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高校教师聘任合同之法律属性探讨
发布时间:2021-03-18 21:4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体制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高等教育从国家大包大揽模式,逐步地转向了政府适当放权、高校自主管理的模式,其中对于公立高校教师来说,一个最大的变化在于聘任制的实施。聘任合同是教师与公立高校确定法律关系的重要依据,但是高校教师聘任合同的法律属性如何,我国并无相关法律予以确认,这就造成了高校教师聘任合同在法律适用、合同关系如何规范、合同纠纷救济途径选择等诸多问题上的不便。本文试图从公法与私法的角度出发来考察该问题,并得出笔者对公立高校教师聘任合同属性的判断。论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教师聘任制的发展历程和教师聘任合同存在的问题。本章首先介绍了我国教师聘任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三个阶段:教师任用制时期、教师职务聘任制时期和教师聘任制时期。目前,我国教师聘任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核心问题在于高校教师聘任合同属性不明确,还表现为:合同内容的模糊性、合同主体权利义务的不平衡性、违约责任的不平等性等。用什么法来规范高校教师聘任合同以及高校权力的行使、解决合同纠纷的诉讼程序是什么、聘任合同关系如何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在于明确高校...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引言
一、选题的源起——一个案件的启发
二、案件的重要问题——高校教师聘任合同的属性
三、研究高校教师聘任合同属性的意义
四、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教师聘任制的发展历程和教师聘任合同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聘任制的发展历程
(一) 教师任用制时期
(二) 教师职务聘任制时期
(三) 教师聘任制时期
二、教师聘任合同存在的问题
(一) 核心问题:合同属性不明确
(二) 合同内容的模糊性
(三) 违约责任的不平衡性
(四) 合同主体地位不平等、高校享有强势权力
(五) 解决合同纠纷的诉讼程序不明确
三、解决问题的核心和前提:明晰合同属性
第二章 公立高校教师聘任合同属性的分析
一、公法合同与私法合同的划分标准
(一)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
(二) 公法和私法的主要区别
(三) 公法合同与私法合同的划分标准
二、高校教师聘任权的公权力属性和公法人身份
(一) 公权力与行政权
(二) 高校的教师聘任权是公权力
(三) 合同中高校的身份是公法人身份
三、高校教师聘任合同目的的公益性
(一) 公共利益的判断标准
(二) 高校教师聘任合同的目的是公益的
四、高校教师聘任合同的另外两个特征
(一) 高校与教师地位的不平等性
(二) 教师义务的不确定性
五、高校教师聘任合同属性的总结
(一) 高校教师聘任合同属性的总结
(二) 高校教师聘任合同概念的总结
第三章 公立高校教师聘任合同与其他合同的比较
一、高校教师聘任合同与民事合同的比较
(一) 合同主体的地位不同
(二) 意思表示的自由程度不同
(三) 合同的目的不同
(四) 合同的特定性不同
(五) 追求的利益不同
二、高校教师聘任合同与劳动合同的比较
(一) 劳动合同概念的分析
(二)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概念的分析
(三) 高校教师聘任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四) 《劳动合同法》第96 条的解读
三、高校教师聘任合同与行政合同
(一) 行政合同的基本理论
(二) 高校教师聘任合同是行政合同
(三) 高校教师聘任合同与一般行政合同的区别
第四章 公立高校教师聘任合同制度的完善
一、高校办学自主权存在及制约的必要性
(一) 高校办学自主权存在的必要性
(二) 规制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必要性
二、公法原则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规制
(一) 比例原则对管理教师权的规制
(二) 正当程序原则对解聘教师权的规制
(三) 禁止不当联结原则对解聘教师权的规制
三、高校教师聘任合同纠纷应适用行政诉讼程序
(一) 目前的相关规定
(二) 高校教师聘任合同纠纷应适用行政诉讼程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议教育的公益性[J]. 唐安国,唐瑞. 复旦教育论坛. 2008(01)
[2]论公立学校教师聘任合同的法律性质[J]. 杨挺. 中国教育学刊. 2007(04)
[3]公共利益的本质及其实现[J]. 汪辉勇. 广东社会科学. 2007(01)
[4]论公法私法的划分与区别[J]. 王继军.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5]高校教师聘任制之法律研究[J]. 李文江. 高等教育研究. 2006(04)
[6]多视角下的教育公益性[J]. 马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01)
