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利益代际衡平法律制度构建
本文选题:生态利益 + 代际衡平 ; 参考:《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摘要】:生态利益代际衡平是指生态利益在代与代之间的公平分享。生态利益代际衡平法律制度是实现生态利益代际公平分享的重要法制保障。建构生态利益代际衡平法律制度须建立后代代理制度,以弥补后代主体缺位的不足;建立生态利益代际规划制度,对生态利益代际衡平做出预先安排和设计;建立生态利益代际转移制度,保证后代享受更多的生态利益。
[Abstract]:Intergenerational balance of ecological interests refers to the fair sharing of ecological interests between generations. The legal system of ecological benefit equ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legal guarantee to realize the fair sharing of ecological benefits. To construct the legal system of ecological intergenerational balance,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the agency system for future generations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main bod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set up the system of intergenerational planning of ecological interests, and to make advance arrangements and designs for the balance of ecological interests among generations.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 of ecological benefits to ensure that future generations enjoy more ecological benefits.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利益衡平的法制保障研究”(项目号:12BFX120) 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城乡一体化视域下我市生态福利制度研究”(项目号:201406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舒基元,姜学民;代际财富均衡模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年03期
2 舒基元,姜学民;持续发展中资源管理代际概念再认识[J];生态农业研究;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颜运秋;陈健誉;;集体合同纠纷与公益诉讼[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8 伏创宇;;论公务员不服从违法命令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9 陈宏光;;新时期法治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十七大报告蕴含的法治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10 郑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阳;;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燕;;异种角膜移植的伦理考量[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田翠琴;赵乃诗;;公平正义: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核心理念[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晓;洪亮平;;“再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创新方法初探——基于广东省“三旧改造”规划的辩证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光辉;;伦理视野下的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刚;;环境法律关系客体新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吕晶;朱晨晨;;绿党对宪法基本原则的挑战[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耿莉;;生态利益的形成机理及其功能的研究[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4 史玉成;论环境立法的终极目的——兼论可持续发展价值观[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许娟;;论生态利益表达权利的实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谢艳艳;;论环境法的价值[J];知识经济;2011年07期
7 杨莉;;少数民族生态利益与民族生态政策创新[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8 梅宏;;生态损害:风险社会背景下环境法治的问题与思路[J];法学论坛;2010年06期
9 周辉;环境法只能调整生态利益在人与人之间的分配[J];东南学术;2004年05期
10 贾亚男;;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效应分析——以新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裴宏齐;;浅论环保法修改背景下的环境权——以环境权主体界定为视角[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2 李丹;;海洋自然保护区立法基本原则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王超宇;邸永召;;生态补偿制度之探究——以正外部性的生态补偿为视角[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4 谢慧;;中国加入WTO后的环境资源法制改革[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5 樊英;;论环境资源法的独立性之源[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6 梅宏;;生态损害: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法研究不容忽视的问题[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7 周冲;;论刑法中受保护动物的范围——从生态利益的独立性角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蒲俊丞;王江;;论跨界河流生态受益者补偿原则[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培超;论生态正义[N];光明日报;2005年
2 东泓;人与狼的博弈[N];国际商报;2004年
3 顾大炜;关停生态林区石矿为何起风波[N];中国矿业报;2003年
4 周训芳;《森林法》应修改为《林业法》[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5 欧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N];中国民族报;2002年
6 记者 吴信华;生态园:有特色就有生命力[N];广东科技报;2002年
7 朱四倍;“绿色”GDP离我们有多远?[N];工人日报;2003年
8 白益民;必须注重提升增长质量[N];山西日报;2003年
9 小飞;荷兰经济为何出现强劲增长[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赵启文;推行绿色营销 发展绿色经济[N];云南政协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春荣;生态政治的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梅宏;生态损害预防的法理[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马涛;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生态要素流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4 李永宁;生态利益国家补偿法律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李焰;环境行政违法行为的效力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2 王姝丽;论我国环境刑法法益的立法完善[D];吉林大学;2007年
3 王婧;基于能值分析的中国对外贸易生态利益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叶剑;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D];厦门大学;2000年
5 郜永昌;农地使用制度的法学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王婷;论可持续发展观下环境立法之目的及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谷海霞;我国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戴尊红;生态道德教育与理性生态人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梓;环境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与民法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10 刘兆兴;环境刑法的价值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27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827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