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同工同酬”问题探析
本文关键词: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同工同酬”问题探析
【摘要】:2013年7月1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实施以来,大量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国有企业要完全实现劳务派遣员工"同工同酬"问题,政府应从国有企业的职工工资总额、企业福利费的核算办法和企业工会经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等的提取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和调整,这样,国有企业有了明确的资金来源,劳务派遣人员的"同工同酬"问题才能有望完全兑现。
【作者单位】: 陕西省煤炭物资供应公司;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分类号】:D922.5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陕西省人社厅2012年了解的数据显示,陕西省劳务派遣员工达30万,省属大型企业,劳务派遣人员一般占职工总数的8%—20%,最高比例能达到50%左右。然而,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被劳务派遣人员的待遇问题,即“同工不同酬,同岗不同权”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尚元;;不当劳务派遣及其管制[J];法学家;2008年02期
2 秦中忠;张胜辉;;劳务派遣职工以加入派遣单位工会为宜[J];中国工运;2008年12期
3 赵国伟;;劳务派遣之风险防范[J];人力资源管理;2009年04期
4 李光春;;加强和改进劳务派遣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思考[J];南方论刊;2009年S2期
5 牛慧;江山;李坤刚;;劳务派遣协议的条款内容及其设置[J];中国劳动;2010年01期
6 ;如何避免劳务派遣用工泛滥成灾?[J];工友;2011年05期
7 高海荣;;浅析劳务派遣法律规制问题及完善措施[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0期
8 何小勇;对劳务派遣的法律思考[J];中国劳动;2004年11期
9 钟岷源;劳务派遣:就业新路——专访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丽宾[J];南风窗;2005年07期
10 ;当前劳务派遣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劳动合同法》对此有什么对策?[J];司法业务文选;2007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维忠;;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何德宝;;劳务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赵广英;;劳务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于博;;完善和规范我市劳务派遣用工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横井和彦;窦少杰;孟建兵;;七、从“劳务派遣”说开去——中日劳务派遣及其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彭涛;;对劳务派遣队伍稳定工作的思考[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沛佩;;浅析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8 郭纲;;劳务派遣:一种尚待完善的青年人力资源配置方式[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9 官长春;;规范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劳务工管理的思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王培根;;试论国有企业职工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预防及处置[A];湖北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科研成果汇编(1999-2000)[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武唯;劳务派遣亟待完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武唯;劳务派遣冲击劳动用工制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3 记者 吕晟君;今年力争劳务派遣5万人[N];兰州日报;2005年
4 高罗胜 缪友清;“劳务派遣”化解顽症[N];农民日报;2005年
5 孙瑞灼;警惕劳务派遣侵害职工权益[N];人民法院报;2008年
6 记者 陶涛;西夏区劳务派遣让七千余人实现就业[N];宁夏日报;2008年
7 伍朝阳;柳工首批优秀劳务工“转正”[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9年
8 邱艳阳 陈荣鑫;完善劳务派遣制度 实现人力资本效益最大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9 上海厂长经理人才有限公司高级人力资源顾问 曾志江;日本的劳务派遣业的派遣机构[N];组织人事报;2009年
10 陈琳 李金迪 晓岩;首例涉外劳务派遣者被诉案开审[N];中国企业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婷婷;劳务派遣合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籍林;劳务派遣工的组织公平感知对员工建言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时博;派遣用工的战略选择、制度构型和资源整合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王弘钰;劳务派遣工的组织公平、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刘东旭;流动社会的秩序[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吴晓琪;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在治理失业中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张然;欧盟灵活保障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星;基层供电公司劳务派遣工作的研究与思考[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2 尹晨臣;现阶段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资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王硕;劳务派遣中雇主的责任及法律风险防范[D];吉林大学;2011年
7 高tq;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康皓;我国劳务派遣用工难点问题研究及其政策建议[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韩晔;我国劳务派遣规制的主要理论争议及路径选择[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95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795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