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的认定

发布时间:2017-04-05 17:00

  本文关键词: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的认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借鉴国内学者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研究,以具体案例中认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时出现的问题为线索,对如何认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展开论述,并进行案例回应。司法实践中,当事人以合同存在“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为由诉请合同无效或是法院以合同存在“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为由判决合同无效的案例频发。在搜集的具体的案例中出现“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立法意图、涵义及构成不清、将“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与“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违反强制性的法律、行政法规”混淆三类问题。在理论界,学者们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法律属性存在争议,有“隐藏行为说”与“规避行为说”及“混合说”,不同学说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的构成要件有不同认识,影响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的认定。本文通过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释义,分析了“隐匿行为说”、“规避行为说”、“混合说”三种学说,赞成“混合说”,认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应同时具备隐匿行为行为方式的的掩盖性、隐藏性特点和脱法行为行为效果实质违法性的特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的构成必须包括三个要件:(1)合同具有合法的形式;(2)合同具有隐蔽的非法的目的;(3)当事人存在通谋虚伪表示。本文对“合法形式”、“非法目的”进行界定,认为“合法形式”是指合同表面上是合法的,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在审查是否具有合法形式时,不仅要审查合同是否是依法成立,还要审查合同是否符合合同变更或撤销的相关规定,是否符合除了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以外的其他合同无效规定;将“非法目的”中的“非法”理解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规范”,将“目的”理解为合同当事人的主观目的,“非法目的”即指“合同当事人的主观目的是间接规避强制性规则的效力性规范”,主观目的可从行为中得知或推知。本文将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合同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对比,认为两类合同的相同点在于当事人主观上是故意的,存在通谋;不同点在于:(1)前者不要求有合法形式,后者需有合法形式去隐藏合同双方的真意;(2)前者不以意思与表示不一致为必须,而后者必须存在意思与表示不一致;(3)前者履行必将造成损害后果,而后者可能造成损害后果,也可能不造成损害后果,但是无论是否造成损害,都不影响构成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4)前者无效的原因在于合同履行的结果将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后者无效的原因在于其具有间接违反强制性法律、法规的目的;(5)前者当事人缔约意思本身是真实的,而后者当事人并无真实的缔约意思。本文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对比,认为两类合同相同点在于:对“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违反;不同点在于:前者是直接违法,后者是合法形式下的隐藏性违法,具体来说:前者行为人不存在虚伪表示,后者行为人存在虚伪表示。本文认为,探求合同是否存在虚伪表示属于合同解释的范畴,但是此合同解释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合同解释,《合同法》第125的规定不能适用此合同解释,不能从合同目的角度去推定合同真意,只能依据行为去推定,主要是从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与合同的文本的契合度去推定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是否存在虚伪表示。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本文未对典型的假离婚骗取购房资格的案件中的离婚协议是否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进行论述,未对如何从客观行为推定主观目的非法进行深入论述,笔者将在今后的研究中主要针对以上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关键词】:合法形式 非法目的 掩盖 界定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3.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一) 问题提出9
  • (二) 文献综述9-10
  • (三) 本文思路10-11
  • 一、司法认定现状11-18
  • (一) 涉案概述11-13
  • 1、案件类型11
  • 2、认定理由11-13
  • (二) 认定中存在的问题13-18
  • 1、“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立法意图、涵义及构成不清13-14
  • 2、与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合同区分不清14-16
  • 3、与违反强制性的法律、行政法规的合同区分不清16-18
  • 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的理论解读18-25
  • (一)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法律属性18-19
  • (二)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的构成要件19-21
  • (三) “合法形式”、“非法目的”的内涵界定21-25
  • 1、合法形式21-22
  • 2、非法目的22-24
  • 3、实例解析24-25
  • 三、与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对比25-27
  • (一) 理论区分25-26
  • (二) 实例解析26-27
  • 四、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比较27-30
  • (一) 理论区分27-28
  • (二) 虚伪表示的认定28-29
  • 1、合同解释28
  • 2、如何进行合同解释28-29
  • (三) 实例解析29-30
  • 结语30-32
  • 参考文献32-33
  • 后记33-3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华;;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债权合同的认定及效力重释[J];法制博览;2015年10期

2 王夙;;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返还财产请求权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11期

3 黄忠;;论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无效规范的存废——基于体系的一项检讨[J];人大法律评论;2014年01期

4 李翠萍;;房屋预售合同法律问题调查报告——以菏泽市L公司为例[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5 杨宜中;;对私诈骗下民商事合同及担保合同依然有效[J];人民司法;2015年06期

6 许凯;;论房产交易合同效力界分的标准[J];浙江学刊;2014年02期

7 吴才毓;;“买卖不破租赁”中的权利建构——基于《合同法》第229条的重新解释[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4年03期

8 李松晓;;论我国格式条款立法的缺陷与完善——以格式条款的效力认定为中心[J];学习与探索;2014年08期

9 刘向宁;张艳萍;;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订合同之效力——不满十周岁未成年人的视角[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10 刘飞琴;白梅;;浅析无效民间借贷合同的认定及其责任[J];榆林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万兵;;无效保险合同研究[A];浙江省2013年保险法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范玲;责任保险中的保险利益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2 王黎黎;从协约自治到统合协作:集体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3 李喜燕;慈善捐赠人权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4 倪同木;法学视野中的国家利益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王海燕;论合同的拘束力基础[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6 晏芳;格式合同的司法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守亮;租赁合同约定条款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2 雷正;私募股权投资中对赌协议法律效力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3 黄婷;表决权拘束协议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小龙;瑕疵股权转让法律责任探析[D];西北大学;2014年

5 赵晶莹;《国际商事合同通则2010》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6 陈晨;论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下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D];苏州大学;2014年

7 陈然;我国合同法上“强制性规定”之适用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8 付蓉蓉;预约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9 王冶;对赌协议法律效力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10 张一鸣;保险合同无效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的认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87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2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