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当事人质量义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17:23

  本文关键词: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当事人质量义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商标使用许可制度帮助中小企业摆脱了难以进入市场的困境,但由此而产生的商品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当事人质量义务就是为了克服商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当事人质量义务的确立依据应从理论、规范及现实三个方面来探寻。理论依据包括民法学、法经济学以及商标法学理论。规范依据包括合同法、商标法、质量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范。现实依据包括科技发展情况、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以及商标使用许可的实践情况。 质量义务要求当事人保证产品或服务的内在、外在质量达到法定或约定标准。内在质量达标不仅要求商品同时拥有安全性和使用性,对于特殊企业还要求其获得法定的生产资质。外在质量达标既要求包装和标签达标,还要求当事人维持产品本身的标识。商品质量标准分为一般标准和特殊标准。内在、外在质量都不能低于一般标准,但是否适用特殊标准则应视情况而定。关联质量义务是与其他质量义务伴生而来的,主要包括保密、提供商品质量信息和接受监督的义务。 质量义务的分配应遵循平衡、效率以及有利消费者原则。商标许可人的质量义务包括:为被许可人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监督检查被许可人的生产活动和产品质量,协助国家机关进行质量监管,为产品质量提供担保。被许可人的质量义务包括:执行相关质量标准,接受来自许可人和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对外披露实际生产者的信息。 政府主管部门通过事前合同备案和事后检查监督的方式来保障当事人履行质量义务。而商标许可人和被许可人则是通过相互间的制约,来迫使对方履行质量义务。另外消费者是通过抵制和投诉的方式来制约被许可人的。当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后,不仅消费者有权追究当事人的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许可人和被许可人之间也可以相互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政府主管部门有权对当事人违反质量义务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应课以刑责。 我国法律制度中关于质量义务的规定存在着不足。在合同订立环节,商标法应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必须加入必要的质量义务条款,同时对商标许可合同实行部分存查和有针对性的强制备案。在合同履行环节,商标法应细化监督程序,强化当事人间的相互制约;疏通消费者反馈渠道,强化其对当事人的制约;通过加深行政部门与当事人的合作,强化行政监管。在法律救济方面,应明确规定商标许可人和被许可人对外应承担连带责任,商标许可人本身应承担无过错责任。对于商品质量纠纷,消法应放宽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范围。对于行政责任,应通过扩大处罚范围,提高处罚幅度的方式来加大处罚力度。对于刑事责任,应通过改变罚金计算方式,加重财产刑的方法来加强惩处力度。
【关键词】:商标许可合同 商品质量 质量义务 消费者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3.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1 引言10-12
  • 2 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当事人质量义务的确立依据12-20
  • 2.1 当事人质量义务确立的理论依据12-15
  • 2.1.1 民法学理论依据12-13
  • 2.1.2 法经济学理论依据13-14
  • 2.1.3 商标法学理论依据14-15
  • 2.2 当事人质量义务确立的规范依据15-17
  • 2.2.1 合同法规范依据15-16
  • 2.2.2 商标法规范依据16
  • 2.2.3 质量法规范依据16
  • 2.2.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范依据16-17
  • 2.3 当事人质量义务确立的现实依据17-20
  • 2.3.1 科学技术发展状况17-18
  • 2.3.2 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18-19
  • 2.3.3 商标使用许可的实践19-20
  • 3 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当事人质量义务的主要内容20-28
  • 3.1 内在质量义务20-23
  • 3.1.1 内在质量义务的内涵20-21
  • 3.1.2 内在质量义务的标准21-23
  • 3.2 外在质量义务23-25
  • 3.2.1 外在质量义务的内涵23-24
  • 3.2.2 外在质量义务的标准24-25
  • 3.3 关联质量义务25-28
  • 3.3.1 关联质量义务的内涵25-26
  • 3.3.2 关联质量义务的内容26-28
  • 4 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当事人质量义务的合理分配28-34
  • 4.1 质量义务的分配原则28-30
  • 4.1.1 平衡原则28-29
  • 4.1.2 效率原则29-30
  • 4.1.3 有利消费者原则30
  • 4.2 许可人的质量义务30-32
  • 4.2.1 条件保障义务30-31
  • 4.2.2 监督检查义务31
  • 4.2.3 协助管理义务31
  • 4.2.4 质量担保义务31-32
  • 4.3 被许可人的质量义务32-34
  • 4.3.1 执行质量标准义务32-33
  • 4.3.2 接受质量监督义务33
  • 4.3.3 披露质量信息义务33-34
  • 5 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当事人质量义务的履行保障34-43
  • 5.1 政府主管部门的控制34-37
  • 5.1.1 事前控制34-35
  • 5.1.2 事后控制35-37
  • 5.2 当事人的相互制约37-39
  • 5.2.1 商标许可人对于被许可人的制约37-38
  • 5.2.2 商标被许可人对于许可人的制约38-39
  • 5.2.3 消费者对于商标被许可人的制约39
  • 5.3 造反义务的法律救济39-43
  • 5.3.1 民事责任的追究39-40
  • 5.3.2 行政责任的追究40-42
  • 5.3.3 刑事责任的追究42-43
  • 6 我国相关规定的反思与完善43-52
  • 6.1 我国相关规定的反思43-47
  • 6.1.1 我国相关规定的梳理43-45
  • 6.1.2 现行相关法律制度在质量保障方面的欠缺45-47
  • 6.2 我国相关规定的完善47-52
  • 6.2.1 有关合同订立环节之规定的完善47-48
  • 6.2.2 有关合同履行环节之规定的完善48-49
  • 6.2.3 有关违法行为救济之规定的完善49-52
  • 结论52-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8
  • 附录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炜,孙晓芳;商标使用许可中的备案制度[J];中华商标;2005年05期

2 王兴富;;商标使用许可须慎行[J];中华商标;2006年06期

3 李仁莹;;商标使用许可中的品质控制[J];中华商标;2007年01期

4 祝建军;汪洪;;商标许可实施纠纷之类型化分析[J];中华商标;2007年08期

5 陈晓峰;;商标许可,利益与风险之间的博弈[J];中华商标;2011年09期

6 黄萍;;浅议世博会标志许可产品的产品责任[J];商业研究;2007年05期

7 冯晓青;;商标法利益平衡原理研究[J];长白学刊;2007年05期

8 肖尤丹;谢祥;;知识产权效率价值的理论渊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9 吕英杰;;风险社会中的产品刑事责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刘银良;;论我国商标法的完善:从制度到文本 基于《商标法》第三次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讨论[J];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志德;中国产品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当事人质量义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79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4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