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内陆河水污染控制法律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西北内陆河水污染控制法律制度研究 出处:《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西北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域,水资源稀缺。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西北内陆河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文章通过分析西北内陆河现状及污染原因,剖析西北内陆河水污染控制法律制度的不足,从立法技术、立法理念等方面对西北内陆河水污染控制法律制度的完善进行了研究。
[Abstract]:Northwest China is located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and water resources are scarce. The strategy of western development brings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the western reg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auses of pollution of inland rivers in Northwest China, and analyzes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legal system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of inland rivers in Northwest China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egislative techniqu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erfe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of inland rivers in Northwest China.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基金】: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供给管理法律制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0XFX021
【分类号】:D922.68;X522
【正文快照】: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欧亚大陆内部,地域辽阔,地貌复杂多样,气候要素分布不均匀。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少,平均降水量为175.6 mm,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4。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为1189.2亿m3,平均产水量为4.06万m3/km2,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12。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西北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陶希东,石培基,李鸣骥;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重建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霞;西北地区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惠进,刘少华;西部大开发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4期
2 崔旺诚;沙漠化逆转过程的耗散理论应用[J];干旱区地理;2003年02期
3 崔旺诚,李卫红,徐海量;塔里木河下游输水与生态保育[J];干旱区地理;2004年02期
4 衷平 ,沈珍瑶 ,杨志峰;石羊河流域生态风险敏感性因子的确定[J];干旱区研究;2003年03期
5 尉元明,朱丽霞,乔艳君,张景平;城市污水回用对水资源的影响与经济效益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3年03期
6 马金珠,魏红;民勤地下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J];干旱区研究;2003年04期
7 程同福,张雄文,张洪,王建文,王立峰,段建军;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水文效应[J];干旱区研究;2003年04期
8 赵华,马金珠,朱高峰,李相虎;甘肃省民勤盆地地下水环境变化及原因探讨[J];干旱区研究;2004年03期
9 李书恒,周寅康;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初探——以新疆尉犁县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4年03期
10 魏怀东,丁峰,高志海;甘肃省退耕还林还草存在的问题及避免途径[J];干旱区研究;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陶健红;吴洪宝;;西北地区气候变化与同期气象场异常的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安焱;干旱地区内陆河的水文生态特征及其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研究——以塔里木河为例[D];长安大学;2003年
2 杨泽元;地下水引起的表生生态效应及其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3 王利强;穴灌坐水播种机水路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绪娟;中国西部水环境的改善与地区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2 李春梅;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3年
3 师彦武;旱区流域水资源开发的水土环境效应分析及综合评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李春香;荒漠内陆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效益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5 兰岚;中国西部生态脆弱区的空间格局及其现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杨惠娟;我国西北地区农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王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观[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张云峰;水资源约束下的内陆河流域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秦小东;沙漠化地区农村社区人口规模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荀彦平;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西北干旱区城市水权交易机制构建[D];兰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跃辉;高桂林;;我国流域水事管理立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6期
2 曹明德;排污权交易制度探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戚建刚;杨小敏;;“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凸显我国环境应急机制的六大弊端[J];法学;2006年01期
4 高福德,张华;中日水法体系与管理机制的立法比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黄锡生;陈有根;;我国水污染防治的立法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防污减灾”课题组;西北地区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水利;2003年09期
7 林秋奇,段舜山,韩博平;流域水质管理系统构建的理论、方法和实践[J];生态学杂志;2001年04期
8 崔伟中;刘晨;;松花江和沱江等重大水污染事件的反思[J];水资源保护;2006年01期
9 杨可俊;;我国突发环境保护事件应急立法现状及对策[J];台声.新视角;2005年07期
10 李爱年,陈兰图;我国城市水污染防治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建议[J];现代法学;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爱年;陈蓝图;;问题 原因 对策——我国城市水污染防治立法问题研究[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2 蔡守秋;李广兵;;关于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的若干意见[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3 许珂;;关于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的几点思考[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4 周辉;徐忠麟;;关于完善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几点思考[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5 王树义;;从理念到制度——循环经济立法之管见[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维军;余殿;;宁夏中部干旱带盐中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7期
2 岳丹;马青;法科宇;鲁肃;黄守科;;我国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服务功能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3 张军民;;基于MODS耦合的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安全问题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4 田世丽;夏敦胜;余晔;王博;王丽;;西北地区河谷城市大气降尘环境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环境科学;2011年09期
5 付申珍;;“区域环境问题与发展”内容详析[J];地理教育;2011年09期
6 何静;;环境经济学视角下的西安世园会[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8期
7 尚明瑞;;扶贫开发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恢复重建及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8 杨勇;王玉明;王琪;郑祥;杨烨;孙,
本文编号:1398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398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