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规范配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14:40
本文关键词: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规范配置研究
【摘要】:学界关于房屋拆迁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笔者以“房屋拆迁”作为主题关键词对CNKI文献数据库的检索发现,相关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1959年,而在1990年就有学者对该问题做过比较有针对性的法学学术研究。从检索到的5000余条文献中可以看出,研究的时间之长,学科跨度之大都毋庸置疑,然而公允的讲,相关研究无论从视角、内容、还是方法上都趋于单一和保守,对问题分析较为深入,但问题解决的途径缺乏操作性。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国内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语境下就房屋拆迁这一问题本身缺乏制度设计上的参考借鉴,国外成熟的理论框架通常建构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生搬硬套难免水土不服;而本土化的加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务中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技术上的障碍,故而过去的研究或局限于对个别法条的修修补补而缺乏创新,或更多依赖国外对类似问题的分析路径而普遍缺乏对国内现状的深入理解;二是就学者而言,在问题的分析上过分依赖现有的学术资源而较少有新意的洞见,视角上仍然少不了固守自己本学科的立场和方法,这对于巩固和争夺某一学科的学术地位和资源或许很有意义,但对于房屋拆迁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则难免陷入一知半解、一叶障目的窘境。正是出于对以上两点原因的认识,促使笔者觉得有必要在房屋拆迁这一问题上做一点新的尝试和探索,而之所以将研究对象限定在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上,则是因为一方面就房屋拆迁的学术资源大多集中于对公益性开发的研究上,将研究视角做一个延伸与扩展或可有所收获;另一方面房屋拆迁问题本身内涵丰富,全面的论述和系统的解决绝非某一人或者某一学科能够胜任,笔者也只能于自己较有优势和兴趣的研究方向合同法上稍作尝试,以供探讨和批判。 本文由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定性和分类作为开始,重点理清了理论界关于协议属性的争论,分析了争论产生的原因,明确了协议分类的必要性,结合对争论已久的公共利益问题的讨论进而指出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重要价值与目前相关立法缺失之间存在着的巨大矛盾和实务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和错位 在第一章探讨了对基本问题的争论后,第二章则着眼于对房屋拆迁安置协议本身的分析上。这一部分摒弃了学界惯用的对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的合同条文的事无巨细的研究传统,转而尝试从合同磋商、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到合同救济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整体上仍然以合同法为研究方向,但研究方法上大胆运用了经济学关于议价成本、禀赋效应和不完全竞争等相关内容,按所要解决问题的不同将合同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系统论述了从合同订立到救济过程中各个主体的定位。 如果说第二章是对合同订立过程的系统分析,第三章则试图从法学理论的高度深入探讨在上述合同订立过程中所体现的价值冲突和权衡取舍。对意思自治的尊重排斥着通过强制力实现合同订立履行的方式,如何在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冲突中做出选择?合同自由和社会责任孰重孰轻?对于诸如“钉子户”之类的少数群体,其利益诉求究竟是合法维权还是权利滥用?是否能以多数人的同意为由而忽视少数群体的个性化利益需求?对于以上这些问题笔者将在本文第三章中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以期从理论上找到房屋拆迁协议困局的深层原因。 通过前面三章的具体分析,第四章着重提出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规范配置问题。针对前几章所作出的分析和提出的问题,本文将再一次强调:第一,就合同本身而言,条款越来越复杂臃肿的起草将无助于房屋拆迁问题的解决,对于该类合同权利义务配置的核心仍应放在缔约意愿和良好的信息公开和沟通之上,格式合同的出现本来是为了合同订立的经济和效率,然而一些学者提出的集体签订统一的拆迁补偿格式合同的构想将极大的抹杀各个被拆迁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削弱了缔约的积极性,反而无法实现格式合同的功能。第二,就弱势群体的保护而言,不能草率认为拆迁人在这场博弈中就是当然的强势,被拆迁人是当然的弱势,实际上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合同缔结的不同阶段,协议双方的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法律规则的适用在变化的合同关系中应具有一种灵活性,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应做出有效的应对。第三,就利益的权衡取舍而言,该类合同所体现出的利益冲突恐怕不仅仅存在于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在被拆迁户内部还存在着多数人的利益是否能够凌驾于少数人之上的道德难题,如何解决此类困局?第四,就权利救济的途径和方式而言,是否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在何时需要介入?是否需要强调司法救济在解决合同纠纷时的终局性?对权利人和司法机关而言,由此带来的较高司法成本又该如何消化?
【关键词】:房屋拆迁补偿 协议 合同自由 制度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3;D923.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第一章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定性及分类10-21
- 第一节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属性10-16
- 第二节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分类必要性的探讨16-21
- 第二章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动态分析和比较研究21-30
- 第一节 合法订约资格的获得21-22
- 第二节 协议双方在协议磋商初期的缔约能力和经济地位的差异22-25
- 第三节 协议双方在协议磋商中期的缔约意愿和缔约地位的变化25-28
- 第四节 协议磋商后期的“钉子户”问题28-30
- 第三章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中的价值冲突及评价30-33
- 第一节 合同自由与合同正义30
- 第二节 多数人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冲突30-31
- 第三节 正当行为规则与组织规则的冲突31-33
- 第四章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规范配置33-36
- 第一节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基本问题的明确33-34
- 第二节 协议订立过程中利益平衡和风险负担的规则设计34
- 第三节 对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规范适用原则的建议34-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39
- 后记39-40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顺;论房屋拆迁中政府的职能——以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衡量和保障为中心[J];法律适用;2005年05期
2 顾大松;史笔;;城市房屋拆迁行为法律属性研究 以物权法草案拆迁条款的重新定位为视角[J];法律适用;2006年09期
3 郭玉亮;;城市拆迁现象透析:利益冲突下的多方博弈[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2期
4 侯雪梅;房屋拆迁中私人财产权利的法律保护[J];法学论坛;2004年05期
5 徐颖慧;;从遁形到归位 对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模式的探讨[J];中外法学;2004年05期
6 张向东;;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之重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蒲杰,余斌;房屋拆迁权的滥用与预防[J];现代法学;2002年04期
8 张向东;;城市房屋拆迁法律性质之定位[J];现代法学;2009年05期
9 赵阳;;物权法视野下房屋拆迁制度的重构[J];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01期
10 莫家齐,张尚清;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纠纷法律救济手段研究[J];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邵慰;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达;房屋征收拆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24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924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