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物权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水资源物权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资源 水资源物权 用益物权 水市场 水资源利用法
【摘要】:单一的自然资源保护法难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物权制度与自然资源保护制度的融合,是一种水资源保护的有益的尝试。《水法》等自然资源保护法对水资源的保护是一种静态保护,强调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公法规制,忽视了水资源的社会属性和私法保护,不能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本文借鉴了物权制度的精神和理念,从水资源用益物权入手,通过设置水资源用益物权来降低水资源利用的外部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允许水资源用益物权人转让其权利,充分体现和保护水资源用益物权人的经济利益,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文章分成五个部分,主要通过对水资源和物权的研究分析,并结合现行法律制度,最终给出了完善水资源物权制度的建议。本文首先对水资源物权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作了考量,进而对国内外水资源物权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运用了文献、逻辑推理、价值分析等方法来对物权与水资源物权进行研究,指出文章的创新点就在于借鉴物权制度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本文论述了物、物权、用益物权、水资源的概念、特征,提出物权法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并对水资源物权和水权作了区分,对水资源物权的概念作了界定。再者,通过对国外水资源物权的产生及制度简述,认为国外水资源物权制度的优点就在于其权利设置科学、权利体系开放、配套制度完备,是完善我国水资源物权制度的可借鉴之处。继而,,对我国现行水资源物权制度进行了评析,认为我国水资源物权制度存在着权利设置单一、权利保护不平等、权利保障不力、制度衔接不够、环保功能不突出的问题,而原因则在于水资源物权设置的理论依据尚存争议、国家主体的双重身份羁绊、水资源物权行政性过强、对水资源物权的执法力度不强。因此,要完善我国水资源物权制度,就需要抛开传统思维,重新审视并夯实水资源物权设置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水资源物权权利义务,并注重初始水资源物权的分配;同时明确水资源用益物权的原则,做好与相关制度的衔接;最后要保障水资源物权制度的实施,通过确保水资源用益物权人的救济权,用以对抗来自公私权力对水资源物权的侵犯,同时提高水资源物权制度的运行效率以保障水资源物权制度的立法目的的实现。
【关键词】:水资源 水资源物权 用益物权 水市场 水资源利用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66;D923.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导论11-17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
- 1.1.2 研究目的11-12
- 1.1.3 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5
- 1.2.1 国内研究综述12-14
- 1.2.2 国外研究综述14-15
- 1.3 研究方法15
- 1.3.1 文献研究法15
- 1.3.2 逻辑推理法15
- 1.3.3 案例分析法15
- 1.3.4 价值分析法15
- 1.4 研究内容15
- 1.4.1 物权与水资源物权15
- 1.4.2 现行水资源物权制度的评析15
- 1.4.3 完善我国水资源物权制度的建议15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15-17
- 第二章 水资源物权17-24
- 2.1 物权17-19
- 2.1.1 物17-18
- 2.1.2 物权18
- 2.1.3 物权的特征18
- 2.1.4 用益物权18-19
- 2.2 水资源物权的缘起19-22
- 2.2.1 水资源19-20
- 2.2.2 物权法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20-21
- 2.2.3 水资源物权概念及类型21-22
- 2.3 水资源用益物权22-24
- 第三章 国外水资源物权制度评析24-31
- 3.1 国外水资源物权制度发展简述24-28
- 3.1.1 国外水资源物权制度及产生24-25
- 3.1.2 国外几种典型的水资源物权制度25-28
- 3.2 国外水资源物权制度的优点28-29
- 3.2.1 注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28
- 3.2.2 权利体系开放操作性强28-29
- 3.2.3 理念先进配套制度完备29
- 3.3 国外水资源物权制度的可借鉴之处29-31
- 3.3.1 强调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29-30
- 3.3.2 因地制宜的采取不同的水资源使用制度30
- 3.3.3 建立开放性的制度体系30-31
- 第四章 我国现行水资源物权制度评析31-40
- 4.1 我国现行水资源物权制度概述31-32
- 4.1.1 水资源相关的法律31
- 4.1.2 现行水资源物权的权利31-32
- 4.2 我国水资源物权制度的优点32-33
- 4.2.1 水资源国家所有权为水资源分配奠定法律基础32
- 4.2.2 法律为水资源物权发展预留了空间32-33
- 4.3 我国水资源物权立法的缺陷33-37
- 4.3.1 对私人水资源物权权利保护不够33-34
- 4.3.2 水资源物权类型单一34
- 4.3.3 水资源物权权利保障不力34-35
- 4.3.4 与其他水资源权利制度衔接不够35
- 4.3.5 未能突出物权制度的环保功能35-36
- 4.3.6 水交易市场尚未建立完善36-37
- 4.4 我国水资源物权制度缺陷的原因分析37-40
- 4.4.1 现行水资源物权制度设置的理论依据尚存争议37
- 4.4.2 水资源物权国家主体的双重身份羁绊37-38
- 4.4.3 水资源物权的行政性过强38
- 4.4.4 对水资源物权的执法力度不强38-40
- 第五章 完善我国水资源物权制度的建议40-48
- 5.1 夯实水资源物权的理论依据40-42
- 5.1.1 水资源物权相关理论40-41
- 5.1.2 确定以利用为重心的水资源物权理论41-42
- 5.2 合理设置水资源物权权利42-44
- 5.2.1 水资源用益物权设置的可能性42
- 5.2.2 初始水资源物权的分配42-43
- 5.2.3 制定水资源利用法43-44
- 5.3 规范水资源物权的转让44-45
- 5.4 做好水资源物权制度与相关制度的衔接45-46
- 5.4.1 从源头做好与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衔接45-46
- 5.4.2 从利用过程做好与水污染防治制度的衔接46
- 5.5 确保水资源物权制度的实施46-48
- 5.5.1 保障水资源用益物权人的救济权46-47
- 5.5.2 提高水资源物权制度的运行效率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个人简介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关于马歇尔诉麦迪逊案的故事[J];比较法研究;1998年01期
2 李新;常福宣;陈进;;水权与初始水权分配研究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2期
3 金海统;;自然资源使用权:一个反思性的检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金海统;论水权物权立法的基本思路[J];法学;2004年12期
5 张晓燕;;对水资源权属制度的理论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9年05期
6 冯再翔;市场经济与法治经济浅论[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7 林厉军;;水权的界定及其法律性质分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樊晶晶;;论取水权的物权化[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黄锡生;王江;;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理论基础研究[J];河北法学;2008年05期
10 邱秋;;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性质辨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水利部政策法规司 熊向阳;[N];中国水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永民;论物权法视野下的水资源法律保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芮莺华;用水许可制度比较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李爱琴;完善我国水权制度的探讨[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3 赵娉婷;水权及水权制度设计[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4 常海燕;物权法体系下的水权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5 何晓丹;论政府在我国水权制度构建中的权利主体地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曹琳;水权制度基本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薛报春;我国区域环境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王兆坤;水权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21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021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