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之比较
本文关键词:《合同法》中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之比较
【摘要】: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与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制度都是合同法中重要的违约制度,其目的都是维护市场交易秩序,防止损害扩大,保护非违约方的利益,然而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差异。我国《合同法》对这两种制度进行了融合,试图充分利用两者各自的优势,但在法律适用中却出现了各种矛盾和缺陷,本文对这两者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论为合同法中对两者的引用不妥当,需要进行修改,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预期违约 不安抗辩 合同法
【分类号】:D923.6
【正文快照】: 预期违约,源于英美法系,作用在于防止因实际违约造成损失的扩大,维护交易安全。而大陆法系亦有与之相类似的违约制度,即不安抗辩权。我国虽然是大陆法系国家,但却在结合具体国情的前提下,在《合同法》中既继承了大陆法的不安抗辩权,又借鉴了英美法的预期违约,两者既有互补,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待水;;预期违约制度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王丹;;浅谈我国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与预期违约制度[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1期
3 王丹;;浅谈我国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与预期违约制度[J];科技资讯;2006年04期
4 吴志宇;;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的关系[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11期
5 舒宁;高丽;;简析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合同法》中相关规定的再评价[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沈春女;崔艳峰;;论《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的缺陷[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6期
7 姜佳;;论比较法视野下的不安抗辩权[J];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期
8 严厉;;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的法律适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廖林玲;;关于我国不安抗辩制度一些问题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7年23期
10 李彦博;;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之比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祺;;小议不安抗辩权[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2 顾长浩;马贝艺;孙贤程;;建设工程承包款的优先受偿权——对《合同法》第286条立法原义的思考[A];200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0年
3 张志国;;试论合同法的实施对于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影响[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麦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及其实现——兼谈《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解与适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吴清旺;;论我国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李晓蕾;;论不安抗辩权[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7 侯国跃;;关于合同概念与《合同法》适用对象的思考[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8 荣成;;论不安抗辩权在供用电合同履行中之运用[A];第三届安徽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黄洪俊;黄立虎;;析合同法建立不安抗辩权制度的法律效益[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10 朱树英;;从司法实践中的执行情况看需要对《合同法》第286条的操作性予以规范的若干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太原市劳教所 甄国海;浅析合同法中“三金”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N];山西科技报;2008年
2 ;了解合同法规加强自我防范[N];中国纺织报;2001年
3 吉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学院 祖月;合同与合同法[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6年
4 李保全;合同法中对格式合同的规定[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孙文鹰;守望合同法[N];人民法院报;2002年
6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韩世远;合同法的发展与诉讼法的制约[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樊玉芳;合同法与律师执业[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8 殷少平 王艳苹;合同法的几个问题[N];中国财经报;2001年
9 浙江省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沈舟平;合同法第四百零三条与不公开本人身份的代理[N];人民法院报;2004年
10 杨永清;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的溯及力[N];人民法院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灵;论合同法上的诚信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3 孙秋枫;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4 蒋志明;两岸民事违约责任之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滕肇楠;塞缪尔·威利斯顿理论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杨志利;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7 张彤;欧洲私法趋同背景下的欧洲民法法典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施文泼;合同违约责任制度的经济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9 侯国跃;契约附随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席志国;契约自由视角下的损害赔偿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军;论不安抗辩权[D];湘潭大学;2005年
2 周英民;不安抗辩权之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3 鞠艳凤;论预期违约制度[D];山西大学;2003年
4 张晓红;预期违约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余志荣;不安抗辩权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施达权;论不安抗辩权[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董亮;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魏丹丹;《合同法》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之辨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李叶欣;论预期违约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朴青龙;完善我国预期违约制度的思考[D];延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15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815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