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金融制度安排
发布时间:2022-02-22 23:5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将带动农业经济蓬勃发展。但是,农村土地流转仍有许多问题浮现,亟待解决。目前,研究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的理论比较少,因此本文在解决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主要从现状分析、制度框架体系构建和风险监管展开分析与研究,一共分七章。从对国内外的文献做一个综述性描写出发,在其中提炼出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同时针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现状,对制度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总结。由于现有制度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构建新的制度,文中我们提出了制度构建的框架体系,包括对指导原则、约束条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另外针对传统金融产品的不足,提出了几种适合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产品设计方案和配套的政策措施。为了全面分析制度构建的过程,我们还分析了制度构建的成本和收益,并提出了制度变迁的成本计量,并详细分析了制度构建中各主体的风险,同时设计了风险监管体系。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建设现状分析
2.1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的总体概况
2.1.1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简介
2.1.2 农村土地流转中现有的金融支持
2.2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建设滞后的原因分析
2.3.1 农村土地流转中金融需求与信贷供给的矛盾
2.3.2 农村金融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2.3.3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需要改革
2.4 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地区现状—以浙江省遂昌县为例
第三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金融制度的框架体系
3.1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建设的指导原则
3.2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构建的约束条件
3.2.1 农村土地产权残缺
3.2.2 土地流转交易市场的缺失
3.2.3 土地评估、信用担保及信用评估体系的缺失
3.2.4 农村土地资产证券化存在障碍
3.3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构建的主要内容
3.3.1 机构体系
3.3.2 制度体系
第四章 促进我国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金融产品创新
4.1 农村土地抵押贷款
4.2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资产证券化
4.3 保险产品
第五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金融制度建设中成本和收益分析
5.1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构建的制度成本
5.2 制度变迁成本的计量
5.2.1 计量思路
5.2.2 制度创新成本的计量模型
5.3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构建的制度收益
第六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金融制度构建的风险及监管体系
6.1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构建的风险分析
6.1.1 政府所面临的风险
6.1.2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组织所面临的风险
6.1.3 经营者所面临的风险
6.1.4 其他主体所面临的风险
6.2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建设中监管体系的构建
6.2.1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立法与执法管理
6.2.2 中间层的国家农村土地管理中心
6.2.3 地方政府
6.3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6.4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的配套政策措施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结论
7.2 本文可能的贡献和存在的不足
7.2.1 可能的贡献
7.2.2 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政府失灵视角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J]. 赵亚莉,吴群. 农村经济. 2008(08)
[2]国外农业政策择定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 梁世夫,赵玉阁. 农业经济问题. 2008(07)
[3]地方政府道德风险与农民失地问题[J]. 孙文华. 中国土地科学. 2008(06)
[4]政府与市场“双失灵”困局中的农地流转博弈特征分析[J]. 苑丰,刘武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5]转型时期中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比较研究[J]. 贾雪池,吴次芳. 农业经济问题. 2008(01)
[6]中国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 朱湖根,万伦来,金炎. 中国农村经济. 2007(12)
[7]用好财政政策催生土地流转市场[J]. 张劲涛.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11)
[8]新阶段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研究[J]. 朱湖根. 华东经济管理. 2007(08)
[9]土地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一种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J]. 李全伦. 中国土地科学. 2007(01)
[10]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土地流转[J]. 孙少岩. 税务与经济. 2007(01)
本文编号:3640439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建设现状分析
2.1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的总体概况
2.1.1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简介
2.1.2 农村土地流转中现有的金融支持
2.2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建设滞后的原因分析
2.3.1 农村土地流转中金融需求与信贷供给的矛盾
2.3.2 农村金融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2.3.3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需要改革
2.4 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地区现状—以浙江省遂昌县为例
第三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金融制度的框架体系
3.1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建设的指导原则
3.2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构建的约束条件
3.2.1 农村土地产权残缺
3.2.2 土地流转交易市场的缺失
3.2.3 土地评估、信用担保及信用评估体系的缺失
3.2.4 农村土地资产证券化存在障碍
3.3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构建的主要内容
3.3.1 机构体系
3.3.2 制度体系
第四章 促进我国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金融产品创新
4.1 农村土地抵押贷款
4.2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资产证券化
4.3 保险产品
第五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金融制度建设中成本和收益分析
5.1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构建的制度成本
5.2 制度变迁成本的计量
5.2.1 计量思路
5.2.2 制度创新成本的计量模型
5.3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构建的制度收益
第六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金融制度构建的风险及监管体系
6.1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构建的风险分析
6.1.1 政府所面临的风险
6.1.2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组织所面临的风险
6.1.3 经营者所面临的风险
6.1.4 其他主体所面临的风险
6.2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建设中监管体系的构建
6.2.1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立法与执法管理
6.2.2 中间层的国家农村土地管理中心
6.2.3 地方政府
6.3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6.4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制度的配套政策措施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结论
7.2 本文可能的贡献和存在的不足
7.2.1 可能的贡献
7.2.2 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政府失灵视角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J]. 赵亚莉,吴群. 农村经济. 2008(08)
[2]国外农业政策择定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 梁世夫,赵玉阁. 农业经济问题. 2008(07)
[3]地方政府道德风险与农民失地问题[J]. 孙文华. 中国土地科学. 2008(06)
[4]政府与市场“双失灵”困局中的农地流转博弈特征分析[J]. 苑丰,刘武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5]转型时期中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比较研究[J]. 贾雪池,吴次芳. 农业经济问题. 2008(01)
[6]中国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 朱湖根,万伦来,金炎. 中国农村经济. 2007(12)
[7]用好财政政策催生土地流转市场[J]. 张劲涛.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11)
[8]新阶段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研究[J]. 朱湖根. 华东经济管理. 2007(08)
[9]土地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一种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J]. 李全伦. 中国土地科学. 2007(01)
[10]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土地流转[J]. 孙少岩. 税务与经济. 2007(01)
本文编号:3640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640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