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与中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比较研究
本文选题:循环经济促进法 + 制度类型 ; 参考:《生产力研究》2010年01期
【摘要】:德国、日本与中国相比,在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制的制度类型、物质种类及法律体系方面均存在差异,这与三国的法律形成机制、相关法环境及法律观念有关。其实,德国、日本与中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律制度的安排各有优劣。在未来的法律制度调整中,中国应合理界定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调整范围,正确处理循环经济促进法与相关法的关系,适当调整中国的立法模式。
[Abstract]:In Germany, Japan and China,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types of systems, types of materials and legal systems in promoting the syste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circular economy,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legal formation mechanism, relevant legal environment and legal concept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In fact, Germany, Japan and China's circular economy to promote the legal system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future legal system adjustment, China should reasonably define the scope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promotion law,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rcular economy promotion law and related laws, and adjust China's legislative model appropriately.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
【分类号】:D91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王许涛;李刚;张百良;;生物质能利用在循环农业中的作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3 胡晓晶;喻继军;李江风;;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型旅游业的模式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4 闫永;刘志峰;韩玉勇;;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模式——生态农庄[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5 王厚全;刘巍;;简析信息技术在循环农业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6 崔文彦;汪全荣;;对海西州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0期
7 张冠荣;;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矛盾及其解决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8 温晓莉;;论法律虚拟与法律拟制之区别——法哲学的时代变革[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9 陈文;;我国未来民法典的“本土化”定位[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10 周云涛;;信用权之反思与重构[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来;李进华;齐美东;;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姚辉;;侵权法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以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汪平;;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毕节试验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A];毕节模式研究[C];2010年
6 卞丽丽;周敏;葛世通;;我国东部地区循环经济型矿区系统构建实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7 刘荣章;曾玉荣;丁中文;翁伯琦;;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郑艺群;;论政府环保责任之拓展[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崔金星;;温室气体减排与固体废物管理变革[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杨旭;;刍议贵州实施循环经济财税政策[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士金;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韩广;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袁爱国;河南省铝土矿资源分布与开发策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孙起生;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黄明元;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黄振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桂西北喀斯特区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及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黄辛;经济犯罪刑事立法完善的理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严婷婷;我国纳税人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飞;抚顺矿业集团油母页岩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齐赛英;我国“两型企业”建设的策略选择[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林晖;循环经济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黄志富;大兴安岭地区优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万文慧;基于因子法分析的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付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景义;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利红;陈海嵩;;制定我国循环经济基本法应缓行[J];科技与法律;2006年02期
2 缪宁;;《循环经济促进法》主要制度解析及完善[J];企业经济;2010年01期
3 陈德敏;杜健勋;;循环经济理性下的资源安全制度创新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4 林丹;;《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主要制度[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年02期
5 孙佑海;丁敏;;《循环经济促进法》有效实施的思考和建议[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年02期
6 李春棠;;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指导,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年05期
7 冯春涛;发达国家矿山环境管理制度分析[J];环境保护;2004年07期
8 李婷婷;;大众化与高等教育制度变迁[J];石油教育;2010年06期
9 李国平;李恒炜;彭思奇;;西方发达国家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比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沈逸轩;黄永茂;沈小谊;;灌溉供水水资源重复利用的实践和理论[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刘建秋;;制度类型、会计信息成本与会计诚信均衡[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关尔;福利模式研究的开创之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徐鹤喃;英美法系检察制度的特点是什么?[N];检察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徐光明;王利明谈物权法草案九大争议点[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 李步云;依法治国何以是基本方略[N];法制日报;2008年
5 张润晖 朱华琳;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N];中国保险报;2003年
6 王光雄 作者单位 湖北省荆门市医保局;浅谈医疗保险关系接续[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7 王善明;多党合作制度 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N];江淮时报;2006年
8 杨伟 梅金波;发展中国家依然“害怕”浮动[N];金融时报;2007年
9 东南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李步云;法治国家的四大要素[N];人民日报;2007年
10 程庆新;联合社职能转换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李雁南;基于超产权论的乡镇企业制度形成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3 沈福喜;存款保险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4 王凯;非正式保险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进方;论建立健全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2 贾竞;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与循环经济法[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3 徐速;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刘青;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模式探讨[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王春锋;公司资本形成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冯军;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及其现代化思考[D];山东大学;2007年
7 宋军占;论赦免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刘博;汇率制度因素对汇率变动规律的影响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7年
9 宫贵钊;论我国赦免制度的完善[D];厦门大学;2008年
10 柯占英;面向可持续经营的杉木人工林栽培制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16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816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