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环境侵权中不可抗力损害分担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2 13:23
【摘要】:现行环境立法中不可抗力损害分担在主要依据"偶然事件由被击中者承担"规则的同时,还强调了依据侵权人主观过错程度。这种考虑了侵权人主观过错程度的"偶然事件由被击中者承担"的环境侵权中不可抗力损害分担规则,虽然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效率理念,但是缺乏充足的理由支撑进而面临颠覆性的存在危机。因此,在环境侵权领域,我们必须继续探索并重构科学的环境侵权中不可抗力损害分担规则。基于环境侵权风险承担理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未来环境立法中,建议依据环境侵权风险承担规则(包括可控制性规则、可预见性规则、效率规则与经济能力规则)进行不可抗力损害分担,以促进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Abstract]: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the allocation of force majeure damag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rule that the accidental event shall be borne by the hit person,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emphasizes the degree of subjective fault of the infringer. The force majeure rules in environmental tort, which take into account the degree of subjective fault of the infringer, "the accidental event is to be borne by the hit person", although it embodies the concept of efficiency in modern society, But without good reason to support and face a subversive existential crisis. Therefore,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tort, we must continue to explore and reconstruct the scientific rules of force majeure damage sharing in environmental tort. Based on the rationality and scientific nature of environmental tort risk assumption theory, in the future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environmental tort risk bearing rules (including controllable rules, predictable rules) should be adopted. Efficiency rule and economic ability rule) share force majeure damage in order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friendl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society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的环境资源立法与实施研究》(05JJD820008)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罗万里;论不可抗力的风险分配与公平原则──兼与王利明、崔建远教授商榷[J];河北法学;2000年01期

2 刘凯湘,张海峡;论不可抗力[J];法学研究;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维福;;论环境行政补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陆维福;蒋艳红;;论环境资源行政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实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闫洪洋;朱绍辉;;论我国林业行政许可制度[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4期

4 陶芳杰;;环境侵权经济分析之局限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5 曲道凯;陆志明;叶轶;;论石漠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法律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6 沈彩萍;;偶合环境侵权责任之探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0期

7 乐小芳;;中国水资源刑法保护的立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3期

8 李雪;;我国环境权研究的反思[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张建伟;危害环境行为入罪化的建构与实施[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周启梁;;资源环境立法的权利本位困境与出路[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慧琼;;着力解决农村工业化与环境污染的矛盾问题[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温志勇;;浅析公众参与环境决策[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许伟煌;;浅析环境权的界定和性质[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4 谷海霞;;南水北调生态利益补偿法律制度探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许曼曼;;我国节水型农业法律制度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海嵩;;论限期治理的法律属性——一个“法解释论”的尝试[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俏;;浅析《水污染防治法》中饮用水源的保护[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宋宗宇;;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规则创新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志伟;;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邓海峰;李燕;;论环境法制建设中对行政强制机制的监督[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2 盖凯程;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曲涛;船舶碰撞损害赔偿责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朱鹏飞;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5 黄润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任峗;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蒋Y,

本文编号:2179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179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d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