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人的理论蕴涵及其对环境法的意义
本文选题:法律人模式 切入点:生态人 出处:《法学评论》2010年04期
【摘要】:法律人模式是对法律上的人进行的"素描",是对法律上的人进行模式化和类型化而总结出来的一种法律人的形象。在当前生态危机甚嚣尘上和生态文明社会构建的背景下,生态人模式作为法律人模式演化发展方向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本文根据法律人模式的内涵及其在环境法学演化的必要性,提出了生态人模式理论,并分析和论证了生态人理论对于环境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Abstract]:The model of legal person is a "sketch" of legal person, and it is a kind of image of legal person summarized by pattern and type of legal pers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ecological crisi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ociety, it is inevitable and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ecological human model as the evolution direction of the legal human model.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of legal person model and the necessity of its evolution in environmental law,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human model, and analyzes and demonstrat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man theory to environmental law.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基金】:第4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环境法上的人”(项目编号200904609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姚建宗,徐岱;为法哲学申辩:法哲学研究提纲[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 黄爱宝;;政府作为“理性生态人”:内涵、结构与功能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6年05期
3 徐嵩龄;生态意识 生态伦理学·理性生态人[J];森林与人类;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法理学教改的基本思路——从素质教育谈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何志鹏;;可持续发展与国家主权原则的新视野[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杨兴;;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傅长吉;;管理与人的存在方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王燕,顾小琳;环境法制观念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尹奎杰;;论权利观生成的基本前提[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7 刘文燕,焦华;论生态侵权[J];北方环境;2005年02期
8 李莉;;上海市湿地立法相关法律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9 李娜;;试论文化的个体生成与文化自觉[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10 胡存之,郑广永;人学研究的反思[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素红;;环境公平价值体系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3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聂国艳;;民族文化的断裂与寻找——从叶维廉《寻找中国》组诗谈现代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彭晓琼;;从MEAS角度论WTO规则对相同产品的界定[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6 屈广清;陈小云;;WTO规则下我国TBT法律体系构建与完善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7 屈广清;陈小云;;WTO规则下我国TBT法律体系构建与完善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8 杨永芳;;政府在污染转移中的环境责任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9 管纪尧;;浅议国际河流水权制度[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柯心;;人与自然的和谐:建构长三角区域环境行政协调机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梁睿;美国清洁空气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宫长瑞;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王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段鹿杰;胶州湾湿地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窦会静;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丁丽;后京都气候变化协议的构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冯莹;欧盟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芸;中国碳交易现状与实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巍巍;河南省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划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高瑜艳;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气候变化国际立法中的分歧与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梁小利;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维度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蕾;臭氧层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格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环境管理(上)[J];环境保护;1999年04期
2 高红贵;环境保护与制度创新[J];民族论坛;2005年04期
3 廖卫东;论政府生态规制的制度优化[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樊根耀;我国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基本取向[J];求索;2004年12期
5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三维结构[J];社会科学;2002年12期
6 顾智明;论“生态人”之维——对人类新文明的一种解读[J];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7 乔耀章;公共管理体系与公共道德体系初探[J];学术研究;2005年07期
8 胡伟希;经济哲学:从“理性经济人”到“理性生态人”[J];学术月刊;1997年05期
9 胡军,蔡学英;“经济人”与“生态人”的统一[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S1期
10 向玉乔;政府环境伦理责任论[J];伦理学研究;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晓梅;环境法学的理念[J];学会;2004年07期
2 蒋碧昆;;环境法学初探[J];环境科学与技术;1981年02期
3 ;《环境导报》环境法学研究会环境法学研讨选题[J];环境导报;1994年05期
4 ;《环境导报》环境法学研究会环境法学研讨选题(续)[J];环境导报;1994年06期
5 李可;李明华;;当代环境法学方法论:学术检讨与体系建构[J];浙江学刊;2007年06期
6 ;环境法学学术讨论会在峨眉召开[J];环境污染与防治;1983年06期
7 樊英;;环境权架构的路径探析——兼论后现代主义对环境权研究的影响[J];电力环境保护;2005年04期
8 刘琳;;我国环境法学教育模式培养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6年24期
9 高福德;王磊;;浅析高校环境法学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3期
10 王燕;;环境法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志明;;生态人及其引导[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泉生;;环境法学认识论——生态整体论初探[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杜吉泽;李维香;;“生态人”简论[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韩利琳;;环境法诊所式互动教学改革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杜万平;;解读生态法学[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6 刘国涛;;“环境法学方法论”的名称解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一弘;孙大伟;;生态文明的呼唤:从经济人走向生态人[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8 何晓榕;;生态法上的人[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苏胜利;;“生态人”不宜作为环境法的人性预设——基于西方法律人性预设演进的检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何晓榕;陈泉生;;从“生态人”视角探悉环境权理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 张光君;环境法学的情怀[N];检察日报;2010年
2 记者 马昭 见习记者 闫s,
本文编号:1717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717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