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法律保护研究
本文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环境 法律保护 出处:《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库区因为三峡工程的修建,该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倍受世人关注,“法治”作为推动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元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将成为区域生态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保障1。正因如此,本文分五个部分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法律保护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概述。在这一部分中,首先介绍了三峡库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资源分布状况。其次,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由于三峡库区是三峡工程所在地,兴修三峡工程不可避免的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产生了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本文也进行了一一列举,希望能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并最终能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法律保护工作的建设有所帮助 第二部分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法律保护的基础理论,这一部分首先从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规范三峡库区管理三个角度分析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的必要性。其次,论述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的指导思想,提出以环境伦理观,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法治建设。最后,针对三峡库区的具体情况,结合环境法学基础理论,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生态安全”、“协调发展”、“风险预防”、“协同合作”四项基本原则。 第三部分探析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法律制度构建,首先指出各项环境法律基本制度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法律保护建设中,有各自的作用和重要性。其次,顺应国内理论研究趋势,重点探析了三峡库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构建,又因为三峡库区水资源极其丰富、矿产资源较多,是三峡库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如何对两者进行丌发、利用、保护,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地区的资源状况,所以本文又深入探讨了流域水态补偿机制和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构建。 第四部分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法律保护目前面临的问题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从环境立法、环境行政管理、环境执法、环境监管与应急体系、公民环境意识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第五部分为完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法律保护的建议,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法治前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环境法学相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若干完善建议,以期能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微薄贡献。
[Abstract]: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Becau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s a new strategy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rule of law" will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guarantee for region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divides five parts to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egal protection question to carry on the careful combing, its concrete content is as follows:. The first part is an overview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n this part,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natural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re first introduced. Second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s analyzed. Since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s the site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will inevitably have a variety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Finally, it will be helpfu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e second part is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is part begin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legisl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from three angles of standardiz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Secondly, it discusse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legislation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puts forward the view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crete situ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the basic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law, four basic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secur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risk prevention" and "cooperative cooperation" are put forward.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 legal system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Firstly, it points out that each basic environmental law system has its own role and import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egal protec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end of domestic theoret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Because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s extremely rich in water resources and has more mineral resources, it is the basic natural resourc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How to develop, utilize and protect them determines the resource situation in this area to a great extent, so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stat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mine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he 4th part is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is part mainly includes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on,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citizen's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The 5th part is to improve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e content of this part is mainly aimed at the aforementioned problems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s related to the domestic environmental law.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哲;;完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建议[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2 吴春平;;论建立增江流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及建议[J];广东水利水电;2011年08期
3 吴淑妹;;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理性思考[J];北方环境;2011年07期
4 ;我国将建立优质生态湖泊保护机制[J];水工业市场;2011年07期
5 韩德才;耿世刚;王春明;陈喜东;王国栋;;浅析八五七农场小城镇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林春燕;;浅谈靖州县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8期
7 周雍;;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研究(二)[J];时代主人;2011年06期
8 李金玉;;古代礼仪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探析[J];史学月刊;2011年08期
9 于坤;谢永萍;姑丽格娜·哈力木拉提;;喀什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性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马淑珍;唐跃军;;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对策[J];河南农业;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惊涛;;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2 郭荣发;罗炳卢;陈保雄;;深圳在建设生态城市中的实践与探索[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鲁向平;;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徐凤翔;;自然性与“天性”——论妇女与生态环境保护[A];妇女·环境·使命——’97妇女与环境研讨会文集[C];1998年
5 白杰;;建立健全农业环保法制 依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6 吕晨;曹荣林;;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浙江省开化县为例[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7 拓学森;韩永伟;高吉喜;;我国村镇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冯俊华;;试论经济增长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9 朱卫红;南颖;刘志峰;王琪;赵洋;程火生;;图们江下游区域湿地与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胡良民;杨俊中;;略论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筱美;秦岭特定区域禁止上采矿项目[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2 山西财经大学环境经济学院 郝晓琳;生态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刍议[N];科学导报;2011年
3 记者 郭军;要把敦煌生态环境保护好[N];酒泉日报;2009年
4 范峥;加快经济复苏振兴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N];江阴日报;2009年
5 记者 达叶 罗成孝;来州调研考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N];果洛报;2009年
6 记者王剑峰;崇信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N];平凉日报;2009年
7 周文海;处理好农业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N];人民日报;2009年
8 记者 李艳;陕西生态环境保护大型展览开幕[N];陕西日报;2009年
9 记者 张兆栋;依法加强邓马营湖水资源管理 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N];武威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 施成云;哨冲镇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N];红河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俊玉;政治学视阈中的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周启梁;论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的立法模式选择[D];重庆大学;2007年
4 梁若皓;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袁文倩;西部经济增长方式与生态环境的保护[D];西北大学;2006年
6 宋蕾;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理论与计征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胡珀;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安全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刘晓莉;生态犯罪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徐长义;水电项目协调开发模式与综合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康;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法律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唐超华;地方政府生态责任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敖民德力根;调水后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保护措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4 葛亮;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及政策建议[D];山东大学;2008年
5 戴军;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生态问题的立法思考[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6 景春利;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朱新宇;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王书转;“一线两带”建设中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邓玮皓;北京市密云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李亮;西安城市居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再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05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50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