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新能源法律与政策:特点、趋势及其启示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introduced laws and policies on new energy. Developed countries not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encourag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t also reflect the value of low-carbon legislation. In the next few years,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will still be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new energy legislation. Meanwhile, the integration of new energy laws and policies, the trend of politicization will become more prominent. In the future, China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ake the perfection of new energy legisl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ake low carbon as the legislative goal,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market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发达国家新能源法律政策研究及中国的战略选择”(09&ZD048)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2011年开放基金项目“欧美国家新能源法律政策研究”(2011B001)
【分类号】:D9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化;;澳大利亚能源安全的法律政策保障及其借鉴[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杜群;廖建凯;;德国与英国可再生能源法之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评论;2011年06期
3 吕江;;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与新能源立法的制度性设计——以英国《2010年能源法》为例[J];法学评论;2011年06期
4 杨泽伟;;论气候变化对人权国际保护的影响[J];时代法学;2011年01期
5 赵宏图;黄放;;奥巴马能源新政的战略含义[J];世界知识;2009年16期
6 井志忠;;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J];日本学论坛;2007年01期
7 杨泽伟;;碳排放权:一种新的发展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扬;朱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几个问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吕维霞;李茹;屠新泉;;新形势下政府气候变化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甘钧先;余潇枫;;全球气候外交论析[J];当代亚太;2010年05期
4 刘军;;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合作机制的前景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0年01期
5 刘叶志;;关于新能源界定的探讨[J];能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6 艾良友;郗永勤;;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探究[J];能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7 于宏源;;环境容量与能源创新——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二元博弈视角[J];国际观察;2008年06期
8 齐皓;;国际环境机制的差异性原因[J];国际政治科学;2009年02期
9 齐皓;;国际环境问题合作的成败——基于国际气候系统损害的研究[J];国际政治科学;2010年04期
10 毛艳;;中国气候外交议题策略探析[J];国际展望;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何宏涛;;我国水泥企业CDM项目研究和开发现状[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徐婷;;自由制度主义国际合作理论的成就与不足——以国际气候变化合作制度为例[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3 姜姝;;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博弈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4 王守雷;高宇;;浅析清洁发展机制的理论基础[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5 王婷;郭丕斌;;能源技术创新:理论、实践与启示[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春瑰;;气候治理的国际合作制度的生成、演化与未来走向——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前军;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黄全胜;环境外交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李红利;中国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难题及对策机制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白嵘;中国参与国际环境机制的理论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李明勋;解析京都议定书的作用与局限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王江丽;全球绿色治理如何可能?[D];浙江大学;2009年
9 雷鸣;日本节能与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龚莹;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淑珍;HIT太阳电池硅片处理及复合透明导电膜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颜婷婷;环境安全中的南北合作与冲突[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杜莉;清洁发展机制下的中国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4 徐文文;论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张丹玲;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激励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王倩;国际气候制度中的国际环境合作[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罗少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潘凌;论清洁发展机制中制度风险与法律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卢晓辉;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徐立才;论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对全球气候问题的立场[D];苏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乐;日本的能源政策与能源安全[J];国际石油经济;2005年02期
2 李艳芳;岳小花;;论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的构建[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3 E.A.里格利;俞金尧;;探问工业革命[J];世界历史;2006年02期
4 何德功;日本的新能源计划[J];环境经济;2005年06期
5 文贯中;市场机制、政府定位和法治——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匡正之法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1期
6 周业安;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0年05期
7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晓晶;汤铎铎;林跃勤;;全球失衡、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的复苏[J];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学理论反思"课题组;刘迎秋;;国际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反思[J];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9 俞金尧;;近代早期英国经济增长与煤的使用——西方学者研究经济史的新视角[J];科学文化评论;2006年04期
10 邱建群;;生态危机与能源转换——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原因之新解[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楼洪志;黄武;寿亦丰;;日本、韩国农村新能源利用和环境技术考察报告[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相伟;;碳排放强度视野下的中国经济“低碳化”[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年06期
2 齐晔;;从实际出发,走中国低碳化道路[J];绿叶;2009年01期
3 张晓妹;;中国应积极面对碳关税[J];科技和产业;2010年11期
4 侯鹰;张杨;;低碳经济发展途径初探[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年08期
5 邓海峰;刘玲利;;论能源立法的低碳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舒涵;;低碳农业趋势所在[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0年03期
7 季学生;季学明;;我国现代农业低碳化道路的选择建议[J];上海农业科技;2010年05期
8 ;保定打造新型低碳城市[J];城市规划通讯;2009年16期
9 贾敏;徐冉;杨长明;张亚雷;;固碳技术在猪场废水低碳化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年09期
10 胡兆量;;低碳化和高端化:北京建设国际大都市两议[J];城市问题;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寿绵;艾军;;水泥行业低碳化生产方法和设想[A];第三届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联合会年会文集[C];2010年
2 王中雨;;旅游业低碳化的若干问题研究[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范荣华;;物流业低碳化发展思路的探讨[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毛振国;;实现商业低碳化的路径选择[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肖至圳;;商业低碳化建设重点选择及建议[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薛小荣;郑传亮;;实现商业低碳化的对策建议[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窦文章;赵玲玲;;低碳化与商业模式创新[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李晓慧;;中国商业低碳化发展模式和机制的路径选择[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邓舒洪;施育青;金e,
本文编号:2402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402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