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论作为准物权的排污权

发布时间:2017-10-11 13:32

  本文关键词:论作为准物权的排污权


  更多相关文章: 排污权 准物权 物权法


【摘要】:目前,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一种市场化环境治理手段,在世界各国治理环境污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也开展了排污权交易的试点工作,并建立了排污权交易市场。但由于我国环境法公法化的调整机制的束缚以及法律依据的缺失,使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我国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这就使人们的目光开始转向排污权交易的基础——排污权的研究。我国学者对排污权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行政法、民法等学科。本文着重从民法物权角度,并借鉴其他领域研究成果,对排污权的法律定位和排污权制度的构建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2万多字: 第一部分为排污权的法学内涵。本部分主要从排污权的概念、排污权存在的形态和排污权与相关概念的辨析三个方面全面阐述排污权的内涵:首先,在回顾和反思学界对排污权定义界定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排污权的法学概念;其次,从权利形态上分析排污权在我国处于应有权利阶段并且应该上升为法定权利,更好地指导实践;最后,分析排污权与环境容量、排污权与行政许可证的关系,明确环境容量是排污权的客体,行政许可证是排污权的权利凭证。排污权法学内涵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排污权的内涵与外延,而且为下文排污权作为准物权进行制度构建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为排污权的法律属性。排污权的理论舶来自美国,我国对排污权的研究较晚,由于缺乏法律上的依据学界关于排污权的属性并未形成统一观点,目前,学界内的观点主要分为环境权说、无形财产权说、用益物权说、准物权说、新型财产权说等。笔者在充分分析研究学界不同观点基础之上,认为排污权之所以可以交易,是因为其具有财产权属性,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又因其具有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双重属,是具有公权力色彩的私权利的特殊权利特征与准物权契合,因此应将其纳入准物权之中。 第三部分为排污权作为准物权的现实障碍及克服。本部分为三小部分,第一小部分指出排污权作为准物权所遇到的障碍,即排污权纳入准物权体系有悖于物权法定原则、排污权客体环境容量不符合物权法中对“物”的要求、排污权作为准物权与物权的排他性存在冲突。第二小部分详细论述了排污权作为准物权的理论支撑,即物权社会化和物权生态化理论为排污权作为准物权进行制度化建设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准备;第三小部分为排污权作为准物权的现实依据。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仅有理论不足以全面论证排污权的物权属性,,因此,本节在前文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在物权生态化的时代背景下,物权法定原则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应适时拓展物权客体的范围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排污权作为准物权的一种克服了障碍,提供了现实依据。 第四部分为排污权作为准物权的制度设想。明确排污权的法律定位不是为了将其束之高阁,它作为一项权利的价值和生命在于指导实践,因此对于排污权的制度设计变得尤为重要。本部分首先研究了归属于准物权的类物权以往的立法模式,我国立法实践中,准物权的立法模式是将准物权纳入物权法中进行权利宣示的规定,并制定特别法进行具体的详细规定。因此,排污权作为准物权也应采用这种立法模式。在我国《物权法》的用益物权一章中作一般性规定,再制定专门的特别法对排污权作具体规定。最后在前文基础之上提出排污权作为准物权进行制度化构建的内容,包括排污权的主体、客体、权利构成、效力,以及排污权的取得、流转、消灭等具体内容。
【关键词】:排污权 准物权 物权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3.2;D922.68
【目录】: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1
  • 引言11-15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一) 研究背景11
  • (二) 研究意义11-12
  • 二、 研究综述12-13
  • (一) 国外12-13
  • (二) 国内13
  •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13-15
  • (一) 研究方法13-14
  • (二) 本文创新14-15
  • 一、 排污权的法学内涵15-21
  • (一) 排污权的概念15-16
  • (二) 排污权的存在形态16-20
  • (三) 排污权与相关概念辨析20-21
  • 二、 排污权的法律属性21-31
  • (一) 学界的理论分歧及评价22-26
  • (二) 排污权具有财产权属性26-27
  • (三) 排污权是带有公权力色彩的私权利27-29
  • (四) 排污权是准物权29-31
  • 三、 排污权作为准物权的现实障碍及克服31-37
  • (一) 排污权作为准物权存在的障碍31-33
  • (二) 排污权作为准物权的理论支撑33-34
  • (三) 排污权作为准物权的现实依据34-37
  • 四、 排污权作为准物权的制度构建37-47
  • (一) 排污权作为准物权制度构建之立法模式37-38
  • (二) 排污权作为准物权制度构建之具体内容38-42
  • (三) 排污权作为准物权制度构建之变动规则42-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占红沣;;哪种权利,何来正当性——对当代中国排污权交易的法理学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曹明德;排污权交易制度探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邓海峰;罗丽;;排污权制度论纲[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王超;姜瑞云;;环境容量的民法进程[J];河北法学;2010年09期

5 崔建远;;民法典的制定与环境资源及其权利[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4年00期

6 郑庭伟;;论排污权[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5年00期

7 蔡守秋,张建伟;论排污权交易的法律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赵雪丽;;浅议排污许可证制度与排污权交易[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7期

9 宋晓丹;;也论排污权的法律性质[J];南方论刊;2009年08期

10 邓海峰;;排污权转让法律问题研究[J];清华法学;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萍;自然资源使用权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12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012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8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