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新疆生态环境法律保护刍议

发布时间:2017-10-16 14:30

  本文关键词: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新疆生态环境法律保护刍议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环境 法规 制度路径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系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会议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项工作中,在地方法规中突出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但是,由于新疆缺乏行之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和管理生态资源的制度体系,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一些困难。本文在全面观察新疆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法规的基础上,分析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与新疆人文地理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制度路线。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法学院;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生态环境 法规 制度路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克里雅河流域水盐运移过程及其生态响应”(U1138303)的子课题“生态人文环境对克里雅河流域水盐运移的影响研究” 2014年度中国人权研究会课题研究项目“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少数民族环境权保护研究”(资政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7;D922.68
【正文快照】: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新疆贯彻这些会议的精神,提出了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建设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规划。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春华;;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路径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制度维度[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陆维福;蒋艳红;;论环境资源行政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实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王燕,顾小琳;环境法制观念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邹怀贤;李秀雅;;论行政指导在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2期

5 李蜀庆,张香萍;论建立我国的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落志筠;;中国大陆核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完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朱晓波;;辽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近期财税政策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2期

8 康艺;卜立宾;;我国现行的污染控制政策及其局限性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7期

9 唐英;;论我国生态产权制度改革[J];财经政法资讯;2009年02期

10 赖章盛;胡小玉;;中国环境法治进程中的伦理缺失与重构[J];大家;2012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子捯;;澳门推行节能基金浅析——以酒店业视角出发[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冷罗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理性思考[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珂;;水循环治理对气候变化的修复功能[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白廷举;;法治——生态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律制度选择为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宋云;;生态环境安全的法律问题初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徐道德;;反思公民环境权的民法保护——读吕忠梅的《沟通与协调之途—论公民环境权的民法保护》有感[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任诗君;龙健梅;;我国野生动物致害国家补偿法律制度刍议[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马征程;周潇烨;;试论生态安全的法律保护[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9 刘瑞;;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10 落志筠;;国内外核损害赔偿制度分析及我国的完善对策[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单平基;水权取得及转让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阳露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基本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郑少华;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刘惠荣;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协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10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华;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云文;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春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申家杰;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制度生态法审视[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姜渊;赤道原则应用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许宁宁;中国濒危物种保护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王晓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翠;建立生态补偿的依据及其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郝利;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齐树洁;郑贤宇;;环境诉讼的当事人适格问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张瑞;秦书生;;我国生态文明的制度建构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前;;开展生态工程研究保持生态经济良性循环[J];河南科技;1987年01期

2 郭建钦;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9年04期

3 康俊;;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关于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4 黄毅坚,杜琦,王小奉;近年福建沿海的赤潮灾害[J];自然灾害学报;1993年01期

5 张帆;;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3年01期

6 杨汉东,蔡述明;洪湖生态环境的化学结构[J];生态学报;1995年04期

7 刘先银;中国的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J];国土绿化;1995年05期

8 毛文永;生态环境与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J];环境导报;1996年05期

9 薛玲,,沈智;中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基本问题探讨[J];内蒙古环境保护;1996年04期

10 中原;世界生态环境急剧恶化[J];国际市场;199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润全;高建国;李云鹏;;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呼伦湖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卫星遥感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2 梁福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淑英;高永胜;叶碎高;郑加才;;合理水面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初探[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张树彬;王清;郭秀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的影响[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孙小霞;胡祥青;冯晓晖;刘辉文;;景德镇陶瓷工业窑炉的变迁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二)[C];2009年

6 陈志斌;;现金流内部控制:生态环境视角与风险防范导向[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李宗领;;退耕还林修复生态环境创新模式研究[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李运海;;铁路发展低碳经济至关重要的基础是环境保护[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许景峰;丁小中;;走出建筑设计中节能与生态的误区[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毕宝德;;城乡土地开发与生态系统建设[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燕;北京金融生态为何没有拿到高分[N];北京现代商报;2005年

2 张旭东;金融体制改革包括四方面内容[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谢龙智 赵琳 刘圆圆;追求人居与生态环境的和谐[N];贵阳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智;央行致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N];经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郝晓明 余佩函;迈过水电的生态“门槛”[N];凉山日报(汉);2005年

6 伍旭川;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N];上海证券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全四清 牛卫国 白洁;弱势金融地位掣肘中部崛起[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8 毕美家;发展现代农业保护巢湖生态环境[N];安徽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李云辉;玛纳斯大力改善塔西河谷生态环境[N];昌吉日报;2007年

10 石家义 杨安丽 本报记者 李枝宏;优化生态环境 书写和谐大连[N];大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笪浩波;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尼庆伟;沈阳卧龙湖湿地生态退化机制及保护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海量;流域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4 李兴春;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宋文东;红树植物红海榄系列化学组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6 蔡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7 张明;安徽省世行贷款人工林生态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8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9 郑丽波;基于SDSS的县域生态环境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娟;RS-GIS-EIS技术支持下的吉林西部生态环境集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金堂;福建省林地针叶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许熙巍;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趋势的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王军;铜陵相思河流域采矿活动中重金属的迁移和分布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4 汪瀚;合肥市城区人口承载能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林茂昌;基于RS和GIS的闽江河口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董立新;基于RS与GIS的天山北麓生态环境演化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7 何洲娥;社会团体参与公共决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杨孝志;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鲁迪;人为干扰下的生态补偿[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舒展;扎龙湿地生态环境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43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043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0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