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旱灾防治法律体系之不足与完善——比较法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旱灾防治法律体系之不足与完善——比较法的视角
【摘要】:美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在旱灾防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确立预防为主的立法理念、形成相对完备的旱灾防治法律体系及制定专门的《国家干旱政策法》。这些国家在旱灾防治立法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的旱灾防治法制建设,应该以生态文明为终极目标,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突出对干旱的预防性管理,建立调控干旱全过程和系统化的旱灾防治法律制度体系。在旱灾防治立法的制度设计方面,应尽快完善防旱抗旱法律体系,制定专门的《防旱抗旱法》、加强与旱灾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及加强旱灾防治之间的国际合作。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旱灾防治立法 国际经验 法律体系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目“旱灾防止法律机制研究”(CDJSK100196)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我国旱灾防治法律体系研究”(12XFX01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2.3;D912.6
【正文快照】: 我国是一个干旱及旱灾频繁发生的国家。1950年-1990年的41年间,中国有11年发生了特大干旱,发生频次为27%。“1991年-2010年,中国有9年发生了重大干旱,发生频次为45%”[1]。与频繁发生的旱灾相比,“我国的抗旱工作基础非常薄弱,现有的法律规范体系不健全,应急工程数量不够,旱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杜辉;陈德敏;;环境公共伦理与环境法的进步——以共识性环境伦理的法律化为主线[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付强;孙仁宏;;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国际经验与借鉴[J];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01期
3 马建琴;魏蕊;;我国与澳大利亚干旱管理政策的对比[J];人民黄河;2011年08期
4 顾颖;;风险管理是干旱管理的发展趋势[J];水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5 张润润;;基于风险管理的干旱防灾减灾计划[J];水资源保护;2010年02期
6 李军波;;论《抗旱条例》的完善——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指引[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卓志;吴婷;;中国地震巨灾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与设计[J];中国软科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胜;;巨灾损失指数在巨灾风险综合评估体系中的作用探析[J];保险研究;2012年01期
2 邱剑;;财产保险公司对地震保险的承保管控和风险控制分析[J];保险研究;2012年01期
3 冯俏彬;;基于公共财政视角探析巨灾保险设计[J];地方财政研究;2012年02期
4 王青;严登华;翁白莎;冯婧;史璇;;北美洲干旱灾害应对策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干旱区地理;2012年02期
5 杨云川;肖飞鹏;程根伟;陈运东;康永辉;石刘宏幸;;广西大石山区农业干旱灾害综合风险管理战略[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年03期
6 荣幸;王丽珍;骆澎涛;;我国巨灾风险损失分担研究——基于政府和市场的可行性最优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3年01期
7 许玲燕;王慧敏;马显莹;陈军飞;马剑锋;;云南旱灾风险管理框架及对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2期
8 王利娜;苏静;郑晓东;何鹏;;我国农业干旱风险研究进展简述[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年02期
9 李艳中;;预案制订的逻辑维和时间维[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张琳;;2009年中国特大旱灾原因及解决措施初探[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静;农业旱灾脆弱性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陈晓楠;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3 段胜;中国巨灾指数的理论建构与实证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丁元昊;巨灾保险需求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瑾;巨灾保险制度国际比较:理论困境、政策突破及中国启示[D];南京大学;2011年
2 顾春慧;大圳灌区干旱风险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昕晰;完善我国巨灾风险融资体系的路径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4 黄瑾;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抗旱管理与措施选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王艳玲;区域干旱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冯蕾;德州市抗旱预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李明娟;陕西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变化情景分析[D];兰州大学;2008年
8 陈丽娟;我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孔凯;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10 王利娜;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河流域作物受旱风险评估[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帅英,郝芳华,宁大同;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02期
2 郑伟;;地震保险:国际经验与中国思路[J];保险研究;2008年06期
3 成福云;马建明;张伟兵;;澳大利亚国家干旱政策——保障生产力和应对风险的抗旱管理[J];防汛与抗旱;2003年03期
4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办公室课题组;刘异;;国外巨灾保险制度及借鉴[J];西南金融;2009年02期
5 倪深海,顾颖,王会容;中国农业干旱脆弱性分区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6 顾颖;;风险管理是干旱管理的发展趋势[J];水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7 张翔,夏军,贾绍凤;干旱期水安全及其风险评价研究[J];水利学报;2005年09期
8 陈明;澳大利亚的水资源管理[J];中国水利;2000年06期
9 王和;;我国地震保险制度建设路线图[J];中国金融;2008年13期
10 谢世清;;对建立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思考[J];中国金融;2008年1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春风;[N];中国保险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立新;巨灾风险融资机制与政府干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世军;孟蕊;田义文;;我国耕地污染防治的法律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2 左佳;;美、欧、日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的比较与借鉴[J];理论界;2009年12期
3 邹雄;;论环境侵权救济制度的内容与体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9期
4 高清;林菲;;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的融合[J];当代法学;2006年03期
5 唐俐;;南海海洋生态补偿法律问题探析[J];法学杂志;2010年01期
6 董溯战;;德、日与中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年01期
7 曹小琳;马小均;;小城镇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周军;李霞;寸志清;苏岚;;水污染防治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国际经验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年05期
9 于杨曜;;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想[J];学海;2011年04期
10 吕维刚;董雅婷;;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岚;;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2 韦剑;朱燕燕;龚秋;;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现状、问题及建议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唐景春;孙青;;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管理和成本分析[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敏建;陈炼钢;丰华丽;;基于健康风险评价的饮用水水质安全管理[A];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李洪远;孟伟庆;;天津滨海新区开发过程中生物入侵风险分析[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葛中全;田益祥;;生态经济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7 许疆;;论环保产业的发展对法律环境的新需求[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8 王星泽;;我国湿地保护法律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萌;;从环境法律体系的构建探讨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宇晗;;德日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对我国立法的启示[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乔新生;环保问题的症结在哪里[N];东方早报;2007年
2 程晓陶;风险管理:国际社会其同的取向[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刘祥飞;大庆油田实施减排风险管理[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黄勇;绿色证券促企业环境友好[N];中国环境报;2008年
5 ;污泥处理处置的国际经验[N];中国环境报;2004年
6 王翰林;抓紧完善防沙治沙法律体系[N];科技日报;2007年
7 郑惊鸿;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基本形成[N];农民日报;2008年
8 北京盈利律师事务所 刘海 李娇娇;发展低碳经济不能忽视配套法规[N];证券时报;2010年
9 ;完备法律体系 保护城乡环境[N];本溪日报;2008年
10 吴兢;陈杰;污染海域要受罚[N];中国矿业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左佳;完善中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2 赵沁娜;城市土地置换过程中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志霞;区域规划环境风险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D];同济大学;2007年
4 李建华;碳汇林的交易机制、监测及成本价格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文军;千岛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6 田其云;海洋生态法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张伟;论转轨时期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融资方式与创新[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祝慧娜;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河流环境风险模型及其预警指标体系[D];湖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冰;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张黎平;论我国动物保护法律体系的重构[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3 李少文;我国与绿色壁垒相关的环境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4 顾向一;循环经济法制相关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田树新;中国自然保护区法律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6 孙中艳;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7 李泽春;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安然;我国湿地法律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刘志伟;城市污水回用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郭先华;城市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及水质安全管理[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77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077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