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吉林省 + 资源环境 ; 参考:《吉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摘要】: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首先被发达国家所采用,一些国家把循环经济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在立法上加以确认、保护和促进。通过对循环经济立法,依据法律所具有的规制力和强制性,能够保障依法发展循环经济,达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效果。虽然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起步较晚,但已经完成了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在部分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并注重通过立法加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经过三审终获通过,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结合吉林省资源环境特点和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立法的经验和教训,初步探讨了循环经济地方立法问题,首先阐述了循环经济和循环经济立法的一般理论,然后概括了调整循环经济的立法体系和发达国家调整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进而对吉林省调整循环经济的立法实践做了分析,提出了吉林省循环经济立法要加强法规体系建设,尽快制定《吉林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重点建立循环经济基本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议。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mode of circular economy is adopt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 at first. Some countries define circular economy as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confirm, protect and promote it in legislation. Through the legisl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 and compulsion of the law, it can guarantee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according to law and achieve the effect of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it has completed the transi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In some areas, the circular economy has been tested in key industries and areas. The Law on the Promo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passed after the third trial and will come into effect on January 1, 2009.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Jilin Provinc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ocal legisl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circular economy legisl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general theory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circular economy legislation, then generalizes the legislative system to adjust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 legislative model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o adjust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n analyzes the legislative practice of adjusting circular economy in Jilin Provi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legisl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in Jilin Province,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making the regulations of promoting Circular economy of Jilin Province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laying emphasis on establishing the basic management system of circular economy.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05;D922.29;D9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记[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记[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8期
3 ;安徽省[J];中国纺织经济;2003年01期
4 王鹏;郑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记[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9期
5 邹烨;;吉林省经合局举办外埠商会秘书长培训[J];中国商人;2011年07期
6 王清华(BG2JJ);;2009年吉林省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年会[J];现代通信;2010年01期
7 ;吉林省粮食增产路径探秘[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1年06期
8 路晴;李玉清;董睿;;吉林省质检院:创先争优促发展[J];中国品牌;2011年08期
9 ;吉林省棚膜蔬菜产业快速发展[J];吉林蔬菜;2011年04期
10 ;吉林省市县乡换届有了规定动作[J];领导决策信息;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志英;王利波;惠长敏;;吉林省西甜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A];纪念全国西瓜甜瓜科研与生产协作50周年暨第12次全国西瓜甜瓜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钟立勋;;渤海湾及其沿岸的资源环境与灾害[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3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加快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对策研究[A];吉林省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研究(续集三)[C];1998年
4 张冰冰;刘慧涛;宋洪伟;张艳波;;吉林省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研究[A];全国首届野生果树资源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李玉堂;唐允森;王军繁;牟惠生;;3S技术在吉林省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6 郑学清;陈晓英;董世娜;侯宇川;;吉林省尿石症的发病与饮用水质的关系[A];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杨松涛;李彦舫;杨柏明;程肖蕊;张亚兰;韩丽娟;胡佳林;;吉林省抚松县的野菜资源[A];第六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郭庆海;;吉林省玉米国际市场竞争力探析[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吉林省现代物流基地(国债扶持项目)[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10 张忠三;马骏;陈志华;李伟光;;吉林省厕蝇科初志[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中玉 尹春芙 王文辉;吉林省农信社改制实录[N];农民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赵凡 王博;让我们有安全的资源环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慧敏 江南 整理;保增长要算资源环境账[N];人民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伟锋;资源环境仍为热点话题[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5 赵洪祝;保增长要算清资源环境账[N];西部时报;2009年
6 记者 张孔生;扬州资源环境排第三[N];扬州日报;2009年
7 杨绍文 向运召 本报特约记者 徐晓鹏 赵殿明;本色人生[N];中国国防报;2005年
8 张宝印 本报特约记者 赵殿明 徐晓鹏;和谐家园漾亲情[N];中国国防报;2005年
9 毛志红;别让资源环境承载过重[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10 王云霞;我省成立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N];兰州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秀霞;基于综合承载力的吉林省适度人口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谢鹏扬;区域农业产业化非均一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龙振永;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爱美;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孙洪志;吉林省煤炭行业制度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王继红;产业集聚与吉林省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刘延春;生态·效益林业理论及其在吉林省的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李秀娟;吉林省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张凤龙;税费改革后吉林省农地流转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滕星均;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景辉;吉林省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冯志涛;吉林省地名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春雨;吉林省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陶传良;吉林省中医药企业技术标准化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伟琦;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菲;吉林省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玉英;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岩岩;吉林省农产品外贸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姜志军;吉林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公路网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李洪光;劳动力转移对吉林省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77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777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