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本文关键词:我国水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及保护与改善水生态环境的内在需求等角度出发,论述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建立我国水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意义。进而,分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围绕政策出台和实践探索总结了近10 a来我国水生态补偿的进展和成效。在此基础上,从水生态补偿的范围、资金来源、补偿方式、责任机制、政策体系等方面,指出目前水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并从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从水功能区实际特点、虚拟水流动实际等角度着眼,明晰水生态补偿范围;二是从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造血机制、积极开展试点等方面,进一步丰富水生态补偿实践;三是从合理划分事权、开展横向生态补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角度出发,加快建立水生态补偿责任机制;四是通过加快立法、合理收费和征税等措施,完善水生态补偿政策法规体系。
【作者单位】: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水生态补偿 政策 机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01630,4140163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3YJCZH195)
【分类号】:D922.68;D922.32;D922.66
【正文快照】: 2005年中央提出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来,生态补偿在森林、草原、湿地、水资源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后,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摆上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2014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建立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郁;;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的生态补偿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杨中文;刘虹利;许新宜;王红瑞;刘和鑫;;水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Z1期
3 马超;田贵良;谢文轩;;虚拟水战略视角下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人民黄河;2010年10期
4 刘俊勇;张丽;张云;崔树彬;;珠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总体框架初步研究[J];人民珠江;2011年05期
5 付意成;阮本清;许凤冉;储立民;;永定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水利学报;2012年06期
6 孟红旗;徐华山;;跨区域资源调配与生态补偿系统的建立[J];生态经济;2010年02期
7 许长新;马超;田贵良;谢文轩;;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机理及贡献份额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年12期
8 耿涌;戚瑞;张攀;;基于水足迹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模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6期
9 李浩;黄薇;刘陶;彭智敏;;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才惠莲;;我国跨流域调水水权生态补偿的法律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杨中文;刘虹利;许新宜;王红瑞;刘和鑫;;水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Z1期
3 邵文彬;吴计生;胡俊;乔冬晨;;大伙房水库调出区生态补偿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13年08期
4 赵卉卉;张永波;王明旭;;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进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年01期
5 覃甫政;;论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法律原则——基于生态补偿法与财政转移支付法耦合视角的分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江激宇;孙军;;“成本—效益”法核算生态补偿额度——基于流域上下游产业间视角[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7 高文军;石晓帅;梁秋燕;;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07期
8 宋建军;刘颖秋;;京冀间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9 夏少敏;张卉聪;;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制度创新及对环境保护法修改之启示[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01期
10 向鹏成;邹龙;;跨区域公共工程项目组织运行机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才惠莲;;我国跨流域调水水环境安全的法律保护[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2 徐少军;林德才;邹朝望;;跨流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3 周一虹;赵雷刚;;基于环境重置成本法的流域生态补偿价值计量方法研究——以黄河流域(兰州段)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利民;基于实物期权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王有利;向海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才惠莲;我国跨流域调水水权管理准市场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4 刘世强;水资源二级产权设置与流域生态补偿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徐志伟;京冀地区水资源补偿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6 付意成;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7 张杰平;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8 黄立洪;生态补偿量化方法及其市场运作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9 虞yN;环境约束下生猪生产布局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10 冯德祥;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冲突协调的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征;跨流域调水技术经济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常晶晶;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白燕;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禹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5 童华军;利益衡平与流域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6 吴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陕西段水环境容量及其价值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7 欧阳青虎;中国小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伍虹;珠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9 郭臣;胶州湾围填海造陆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黄晔;基于水足迹理论的生态补偿核算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丽丽;;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2 王新华,徐中民,龙爱华;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3 黄薇;陈进;;跨流域调水水权分配与水市场运行机制初步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1期
4 刘强;黄薇;桑连海;;我国跨流域调水管理问题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6期
5 张郁;;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的生态补偿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秦丽杰;常永智;李明;;虚拟水战略下的我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才惠莲;;我国跨流域调水水权生态补偿的法律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郑雪梅;韩旭;;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思考[J];地方财政研究;2006年10期
9 李齐云;汤群;;基于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探讨[J];地方财政研究;2008年12期
10 杨晓萌;;水源地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体系构建——以大连为例[J];地方财政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晶;王晓娟;胡昌明;;水权不同阶段对比分析[A];2005中国水利发展报告[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浩;水资源利用中的区际冲突与合作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生态补偿:为了可持续的未来——浙江、安徽两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环境经济;2006年10期
2 邢红;刘晶岚;;生态补偿机制中的公平与效益——北京市生态补偿机制实践的思考[J];中国林业;2006年21期
3 王幸斌;董瑞斌;黄永平;占涛;;浅论生态补偿机制的模式与功能[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年02期
4 本刊省区战略观察员;;生态冠军福建的补偿机制[J];领导决策信息;2007年15期
5 袁绍光;;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初露端倪[J];中国老区建设;2008年01期
6 金高洁;方凤满;高超;;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探讨[J];环境保护;2008年02期
7 杜丽娟;王秀茹;王治国;;生态补偿机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年06期
8 李建国;杨涛;魏林根;徐昌旭;彭志平;;对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01期
9 王元福;;刍议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10 钱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政策建议的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5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秋萍;;船舶生态补偿机制初探[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霞;;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思考[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国成;于海良;马喜斌;耿金山;李淑艳;张久德;;关于在河北省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设想[A];河北省畜牧兽医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王伟;戚道孟;;农产品禁止生产区生态补偿机制基础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高勤琴;周琪雪;;关于云南省矿产资源枯竭城市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以云南省两个资源枯竭城市为例[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戴其文;;生态补偿机制中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卢艳丽;丁四保;;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秦超;杜崇;郭微微;宋雅珊;;关于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9 孔小莉;张华钢;;构建丹江口库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10 吴方卫;赵霞;;上海市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进;四川将推行生态补偿机制[N];中国矿业报;2005年
2 边晓丹;杭州政府首创生态补偿机制[N];东方早报;2005年
3 李丽;国内外近百专家在筑研讨西部生态补偿机制[N];贵州日报;2005年
4 王礼全;如何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5 北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N];联合时报;2005年
6 鲍洪俊;浙江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N];人民日报;2004年
7 林云辉 苏晓春 刘红祥;浙江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政策即将“新鲜出炉”[N];人民政协报;2005年
8 张崇防;生态补偿机制再造绿色西部[N];西部时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汪 挺;东西部生态补偿机制艰难推动[N];中国商报;2005年
10 陈西湖;不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N];中国信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钟绍峰;生态补偿机制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杨晓萌;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视角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3 斯丽娟;甘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蒋丹璐;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水污染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刘青;江河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舒涵;循环经济的生态补偿机制与制度安排[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燕;陕西省生态补偿机制调查与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3 易惠明;我国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探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建伟;转型期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封雅卓;河北省平山县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春梅;沙漠化地区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镜;岷江上游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8 孙建丽;苏州市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9 陈艳霞;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及其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坤;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66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06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