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地下水保护立法的借鉴
本文关键词:美国地下水保护立法的借鉴
【摘要】: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地下水保护法律体系,其对地下水的保护覆盖了从地下水的开采到使用、分配、处理以及回灌的全过程。借鉴美国的经验,解决我国的地下水问题,应立法先行,制定统一的《地下水保护管理法》,完善修正《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建立市场化的"水权"交易机制,建立《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制度。应推进地下水保护立法的理论研究,借助理论研究成果来完善立法。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 地下水 水权 法律 地下水污染
【基金】:西安市软科学项目“西安建设国际大都市中的水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课题(项目号HJ1111[5])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D971.2;DD912.6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的增加也导致对地下水的开采量逐年加大。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年开采量达到了1100×108m3,而且这一数据还在逐年增大。①但是,对地下水的无序、过度开采却破坏了地下水的生态环境,并引发了很多的地质环境问题。地下水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小波;林尤刚;;美国《超级基金法》免责条款对我国立法的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吴伟农;美国:用地下灌注技术保护水资源[J];沿海环境;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范宏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2 李松梧;[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丁全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琳;李娟;严良政;徐大伟;;我国土地污染补偿机制的现状及建议[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2期
2 张华;郭鹏;王丽琴;;“棕地”现象及其治理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08年04期
3 王勤;;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J];北方环境;2011年11期
4 张百灵;;中美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陈国奇;;事实合并理论研究——以美国法为中心[J];政治与法律;2008年08期
6 吴灿燕;;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借鉴[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亮;李广茹;王新新;陈宇;于妍;李飞雪;梁生康;;溢油污染海岸线生物修复技术规范研究现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冬梅;美国《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上的环境民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凤同;关于跨界污染处理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殷薛;我国环境税制改革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航;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李强;实施废水地下灌注相关环境保护的对策[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百灵;土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构建[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高海燕;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之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茂福;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运召;美国超级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9 高丽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杨硕;环境侵权救济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良荣 ,徐增满;人的价值和社会主体的权利观念——兼议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2 宋为民;澳门政制与法律[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3 张合成,孙海文,李清;日本渔业法律体系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02年04期
4 刘作翔;奥斯丁、凯尔森、拉兹的法律体系理论——根据拉兹的《法律体系的概念》一书[J];金陵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5 陈德敏;王华兵;;国家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宏观构想[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刘恩峰;薛亚娟;王慧;刘英泽;;试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严蓉;;对法治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康壮壮;;展望2010年——论“突破中国法制中的法律体系”问题[J];经济师;2007年05期
9 岳新房;;FIDIC合同条件在我国法律体系下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2期
10 周叶中;伊士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发展与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中国立法检视[J];法学论坛;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克利;;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之路[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宋云红;;法律推理的过程分析[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景宇;;我国的立法体制、法律体系和立法原则[A];2003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3年
4 万平;;协调性论证研究[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国华;;试论董必武的法律科学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6 王洪;;法律推理与法律逻辑——兼评道义逻辑的冯·莱特系统和安德森系统[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7 陈杰思;;传统人治向现代法治转变的历史趋向[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沈国明;;未来十年,要增强法律的有效性[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9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10 王树义;;俄罗斯联邦水权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平;最高立法机关将对部门法律体系说不[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杨景宇;形成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需要把握好的几点[N];工人日报;2009年
3 常绍舜;法律体系的层次性[N];社会科学报;2001年
4 徐显明;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N];人民日报;2009年
5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郭殊;立法也要“去粗取精”[N];中国医药报;2008年
6 胡忠;2009年“双百”活动走进上海[N];法制日报;2009年
7 陈丽平;最高立法机关对“部门法律体系”说不[N];法制日报;2008年
8 俞荣根;完善法律体系“非一日之功”[N];法制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麦玲;全国人大加快立法建设 我国法律体系渐趋完善[N];中国信息报;2007年
10 记者 唐仲江;完善法律体系任重道远[N];法制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浩;法律体系的自治性[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曹全来;国际化与本土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吴向军;宗教与法的关系论纲[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吕志兴;宋元丰以后法律体系的变化[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李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莉;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视野中的法律与道德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黄捷;论程序化法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戴津伟;法律中的论题及论题学思维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李庚香;正义的形象[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杨柳;法律、管制与声誉约束[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亮;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宛吟竹;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反思与重构[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万蓉;完善我国信用卡法律体系的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4 李蓉;立法冲突及其解决路径[D];烟台大学;2007年
5 孙姝;论大众传媒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8年
6 蒋昱;对日本法律体系的法史考察[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周丽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许于静;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田凯;中国古代耻辱刑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10 田方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完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15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01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