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实践难题

发布时间:2017-05-18 14:21

  本文关键词: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实践难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消费者冷静期制度赋予消费者在合同成立后,法律规定的期间内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旨在通过给消费者一段理性思考的时间,让消费者在无外界压力的情形下,作出正确的消费选择,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自上世纪60年代起,为了平衡特定交易模式下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许多国家相继确立了冷静期制度。2013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也在立法上正式确认了冷静期制度,这对我国消费者保护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冷静期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并对我国冷静期制度的制度构造及其具体实施可能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对解决我国冷静期制度的运行难题提出初步建议。 除导言外,本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冷静期制度的理论概述。冷静期制度所对应的权利的名称,宜选用“消费者反悔权”,以与《合同法》上的撤销权与解除权相区分,其有法定性、单方性、无因性、免责性,是经济法上消费者的新型权利。从冷静期制度的历史演进看,其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但是都与特殊的交易模式密切相关,设置冷静期制度要考虑本国国情。冷静期制度是对契约严守原则的突破,但可从消费者主权论、法律家长主义与合同实质正义获得理论支撑;根据对冷静期制度的经济分析,该制度的收益大于成本,成本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加以控制;综合三个理论与经济分析的结论,冷静期制度的正当性得以论证。 第二部分是关于冷静期制度在当下中国的运行状况。从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最初立法探索,到网络购物、保险合同相关领域的司法实践操作,冷静期制度业已在我国奠定了制度基础。但是由于立法效力层级不高、内容笼统等弊端,其可操作性不强。直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出台,我国才正式在法律层面确立了冷静期制度,并对冷静期的适用范围、适用规则与法律后果都结合我国的国情作了具体规定。 第三部分总结了我国冷静期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整个立法体系的角度看,缺少与冷静期制度衔接的法律法规。其次,着重分析现行法律适用存在的问题,包括在适用范围上冷静期制度适用的交易模式及约定例外的情形不明确;冷静期制度的适用规则方面经营者告知义务缺失、消费者行权期限的起算点存疑;法律后果上对消费者行使反悔权进行限制的“商品应当完好”无界定标准以及商品损耗的处理方式不明。最后分析冷静期制度的保障措施也存在缺位,包括消费者行政保护不到位、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未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的职责未充分落实和消费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 第四部分探讨了解决我国冷静期制度实践难题的对策。针对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建议:第一,建议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配套完善,出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细则,进行特殊领域的单行立法,修改《合同法》和竞争法规的相关内容;第二,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细则及相关的单行立法未出台前,司法适用上可以通过法律方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三,完善相关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建议成立专门保护消费者的行政机构,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统一的自律规范及协会办事规章等对其自律制度加以完善,消费者协会落实并强化其八大职责,,并建立消费纠纷的专门解决机制,如消费争议仲裁制度,快速便捷地解决消费纠纷。通过以上措施,冷静期制度方能在中国良好运行,让广大消费者真正享有反悔权。
【关键词】:冷静期 反悔权 法律适用 消费者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3.8;D923.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导言11-13
  • 第一章 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理论概述13-23
  • 第一节 冷静期制度的界定与历史演进13-18
  • 一、 冷静期制度的界定13-16
  • 二、 冷静期制度的历史演进16-18
  • 第二节 冷静期制度的正当性18-23
  • 一、 冷静期制度的学理依据18-21
  • 二、 冷静期制度的经济分析21-23
  • 第二章 消费者冷静期制度在当下中国的运行23-31
  • 第一节 冷静期制度的初始探索23-27
  • 一、 立法层面23-24
  • 二、 司法层面24-27
  • 第二节 冷静期制度的正式确立27-31
  • 一、 冷静期制度的适用范围28-29
  • 二、 冷静期制度的适用规则29-30
  • 三、 冷静期制度的法律后果30-31
  • 第三章 冷静期制度在我国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难题31-39
  • 第一节 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缺失31-32
  • 第二节 现行法律适用存在争议32-37
  • 一、 冷静期制度的适用范围问题32-35
  • 二、 冷静期制度的适用规则问题35-36
  • 三、 冷静期制度的法律后果问题36-37
  • 第三节 冷静期制度的保障措施缺位37-39
  • 一、 消费者行政保护不到位37
  • 二、 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未充分发挥37-38
  • 三、 消费者协会的职责未充分落实38
  • 四、 消费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38-39
  • 第四章 应对冷静期制度实践难题的策略39-48
  • 第一节 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完善39
  • 第二节 通过法律方法解决法律适用问题39-45
  • 一、 冷静期制度的适用范围39-42
  • 二、 冷静期制度的适用规则42-44
  • 三、 冷静期制度的法律后果44-45
  • 第三节 全方位落实保障措施45-48
  • 一、 消除消费者行政保护的盲区45-46
  • 二、 完善行业协会自律制度46
  • 三、 强化消费者协会的职责46-47
  • 四、 健全消费纠纷解决体系47-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3
  • 后记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立新;;非传统销售方式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反悔权及其适用[J];法学;2014年02期

2 马辉;;保险合同犹豫期制度的完善[J];上海金融;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春荣;消费者撤回权制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张靖;我国消费者保护中的冷却期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实践难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6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76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3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