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我国环境治理法律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6 15:43
【摘要】: 本文从环境治理模式出发,通过对环境治理的要素、原则、手段及结构分析等基本概念的阐述,结合对环境治理法理探源的研究,对比发达国家环境治理模式的逐步演进,总结出我国现阶段环境治理的结构缺欠、道德风险及治理失效的根因,以及目前我国环境法功能的缺失。继而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我国环境治理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环境法在环境治理结构改革中的努力方向,即通过对政府、环境NGO、公民个人等多主体地位的重新确认,促进环境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成由末端控制、个别化救济向源头控制、社会化救济的转型,完善司法体制,确立公益诉讼制度,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多元主体、多种制度安排的环境治理法律模式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concepts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uch as the elements, principles, means and structure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gradual evo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model in developed countries by combining with the research on the source of the legal principle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ficiency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tructure, the causes of moral hazard and governance failure, and the lack of environmental law function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n,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our countr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irect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in the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tructure, that is, by reconfirming the multi-subject status of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NGO, individual citizen, etc.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from terminal control, individualized relief to source control, socialization relief, perfect judicial system, establish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ystem, and construct pluralistic subject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Legal Model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based on various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瑞灼;;环境公益诉讼“救济基金”值得期待[J];法治与社会;2010年06期

2 孙瑞灼;;环境公益诉讼“救济基金”值得期待[J];环境保护;2010年08期

3 孙瑞灼;;如何破解环保法庭“无案可审”的尴尬[J];环境保护;2010年22期

4 吕忠梅;;论生态健康保护的法律机制:环境公益诉讼[J];前进论坛;2010年01期

5 李春林;;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J];人大研究;2007年10期

6 唐忠辉;;以公益诉讼促环境维权[J];环境教育;2010年02期

7 孙瑞灼;;“救济基金”值得期待[J];环境;2010年05期

8 汪劲;;中国环境公益诉讼:何时才能浮出水面?[J];世界环境;2006年06期

9 王灿发;;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及其争议[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沈玉军;;试论六五普法期间环境公益诉讼[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锡祥;柯水根;王利群;;舟山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营造建设用地问题初探[A];“土地整理与城市化”研究文集[C];2003年

2 朱留财;;从西方环境治理范式透视科学发展观——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为案例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成亚曼;;如何摆脱环境困境:中国古代环境思想的启示[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4 吕美怡;;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蔡学恩;;环境司法专门化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律实践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张金政;孙国峰;石雷;张会金;唐宇丹;梁松洁;;环境治理中的北方木质藤本植物资源[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7 张俊;蒋国龙;;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生物处理[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6年

8 吴天霁;;加大海南农村环境治理力度保证农村饮水安全[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邹方敏;李同宣;赵风国;李晓斌;;实行动态推动机制持续快速治理环境污染[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艳萍;;推进新农村建设,环境问题不容忽视[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瑞灼;社团环境公益诉讼第一案的破冰意义[N];农民日报;2009年

2 孙瑞灼;环保社团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值得期待[N];大众科技报;2009年

3 孙瑞灼;让公众成为环境公益诉讼主体[N];中国环境报;2009年

4 记者 雷晴 通讯员 唐时华 本报评论员;云南环保法庭全国最多[N];昆明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屈遐 本报见习记者邓慧玲;佛山首例环境公益诉讼判赔百万[N];中国环境报;2009年

6 武汉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所 秦天宝;浅论环境公益诉讼构建中的五大关系[N];中国环境报;2008年

7 孙瑞灼;检察院提环境公益诉讼值得期待[N];经济参考报;2010年

8 孙瑞灼;环境公益诉讼应提上法律议程[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记者 胡洪江;社团可提起环境公益诉讼[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晏耀斌;环境公益诉讼破局 大企业仍难撼[N];中国经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梅;基于多中心理论的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杜辉;环境治理的制度逻辑与模式转变[D];重庆大学;2012年

3 陈海秋;转型期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胡佳;跨行政区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张式军;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范俊玉;政治学视阈中的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梁凯;海泡石的矿物学研究与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8年

8 左正强;我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钟明春;基于利益视角下的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彦文;生态现代化理论视角下的荷兰环境治理[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玮;民族地区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周立坤;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基本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3 骆丽莉;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杨妮娜;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海涛;浅议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D];河南大学;2010年

6 苏翠芸;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法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沈玲玲;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曹英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破冰”案之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郑恩亮;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86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186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5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