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侵害救济社会化视域下环境侵权制度功能的转向
本文关键词:环境侵害救济社会化视域下环境侵权制度功能的转向
【摘要】:在传统的民法框架之内,环境侵害司救济主要通过环境侵权制度得以实现,即使经过自身地不断调整,在面对环境侵害时,这种司法机制还是体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在此背景之下,环境侵害救济走上了社会化进程,这种进程对传统侵权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引发很大争议。文章指出社会化进程对克服司法救济的局限性是积极的,它是侵权法自身功能强化。在风险治理的视角下,环境侵权法通过救济社会化实现了由事后救济到事前预防的功能转向。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820039)
【分类号】:D922.6;D923
【正文快照】: 所谓环境侵害救济社会化,是指将环境侵害所产生的、或可能产生的损害视为社会性损害,进而通过特定的法律机制,将这些损害进行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由国家、社会组织或不特定多数人共同承担和消化的过程。具体而言,即国家通过确立环境责任保险、损害赔偿基金、公共补偿金、企业互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小虎;杨立杰;;私权的公共治理功能[J];求索;2009年01期
2 李海平;论风险社会中现代行政法的危机和转型[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王利明;;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体系构建——以救济法为中心的思考[J];中国法学;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风险社会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伦理重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欧三任;;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的政治安全风险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欧俊;李松柏;;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4 肖顺武;;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5 包学雄;黎雄辉;;农业自然灾害救助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6 王智杰;左停;;风险社会下市场经济及农户生计困境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7 石春梅;朱平;;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中的价值观危机及其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黄茜,徐伟学;论让与担保的设定[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董韦;;“风险社会”理论与风险管理再造[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顾青;;和谐社会和社会风险的理性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革;阎耀军;;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周杰;杨望成;;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唐均;;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政策的视角[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6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书婕;;基于2008年南方雪灾的技术风险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宋晓光;;R&D活动中的科技风险[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陈多闻;陈凡;;技术使用的STS反思[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陈多闻;陈凡;;技术使用进程中的风险探析[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体育竞争情报及其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健;我国船舶融资租赁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尚海涛;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韩丹;食品安全与市民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电光;技术风险评估中的观念冲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陆玉;论定期租船合同的法律性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高琳;辽中南城市群环境风险治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召强;论我国合同法上的显失公平规则[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迪玉;论共同加害行为的要件及责任分担[D];湘潭大学;2009年
6 李石江;论大规模侵权的损害赔偿[D];湘潭大学;2010年
7 陈敬涛;我国债权人撤销权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超;风险社会背景下政府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荃;信托合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陈玮;论产品责任侵权的惩罚性赔偿[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明月,张新民;现代经济的社会性与经济法——关于经济法产生原因与性质的思考[J];现代法学;2003年06期
2 尹志强;;侵权行为法的社会功能[J];政法论坛;2007年05期
3 魏振瀛;论债与责任的融合与分离——兼论民法典体系之革新[J];中国法学;1998年01期
4 薛军;;人的保护:中国民法典编撰的价值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燕峰;何妤;;论环境侵害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J];污染防治技术;2004年02期
2 沈燕峰;;试论环境侵害损害赔偿中的行政调解[J];污染防治技术;2006年04期
3 向前;;论我国环境侵害救济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生产力研究;2009年22期
4 傅剑清;;论环境侵害救济的立法困境及其突破[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5 张平;陈亮;;我国环境侵害概念的功能主义审视[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爱林;湛晓丹;;环境侵害排除的判定要件和排除方式[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7 陈泉生;;环境侵害的刑事救济[J];现代法学;1992年05期
8 陈泉生;环境侵害概念初探[J];科技与法律;1994年03期
9 陈泉生;;环境侵害概念初探[J];政法学报;1994年02期
10 莫爱萍;浅论环境侵害[J];人民司法;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中显;;环境风险治理与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以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为视角[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赵胜军;;环境法理的突破:环保产业化与污染责任主体变异[A];第二届环境保护市场化暨资本运营与环保产业发展高级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明远;环境侵害排除与利益衡量[N];中国环境报;2001年
2 郄建荣;六难制约环境维权诉讼[N];市场报;2006年
3 邵宇;省高院推广无锡环保经验[N];无锡日报;2011年
4 翟峰;瑞士:婴儿岛为弃婴撑起法律保护伞[N];法制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时;我国环境侵害救济中的困境及法律对策[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2 夏玲娟;环境侵害排除中权利冲突的衡平与通约[D];苏州大学;2006年
3 李冬;论环境侵害私力救济的法律调控[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4 王宁;完善我国不可量物侵害制度的构想[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69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26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