳;本市首家民企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成立[N];北京日报;2005年
5 王娇萍;劳动争议调解,,亟待立法支持[N];工人日报;2005年
6 记者 卢文洁 通讯员 周四根;职工可越级申请劳动争议调解[N];广州日报;2004年
7 钟海辉;南山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为民解忧[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
8 记者 崔瑞波 通讯员 史林华 吴军;劳动争议调解向村级延伸[N];嘉兴日报;2006年
9 记者 黄明钢 实习生 平亦凡;市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昨揭牌[N];深圳商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小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队伍亟须提“素”[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新双;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徐宏伟;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3 骆东平;论性骚扰纠纷的民事诉讼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曾冠棋;举证责任法理探讨与实证评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李勇;中国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利;学校课程领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颖岚;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地资源管理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赵琳;分配制度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陈元欣;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于文轩;生物安全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冬雪;医疗损害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分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姚旭斌;民事审判实践视角下的举证责任分配[D];苏州大学;2003年
3 李瑞京;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举证责任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4 王永军;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制度[D];河南大学;2005年
5 刘佳;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武从斌;环境民事侵权诉讼举证责任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韩敬梅;论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曹剑;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及其分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杨峰;无单放货举证责任分配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向敏;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实施困境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87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587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