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立法须加强公众参与
[Abstract]:It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that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al law is not high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iciency is low. This affects the authority of environmental law 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must be strengthened.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的强心剂[J];绿色视野;2011年06期
2 沈晓明;赵晓露;;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意义[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3 马丽;;周珂:公众参与是唯一的出路[J];法人;2011年09期
4 马珍红;;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5 王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浅析[J];江西化工;2011年02期
6 孟惠萍;牛志睿;;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7 李海芳;王铁铮;;论我国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0期
8 卢莎;刘颖辉;李铁新;石昌智;高栗;;当前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四川环境;2011年04期
9 黄政;;略论推进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法律保障[J];理论导刊;2011年09期
10 王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慧;鞠美庭;刘伟;王大为;;论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2 罗仙凤;刘强生;;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3 尹根成;盛志辉;郭洪光;乔冬云;;如何在社会服务行业环评项目中开展公众参与[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4 王佩儿;周琼;;宁波环评工作中的公众参与问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苏美蓉;刘仁志;程红光;杨志峰;;关于深化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几点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6 高超;阎伍玖;;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探索[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周玉梅;;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势在必行[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8 李喜燕;;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吴洁敏;林卫东;;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对比分析[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10 董涛;卓悦;张苑;;利用环保网站开展“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探讨[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川省成都市环保局 杨文涛;环境立法应关注农村[N];中国环境报;2009年
2 周雁凌 张金智;山东将制订环保公众参与办法[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 赵国清;让“公众参与”成全“法制环保”[N];沈阳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吴鹏;水电项目环评,应公开信息,公众参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5 步雪琳;环境法制建设取得新突破[N];中国环境报;2007年
6 郭薇;立法应更加重视经济手段[N];中国环境报;2007年
7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 陈贻健;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亮点[N];中国环境报;2009年
8 曲格平;正确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N];人民日报;2005年
9 曲格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10 陈墨;阿海项目一大步,公众参与一小步[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俊杰;利益均衡视角下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张晓杰;中国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的政治机会结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3 陈昕;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5 马彩华;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熊鹰;政府环境管制、公众参与对企业污染行为的影响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王凤;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左佳;完善中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9 李丹;环境立法的利益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王国平;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媛媛;公众参与环境立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明媚;论我国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梁红琴;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安喜厌;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与民间环保社会团体[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吴敬涛;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D];河南大学;2008年
6 史玉成;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7 张艳娇;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构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王博;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9 王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张紫宜;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20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320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