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论我国在国际河流开发中的问题及多维法律思考

发布时间:2018-04-28 01:56

  本文选题:国际河流开发 + 利益衡量 ; 参考:《法学杂志》2010年01期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国际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国际河流开发与利用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在国际河流中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诸多的矛盾和利益之争。如何在国际河流开发中实现双赢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文章运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回顾了我国国际河流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我国在国际河流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诸如:国际河流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国际合作不充分、信息交流缺乏等问题。文章针对上述问题从权利义务平衡的维度、信息共享的维度和利益衡量的维度多视角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最终得出结论:流域各国在国际河流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国际法基本准则,流域各国在开发利用国际河流过程中,必须以流域的整体利益为基础,加强对话,实现国家间的合作与协调。
[Abstract]: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nternational rivers in the worl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rive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However, the reality is that there are many contradictions and interest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rivers. How to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rivers is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This article uses comparative analysis, empirical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review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rivers in our country.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rivers in China, such as the insufficien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rivers and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the article aims at the balance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o the above problems. The dimension, the dimension of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the dimensions of interest measurement provide a specific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Finally,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rivers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norms of international law.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international rivers, the countries of the basin must be based on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the river basin, strengthen the dialogue and realize the country.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families.

【作者单位】: 茂名学院;
【分类号】:D9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彦,何大明;多瑙河国际水争端仲裁案对我国国际河流开发的启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5期

2 冯彦,何大明;国际水法基本原则技术评注及其实施战略[J];资源科学;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晶;国际河流管理和内河流域管理比较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2 张湘兰,秦天宝;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巴塞尔公约及其最新发展:从框架到实施[J];法学评论;2003年03期

3 王敏;宋志萍;;生物技术的法律控制[J];甘肃农业;2006年06期

4 陈海嵩;谭英;;国际环境立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耿雷华,陈霁巍,刘恒,钟华平;国际河流开发给中国的启示[J];水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6 戴长雷,王佳慧;国际河流水权初探[J];水利发展研究;2003年12期

7 万霞;对环境与贸易国际法律问题的初步研究——兼论中国加入WTO面临的相关问题与对策[J];外交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孙凯;;演进中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李爱年,胡春冬;排污权初始分配的有偿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年05期

10 吴良志;欧洲循环经济政策法律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袁睿;;跨界海洋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百贤;论船舶污染损害赔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丁明红;WTO体制下贸易与环境政策之法律协调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那力;国际环境法的新理念与国际法的新发展[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杨华国;论跨界环境损害的国际法律责任体系[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波;论国际环境损害责任[D];吉林大学;2005年

2 张琳;我国环境纠纷仲裁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李新凤;论我国能源立法的完善[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晓梅;国际河流争端的避免与解决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廖伟忠;论危险活动所致跨界损害的损失分担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周鹂;试论《京都议定书》对我国环境立法的挑战[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吴良志;利益相关方参与环境管理法律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王徐苗;电子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制度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9 刘卫;现状与出路:约旦河流域阿以水资源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睿;越境污染治理的法律分析与对策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大明,刘昌明,杨志峰;中国国际河流可持续发展研究[J];地理学报;1999年S1期

2 冯彦,何大明,包浩生;国际水法的发展对国际河流流域综合协调开发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俊芳;;利益衡量视角下的善意第三人与隐名共有人的出路探究[J];特区经济;2011年08期

2 黄利红;;乙肝患者隐私权的宪法保护思考[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1年03期

3 伏创宇;;两岸信息公开豁免案例之比较评析——以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之探讨为中心[J];行政法论丛;2010年00期

4 肖卫兵;;论政府信息公开例外保护机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5 马明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中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1年07期

6 杨小军;;定密行为的法律性质与可诉性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波;;论我国在国际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万俊;;浅析环境危害的排除[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3 杜健勋;;环境利益论纲[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吕尚敏;;行政许可第三人权益保护模式之重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宋雅芳;王红建;;城市房屋拆迁公共利益目的之评析[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国涛;;水污染事件中的公益诉讼[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苏谦谦;;论“民主议定原则”及其法律实践——以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为例[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8 谢伟;;论环境诉权的价值[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9 蒋春华;;论中国农民土地权益的立法和制度保障[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10 石佑启;;物权的平等保护与行政法理念创新[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宝珠 王加庚;拆迁案件审判中的利益衡量[N];江苏经济报;2006年

2 杨立新;“酒后驾车险”的利益衡量[N];检察日报;2003年

3 刘敏跃;该拆迁裁决书应否准予强制执行[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 赵一波;审理解雇案件中的法益衡量[N];人民法院报;2007年

5 山东省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解立军;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案可否中止执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南京大学法学院 胡敏洁;药品再注册的行政法思考[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赵雷邋作者为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保护合法预期是行政法治的要求[N];检察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谢闻南;公民房地产权利深陷公共利益困局[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9 高海鹏;业主擅自封闭平台 违反约定仍赢官司[N];法治快报;2007年

10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民四庭;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案件中的热点问题探讨[N];人民法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闫尔宝;行政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罗英;福利行政的正当程序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少华;环境侵权排除责任利益衡量机制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2 杨安源;环境侵权法律救济中的利益衡量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 闫明;论噪声污染的法律防治和救济[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江厚良;论行政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唐宇红;我国环境侵权民事司法中的利益衡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闯农;环境侵权救济中的排除危害责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刘冰;我国房地产开发中的环境利益衡量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卢婷;政府信息公开豁免的立法初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闫亚鹏;环境法中排除危害责任及其实现[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刘辉;政府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的利益衡量[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13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813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3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