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员工绩效合同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9 01:38
  本文模型通过建立绩效评价模型,从两个评价指标出发,假设委托人的目标是企业总业绩的最大化,不但给出了两个努力成本的函数形式,重点分析了评价指标间的任务关联性、相互影响。这个模型还量化分析出影响业绩指标的相关数量关系,定性分析了努力成本以及各个向量对员工绩效比例的影响,通过此模型可以确定员工绩效评价的绩效合同,从而能够合理的指导如何有效的确定员工的绩效工资,管理工员的业绩,使管理者科学地评价员工绩效,以达到有效的指导员工绩效评价的实践。本文先从单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出发,先初步研究了单一任务时的员工最优绩效合工资比例。然后重点建立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别分析一元、二元绩效合同,通过绩效工资比例的建立,研究了影响绩效工资比例的各个因素,其中包括员工对提高业绩的努力程度,企业员工的绝对风险厌恶系数,企业业绩的波动性以及员工完成业绩指标努力水平与完成指标努力的相关联程度。通过模型分析发现,代理人(员工)的不同努力的成本、两个人物之间的关联性对代理人的的努力行为选择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提高企业的总业绩,需要合理分配绩效合同,才能更大的发挥绩效工资的作用,使管理者科学地评价员工绩效,以达到有效的指导员...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委托代理理论回顾
    2.1 委托代理关系的含义
        2.1.1 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1.2 委托代理关系的解析
        2.1.3 委托代理关系的假设前提
    2.2 委托一代理研究引申的问题
        2.2.1 代理问题与代理成本
        2.2.2 现代公司的委托一代理关系
    2.3 委托一代理理论的模型
        2.3.1 委托一代理理论的基本模型
        2.3.2 委托一代理模型的分类
    2.4 委托代理理论中的激励机制模型
        2.4.1 激励机制的分类
        2.4.2 显性激励机制理论
        2.4.3 隐形性激励机制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员工绩效评价问题与绩效报酬合同理论基础
    3.1 员工绩效评价理论
        3.1.1 员工绩效评价的含义
        3.1.2 员工绩效评价的内涵及特点
    3.2 员工绩效评价指标
        3.2.1 员工绩效评价指标的含义
        3.2.2 绩效评价指标分类
        3.2.3 绩效评价的设计原则
    3.3 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与标准
        3.3.1 权重的含义
        3.3.2 权重确定的方法
    3.4 薪酬与绩效薪酬合同的相关理论
        3.4.1 薪酬的含义以及设计原则
        3.4.2 绩效薪酬管理作用
    3.5 员工绩效评价的传统方法及其缺陷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绩效合同的委托代理模型的建立
    4.1 单任务委托代理模型
    4.2 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
        4.2.1 一元绩效合同形式
        4.2.2 一元绩效合同模型分析以及对员工绩效评价的影响
        4.2.3 二元绩效合同形式
        4.2.4 二元绩效合同模型分析以及对员工绩效评价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的研究成果
    5.2 本文的不足之处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生命周期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 张培英,马海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2]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经营者管理协同激励机制研究[J]. 吴崇,谢中东.  技术经济. 2007(10)
[3]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分析[J]. 颜莉.  财会通讯(理财版). 2006(09)
[4]一类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J]. 张勇.  现代管理科学. 2005(09)
[5]基于声誉理论的我国经理人动态激励模型研究[J]. 刘惠萍,张世英.  中国管理科学. 2005(04)
[6]国企经营者长期化行为研究——控制权、声誉的长期激励效应[J]. 吴梦云,赵喜仓,张济建.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5(08)
[7]董事会控制、经理报酬与公司经营绩效[J]. 李亚静,朱宏泉,黄登仕,周应峰.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5(02)
[8]国有控股、经营者变更和公司绩效[J]. 宋德舜,宋逢明.  南开管理评论. 2005(01)
[9]声誉效应与经理报酬契约的关系研究[J]. 张勇,吴传文.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4(12)
[10]上市公司总经理报酬业绩敏感性研究[J]. 肖继辉,彭文平.  财经研究. 2004(12)

博士论文
[1]会计信息与管理者报酬激励机制[D]. 张勇勤.厦门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高管业绩薪酬敏感度与企业未来业绩相关性实证分析[D]. 王立超.厦门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06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106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9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