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公民环境权与企业排污权的冲突与协调

发布时间:2017-10-11 05:36

  本文关键词:公民环境权与企业排污权的冲突与协调


  更多相关文章: 公民环境 权企业排污权 权利冲突


【摘要】:本文以公民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企业排污权作为一项具有经济性质的权利为出发点,给出两项权利的定义、属性及特征。通过分析两项权利冲突的现实基础,并研究企业排污权的目的是以控制污染,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环境质量,进而保护环境。从而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寻求权利冲突的解决机制。在明辨公民环境权与企业排污权冲突的利益指向及冲突原因的基础上,最终通过该两项权利的不同价值目标,价值的互相协调,试图达成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 本文主要采用了经济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以及比较分析法及其他的方法,相互结合用来分析解决问题。本文做了实地调查,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权利位阶、权利平等与权利边界论来论证了公民环境权与企业排污权的冲突。并设想公民环境权与企业排污权未来的立法环境、执法环境、社会发展环境等,将可持续理念与经济发展有力结合起来,最大的实现环境保护。 全文除绪论外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公民环境权作为一项权利的源起。首先分析人权的概念,再论证公民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的现实基础以及具有的人权特征及理论依据等。通过分析公民环境权的现实困境,得出解决这种现实困境的解决办法是企业排污权。 第二部分主要论证企业排污权能成其为一项权利,从而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本节从对企业排污权形成的理论基础,给出企业排污权的定义、性质以及企业排污权的实现路径。应该说,对企业排污权的分析有一定的针对性,企业排污权的经济性质决定了它是有利于公民环境权的实现,这也是很重要的一节。 第三部分分析公民环境权与企业排污权的冲突。从权利冲突基本理论出发,分析冲突的现象,得到公民环境权与企业排污权冲突的原因。这一章节主要解决了两项权利的冲突点,是核心部分,为协调两项权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四部分是公民环境权与企业排污权的协调。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笔者寄希望于借助本文为我国公民环境权与企业排污权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即在我国完善相关的立法、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加强部门执法。
【关键词】:公民环境 权企业排污权 权利冲突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321;D922.6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5
  • 1.1 问题的提出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方法13-15
  • 第2章 公民环境权作为权利的源起15-26
  • 2.1 公民环境权的产生过程15-18
  • 2.2 作为权利之公民环境权18-24
  • 2.2.1 公民环境权之权利属性18-24
  • 2.3 公民环境权实现的现实困境24-25
  • 2.4 公民环境权的实现路径25-26
  • 第3章 企业排污权作为一项权利的证成26-34
  • 3.1 企业排污权形成的原因26-30
  • 3.1.1 企业排污权形成的现实基础26-27
  • 3.1.2 企业排污权形成的理论基础27-30
  • 3.2 企业排污权的涵义与性质30-32
  • 3.2.1 企业排污权的涵义30
  • 3.2.2 企业排污权的性质30-32
  • 3.3 企业排污权的实现路径32-34
  • 第4章 公民环境权与企业排污权的冲突34-44
  • 4.1 权利冲突的基本理论34-40
  • 4.1.1 权利冲突的概念和分类34-35
  • 4.1.2 权利冲突的本质35-37
  • 4.1.3 权利冲突产生的原因37-39
  • 4.1.4 权利冲突的解决途径39-40
  • 4.2 公民环境权与企业排污权冲突的表现40-41
  • 4.2.1 企业的合理抗辩40
  • 4.2.2 公民环境权实现的艰难40-41
  • 4.3 公民环境权与企业排污权冲突的原因41-44
  • 4.3.1 公民环境权与企业排污权冲突的利益因素41-42
  • 4.3.2 公民环境权与企业排污权冲突的价值因素42-43
  • 4.3.3 我国传统法律制度对环境保护缺失的因素43-44
  • 第5章 公民环境权与企业排污权冲突的协调44-49
  • 5.1 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44-45
  • 5.2 公民环境权与企业排污权冲突的解决原则45-46
  • 5.2.1 可容忍原则45
  • 5.2.2 无过错责任原则45-46
  • 5.2.3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和谐原则46
  • 5.3 公民环境权与与企业排污权冲突解决的途径46-49
  • 5.3.1 立法途径的解决46-47
  • 5.3.2 司法途径的解决47-49
  • 结束语49-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洪波;论当代中国公民环境权及其实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刘党生;公民如何保护自己的环境权[J];环境教育;2001年06期

3 查立新;;试论公民环境权[J];环境保护;1991年02期

4 李寿德,程少川,柯大钢;我国组建排污权交易市场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0年08期

5 富金晶;我眼中的公民环境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6 张小军;论公民环境权的救济[J];中国环保产业;2003年05期

7 李寿德;排污权交易的条件、功能与存在的问题探析[J];科研管理;2003年06期

8 秦丽杰,孙敏,邱红;排污权交易与生态城市建设[J];经济地理;2004年03期

9 姜帆 ,柴骥程 ,徐寿松;排污权交易:一块美味而难咽的“奶酷”[J];华人时刊;2005年Z1期

10 徐媛媛;;环境权入宪之浅见[J];安徽科技;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秋静;;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比例系数的研究及应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2 王红宇;梁维华;白文娟;;二氧化硫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3 刘妍;;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灾害防御的排污权交易探讨[A];寒区水资源研究[C];2008年

4 李婕;成钢;贾婷;;山西省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徐斌;;巢湖流域点源污染排污权交易试点初探[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邹一雄;邵东国;;美国水质交易对河湖排污管理的启示[A];河湖水生态水环境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邸永召;;排污权交易及其配套制度思考[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8 郝明亮;冯海波;万宝春;赵宪伟;;省域流域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情景分析与政策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9 闫小辉;;排污权交易是推进污染减排的有效途径[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10 盛婕;;企业排污权交易会计核算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雪;排污权交易能否成环境治理润滑剂[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武汉大学商学院 郑君君 杨芳;“排污权交易”的困境与突围[N];光明日报;2005年

3 姜帆 柴骥程 徐寿松;长三角启动中国排污权交易[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4 李耀东 刘何健;排污权交易:让市场之手推动企业治污[N];江苏科技报;2005年

5 姜帆 柴骥程 徐寿松;长三角启动排污权交易[N];民营经济报;2005年

6 李飞 傅建伟;抓紧制定排污权交易配套政策[N];中国环境报;2009年

7 本报见习记者 李玉芳 闫艳 记者 高杰;江苏搭建排污权交易平台[N];中国环境报;2009年

8 记者 李新龙 通讯员 余桃晶;排污权交易竞价节节高[N];湖北日报;2009年

9 本报评论记者 胡金波;排污权交易的风向标意义[N];嘉兴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江涛 通讯员 赵亚虹 实习生 孙会婷;排污权交易:一买一卖“描绘”碧水蓝天[N];洛阳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丽;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排污权交易有效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金帅;基于计算实验的排污权交易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胡妍斌;排污权交易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赵惊涛;排污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左正强;我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金波;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王俊英;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市场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黄宇健;影响中国排污权市场交易意愿因素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9 钟绍峰;生态补偿机制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支海宇;排污权交易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甜;论排污权基础理论重构及其路径[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佳;我国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岚;国际排污权交易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孟平;美国排污权交易——理论、实践以及对中国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0年

5 席亚军;我国排污权交易对市场结构影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冯辉;论长株潭城市群排污权交易的障碍与法律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7 黄沐辉;论排污权交易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祥芳;排污权的法律性质和初始分配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朱敏;排污权交易的会计核算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秀芝;关于我国排污权交易问题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10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010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6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