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洋灾害的适应:从海洋环境资源保护与灾害应对的法制统筹展开
本文关键词:论海洋灾害的适应:从海洋环境资源保护与灾害应对的法制统筹展开 出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海洋灾害的适应必需海洋环境资源保护与灾害应对的法制统筹。统筹的法制规制与促进具体适应行动的展开,构成海洋灾害适应的完整路径。统筹的法制是适应的保障,承灾体脆弱性改善是适应的手段,将个体和群体的适应能力提升主导脆弱性改善是适应的关键。为此,应在海洋灾害防灾社区建设框架内实施灾害脆弱性改善措施;在生态补偿与灾害援助统筹之中落实灾害脆弱性改善措施;在海洋环境资源保护与灾害应对的合作模式整合基础上强化灾害脆弱性改善措施。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
【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海洋灾害的适应制度研究”(11JCFX09YB) 中国法学会课题“自然灾害的法律应对—以适应制度建设为中心”(CLS(2011)D7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2.6;X55
【正文快照】: 安全、环保、资源的法制统筹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因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明显上升,已成为制约沿海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法制统筹角度审视我国现行海洋灾害的法制应对体系,探寻有效的灾害应对之道,倍显迫切和必需。一、海洋灾害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风险社会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伦理重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欧三任;;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的政治安全风险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欧俊;李松柏;;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4 肖顺武;;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5 包学雄;黎雄辉;;农业自然灾害救助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6 王智杰;左停;;风险社会下市场经济及农户生计困境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7 石春梅;朱平;;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中的价值观危机及其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董韦;;“风险社会”理论与风险管理再造[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顾青;;和谐社会和社会风险的理性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张红英;;论习俗在道德起源中的作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革;阎耀军;;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高春花;;论耻感的道德价值——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周杰;杨望成;;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均;;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政策的视角[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7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书婕;;基于2008年南方雪灾的技术风险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宋晓光;;R&D活动中的科技风险[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陈多闻;陈凡;;技术使用的STS反思[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成;体育竞争情报及其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尚海涛;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韩丹;食品安全与市民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8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硕;进化心理学的人类学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电光;技术风险评估中的观念冲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琳;辽中南城市群环境风险治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超;风险社会背景下政府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徐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齐天娇;创业者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素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信任的缺失与重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裴晓丽;论现代性的合理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志龙;风险社会治理下我国政府公共责任机制的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柳;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及其当代人格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奥菲;参与和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保华;天津沿海海洋灾害与防御对策[J];海洋信息;1994年12期
2 赵主宽;;二十世纪海洋灾害反思[J];海洋世界;2002年08期
3 柯普;;海洋灾害知多少[J];科学24小时;2009年05期
4 王喜年,包澄澜;海洋灾害及其预报[J];海洋通报;1992年05期
5 邹涛,刘秀梅,梅丽杰,叶风娟;天津市海洋灾害的防治研究[J];天津科技;2004年03期
6 刘纪元;;2007年海洋灾害预测会商会在京召开[J];海洋预报;2007年02期
7 刘斌;梁群;;试论广西海洋灾害应急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南方国土资源;2008年09期
8 孙颖士;邓松岭;;近年海洋灾害对我国沿海渔业的影响[J];中国水产;2009年09期
9 许林之;海洋灾害对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影响[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6年03期
10 康寿岭;中国海洋环境观测系统的建设与发展[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恩钱;钭晓东;;论海洋灾害的适应:从环境保护与灾害应对法制统筹展开[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2 刘春蓁;;西北地区水资源的脆弱性[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潘英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制度分析[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刘海霞;杨正球;;IMS网络威胁行为分类方法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09年
5 徐小玲;刘晓琼;延军平;;毛乌素沙地的脆弱性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李晨;王伟;;安全基线控制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应用[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7 龚宪伟;闫鼎熠;熊南杰;;高原矿山水资源特点及其脆弱性初探[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苏桂武;;中国小城镇和城市边缘区地震灾害脆弱性的宏观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闵京华;王晓东;邵忠岿;朱卫国;;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概念模型和评估模型[A];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年会文集[C];2004年
10 李鹤;张平宇;;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启辉;石狮有千里眼顺风耳防御海洋灾害[N];石狮日报;2011年
2 记者 钮海东;别忘了我省还有海洋灾害[N];广东科技报;2009年
3 褚骏;做好冬季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工作[N];中国海洋报;2010年
4 潘虹;谁来斩断海洋灾害魔爪[N];中国海洋报;2004年
5 记者 蔡岩红;国家海洋局紧急启动海洋灾害应急机制[N];法制日报;2010年
6 记者 柳凤林;紧急启动海洋灾害应急机制[N];中国海洋报;2010年
7 网格;海洋灾害有哪几种[N];中国环境报;2001年
8 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 魏泉苗;海区预报减灾工作应一体化布局[N];中国海洋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吕宁 通讯员 徐初楚 李爱平;构建海洋灾害监测技术应用科技支撑平台[N];中国海洋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艳;为海洋灾害预报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N];中国海洋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云潭;中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赵昕;海洋灾害补偿基金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郑鸣;中国银行业脆弱性与市场化改革[D];厦门大学;2004年
4 李昕;国际组织中的制度变化和制度适应能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任弘;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6 熊国兵;银行业危机——从金融泡沫视角的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7 冯振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脆弱性与优化调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8 刘乐军;东海灾害地质分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9 陈庆果;老年人人体适应能力量表和常模的研制及其在体质研究中的应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10 姜桂华;关中盆地地下水脆弱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凤;我国信贷市场脆弱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2 王乐;脆弱性分析在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3 任君瑞;陕西省环境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4 贾立华;大沽河地下水库脆弱性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5 蔺鹏;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综合判断与测度[D];湖南大学;2009年
6 邓宁华;当代中国人口安全的社会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孙小梅;基于事故链理论的电网结构脆弱性评估与监控[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黄淑芳;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红;对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的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丁敏;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实证研究及预警系统的建立[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22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32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