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18:55

  本文关键词: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可再生能源法 可再生能源配额 绿色证书


【摘要】:国外实施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取得极大成功,有效缓解了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值得我国大力学习。我国已经具备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政策环境,推广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时机已经相当成熟。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把市场和政策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着力点在于解决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高成本和难消纳问题。2015年投票通过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讨论稿)》条款数目少,规定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笔者希望通过细化《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讨论稿)》的条文规定,详细规定可再生能源配额操作机制和管理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对配额义务主体即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地方政府提出强制性、可行性的配额目标;第二,科学合理的制定可再生能源配额总量目标,再将配额目标由大变小,层层分配,细化分解,最终由不同的配额义务主体逐个完成。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具体工作机制,对本行政区域的电网企业和其他供电主体的供电量(售电量)规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最低指标,明确可再生能源电力接入、输送和消纳责任,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激励机制;第三,绿色证书交易机制下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主体的双重作用,使得政府和配额义务主体相互制衡、相互监督,将绿色证书的价格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能够使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机制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机制积极配合,协调发挥作用。绿色证书交易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地方政府和发电企业投资高污染、低成本发电项目的难题,减轻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通过采用补贴形式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资金压力,为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奠定基础,早日实现碳减排的目标要求;第四,绿色证书交易过程中发生纠纷时应采用合情合理的手段解决交易双方的利益冲突和权利纷争,尽量避免将矛盾和纠纷扩大化;第五,可再生能源配额的重点监管领域是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交易两方面内容。构建统一监管和分部门监管、中央监管与地方分级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格局。明确政府监管职能,促进可再生能源配额的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和细致;第六,配额指标的完成情况应当纳入相应的考核体系之中。配额义务承担者未完成配额目标时,可给予一定的宽限期,宽限期结束后仍未完成配额目标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再生能源配额管理机构和监管机构滥用行政权力,违法管理、越权监管时应承担一定的行政责任。此外,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与固定电价政策相互补充,有力促进了可再生能源向更高水平、更大规模的方向发展。通过构建我国的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由简略的条文大纲转变成为具体的制度性规范,便于实践操作。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责任的设定,明确了义务主体的责任类型和幅度,极大地推动了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法 可再生能源配额 绿色证书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1
  • 1 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11-17
  • 1.1 可再生能源配额的概念11
  • 1.2 可再生能源配额的特征11-13
  • 1.2.1 可再生能源配额的强制性11-12
  • 1.2.2 可再生能源配额的政策性12
  • 1.2.3 可再生能源配额的可交易性12-13
  • 1.3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关系13-15
  • 1.3.1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与总量目标制度的关系13
  • 1.3.2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与固定电价制度的关系13-14
  • 1.3.3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与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的关系14-15
  • 1.4 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15-17
  • 2 国外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经验及评价17-22
  • 2.1 国外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17-20
  • 2.1.1 美国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17-18
  • 2.1.2 英国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18-19
  • 2.1.3 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19-20
  • 2.2 对国外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的评价20-22
  • 2.2.1 明确的义务主体20
  • 2.2.2 较为明确的配额目标20-21
  • 2.2.3 较为健全的配套制度21-22
  • 3 我国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2-25
  • 3.1 我国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的必要性22-23
  • 3.1.1 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22
  • 3.1.2 有利于优化市场资源配置22
  • 3.1.3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22-23
  • 3.2 我国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的可行性23-25
  • 3.2.1 法律基础稳固23
  • 3.2.2 政策大力支持23-24
  • 3.2.3 分区试点推行24-25
  • 4 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的构建25-34
  • 4.1 可再生能源配额义务承担主体25-26
  • 4.1.1 发电企业25
  • 4.1.2 电网企业25-26
  • 4.1.3 地方政府26
  • 4.2 可再生能源配额的分配机制26-28
  • 4.2.1 可再生能源配额的分配原则26-27
  • 4.2.2 可再生能源配额的分配方式27-28
  • 4.3 可再生能源配额的绿色证书交易机制28-30
  • 4.3.1 绿色证书交易系统的构建28
  • 4.3.2 绿色证书价格的确定28-29
  • 4.3.3 绿色证书的交易29
  • 4.3.4 绿色证书交易的纠纷解决机制29-30
  • 4.4 可再生能源配额的监管30-32
  • 4.4.1 可再生能源配额的监管原则30
  • 4.4.2 可再生能源配额的监管机构30-31
  • 4.4.3 可再生能源配额的监管方式31-32
  • 4.5 可再生能源配额的法律责任32-34
  • 4.5.1 可再生能源配额义务承担主体的责任32
  • 4.5.2 再生能源配额管理机构和监管机构的责任32-34
  • 结束语34-35
  • 参考文献35-39
  • 致谢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J];领导决策信息;2000年49期

2 苗俊杰;“激励”可再生能源开发[J];w挛胖芸,

本文编号:1014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014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1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