[7]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与高校教师聘任制[J]. 朱新卓.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05)
[8]高等学校法人与高等学校自主权[J]. 申素平. 中国高教研究. 2005(05)
[9]宪政视角下的比例原则[J]. 郝银钟,席作立. 法商研究. 2004(06)
[10]公共利益概念透析[J]. 胡建淼,邢益精. 法学. 2004(10)
硕士论文
[1]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及其法律调整机制研究[D]. 钱斐.华东政法学院 2005
本文编号:3088975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引言
一、选题的源起——一个案件的启发
二、案件的重要问题——高校教师聘任合同的属性
三、研究高校教师聘任合同属性的意义
四、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教师聘任制的发展历程和教师聘任合同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聘任制的发展历程
(一) 教师任用制时期
(二) 教师职务聘任制时期
(三) 教师聘任制时期
二、教师聘任合同存在的问题
(一) 核心问题:合同属性不明确
(二) 合同内容的模糊性
(三) 违约责任的不平衡性
(四) 合同主体地位不平等、高校享有强势权力
(五) 解决合同纠纷的诉讼程序不明确
三、解决问题的核心和前提:明晰合同属性
第二章 公立高校教师聘任合同属性的分析
一、公法合同与私法合同的划分标准
(一)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
(二) 公法和私法的主要区别
(三) 公法合同与私法合同的划分标准
二、高校教师聘任权的公权力属性和公法人身份
(一) 公权力与行政权
(二) 高校的教师聘任权是公权力
(三) 合同中高校的身份是公法人身份
三、高校教师聘任合同目的的公益性
(一) 公共利益的判断标准
(二) 高校教师聘任合同的目的是公益的
四、高校教师聘任合同的另外两个特征
(一) 高校与教师地位的不平等性
(二) 教师义务的不确定性
五、高校教师聘任合同属性的总结
(一) 高校教师聘任合同属性的总结
(二) 高校教师聘任合同概念的总结
第三章 公立高校教师聘任合同与其他合同的比较
一、高校教师聘任合同与民事合同的比较
(一) 合同主体的地位不同
(二) 意思表示的自由程度不同
(三) 合同的目的不同
(四) 合同的特定性不同
(五) 追求的利益不同
二、高校教师聘任合同与劳动合同的比较
(一) 劳动合同概念的分析
(二)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概念的分析
(三) 高校教师聘任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四) 《劳动合同法》第96 条的解读
三、高校教师聘任合同与行政合同
(一) 行政合同的基本理论
(二) 高校教师聘任合同是行政合同
(三) 高校教师聘任合同与一般行政合同的区别
第四章 公立高校教师聘任合同制度的完善
一、高校办学自主权存在及制约的必要性
(一) 高校办学自主权存在的必要性
(二) 规制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必要性
二、公法原则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规制
(一) 比例原则对管理教师权的规制
(二) 正当程序原则对解聘教师权的规制
(三) 禁止不当联结原则对解聘教师权的规制
三、高校教师聘任合同纠纷应适用行政诉讼程序
(一) 目前的相关规定
(二) 高校教师聘任合同纠纷应适用行政诉讼程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议教育的公益性[J]. 唐安国,唐瑞. 复旦教育论坛. 2008(01)
[2]论公立学校教师聘任合同的法律性质[J]. 杨挺. 中国教育学刊. 2007(04)
[3]公共利益的本质及其实现[J]. 汪辉勇. 广东社会科学. 2007(01)
[4]论公法私法的划分与区别[J]. 王继军.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5]高校教师聘任制之法律研究[J]. 李文江. 高等教育研究. 2006(04)
[6]多视角下的教育公益性[J]. 马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01)
[7]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与高校教师聘任制[J]. 朱新卓.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05)
[8]高等学校法人与高等学校自主权[J]. 申素平. 中国高教研究. 2005(05)
[9]宪政视角下的比例原则[J]. 郝银钟,席作立. 法商研究. 2004(06)
[10]公共利益概念透析[J]. 胡建淼,邢益精. 法学. 2004(10)
硕士论文
[1]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及其法律调整机制研究[D]. 钱斐.华东政法学院 2005
本文编号:3088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088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