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论循环经济理念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法律制度

发布时间:2017-10-12 07:34

  本文关键词:论循环经济理念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法律制度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循环经济理念 法律制度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也随之猛增。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生活中的附属物,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定位,与社会价值选择、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自然资源丰富程度以及人类环境意识程度密切相关。在循环经济理念深入发展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界、实践界的形成一种共识——城市生活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之一,运用法律手段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进行约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但这些法律法规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规定过于原则,且规定较为分散,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有效的法律制度,给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实施带来一定困难。为了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法律制度,本文是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切入点,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法律制度进行研究,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组成,主要的正文部分分为四各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概述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其相关理念。首先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之后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进行了归纳,其次阐述了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价值,简单叙述了现阶段城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的三种模式,最后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理念——循环经济理念进行整理。第二部分,阐述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立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先梳理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立法现状,主要包括包括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再进一步归纳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法律制度,最后结总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法律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梳理了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国家,通过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法律制度的分析,归纳出值得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法律制度的借鉴之处。第四部分,通过前面部分的叙述,认识到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六点完善建议。第一、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思想,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处理条例》,第二、统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第三、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化管理模式,第四、明确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制度,第五、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第六、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循环经济理念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3
  • (一) 选题来源9
  • (二) 选题意义9-10
  • (三) 研究现状10-12
  • 1.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2.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四) 研究方法12-13
  • 一、城市生活垃圾及相关理念13-19
  • (一) 城市生活垃圾的概念13
  • (二) 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13-15
  • (三) 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价值15
  • (四)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15-16
  • 1. 填埋处理方式15-16
  • 2. 堆肥处理方式16
  • 3. 焚烧处理方式16
  • (五)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理念——循环经济理念16-19
  •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法律制度和存在的问题19-26
  • (一)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行法律制度19-22
  • 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立法现状19-21
  • 2.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制度21-22
  • (二)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22-26
  • 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22-23
  • 2.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标准不统一23
  • 3.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管理体制存在弊端23-24
  • 4. 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制度不健全24
  • 5.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不完善24-25
  • 6. 公众参与制度不健全25-26
  • 三、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法律制度考察及对我国的启示26-33
  • (一) 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法律制度考察26-29
  • 1. 美国26-27
  • 2. 德国27-28
  • 3. 日本28-29
  • (二) 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29-33
  • 1. 建立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法律法规29-30
  • 2. 统一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标准30
  • 3.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市场化管理模式30
  • 4. 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制度明确30-31
  • 5. 合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31
  • 6. 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31-33
  • 四、完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法律制度的设想33-41
  • (一) 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处理条例》33-35
  • 1.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思想33-34
  • 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立法原则34-35
  • (二) 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法律制度35-36
  • 1. 明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标准35
  • 2. 积极推广使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标志35-36
  • (三)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化管理模式36-37
  • (四) 明确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制度37-38
  • (五) 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38-39
  • 1. 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38
  • 2. 完善收费模式38-39
  • 3. 建立有效的垃圾费收取方式39
  • (六)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39-41
  • 结语41-42
  • 注释42-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薇;循环经济是解决污染的根本之路——访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J];再生资源研究;2001年01期

2 王志义,靳美珠;强化循环经济理念 推进天津循环经济发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2期

3 冯久田,尹建中,初丽霞;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2期

4 田丁;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关系如何?[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3年03期

5 张力,卢平书;关于钨制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点思考[J];硬质合金;2003年04期

6 夏青 ,翟昕;必须从全局的高度上认识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3年09期

7 王晶日;实现循环经济的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4年01期

8 葛扬,王棋;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的价值链机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5期

9 刘颖,邢德军;浅谈循环经济[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4年04期

10 龚远星,王巍娜;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J];再生资源研究;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环保新型青钢[A];山东金属学会第五届冶金能源学术委员会换届暨冶金企业节能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经验交流材料[C];2009年

2 刘国才;;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范小克;;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一)——兼论循环经济的三个基本层面[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4 范小克;;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二)——运用“和谐技术”建设“和谐工程”[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5 钱进强;;试论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我国循环经济2008年发展报告[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08年)[C];2009年

7 王厚亮;;贯彻循环经济理念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合肥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实践[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岑生;;竖立循环经济理念 创建生态示范行业[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诸大建;;在新发展观的平台上认识和发展循环经济[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黄海峰;马重芳;吴国蔚;陈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纯友;专家为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献策[N];安徽日报;2005年

2 ;循环经济:奋力崛起新机遇[N];安徽日报;2005年

3 石中元;初露端倪的循环经济[N];北京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赵庆国;循环经济的圈一定要画圆[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郭军;发展循环经济:理念与立法并举[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鲁潍;“经营环保”与实现“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2年

7 记者 郭文生;天津推行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3年

8 周雁凌 庄家成;山东八项措施力推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4年

9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季昆森;将循环经济的原理渗透到环保工作中[N];中国环境报;2005年

10 记者 原二军;循环经济改变发展模式[N];中国环境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黎雪林;我国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评价与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曹旭;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效果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4 冯南平;循环经济的若干运行模式及其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王晶;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模式及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岩;日本循环经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李长友;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鹿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泽宇;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与布局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宾;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夏鹏;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3 朴明洵;韩国与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合作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4 王梅凌;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刘青;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隋欣;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建治;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及政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8 郑欣;循环经济法制相关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9 高丽丽;循环经济与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潘晨;循环经济推进机制分析及我国策略[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9年



本文编号:1017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017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6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