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法律制度的特征、体系与评价研究
[Abstract]: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legal system and system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y, and analyzes the process and main contents of the legal system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in China. It also evaluates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aning of the protection and paid use system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various special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ystematically combs out the norm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the current policy and legal system.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process and system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y is evaluated, and finally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研究”(08BJY072)
【分类号】:D922.6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群;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创新——环境法概念的复元和范畴的重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马晶;论环境权的确立与拓展[J];长白学刊;2001年04期
3 周道华;人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解读2004年宪法修正案[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李水生,吴志良;论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J];重庆环境科学;1997年06期
5 张世增;关于在我国立法中确立公民环境权的思考[J];当代法学;2003年08期
6 沈木珠;WTO环境规则与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及创新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陈泉生;论可持续发展立法倾向[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闫向荣,黄庆明;中外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体制比较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陈泉生;论科学发展观与法律的生态化[J];法学杂志;2005年05期
10 王炼钢;;马克思恩格斯继承权理论与中国遗产税[J];法制与社会;2006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许伟煌;;浅析环境权的界定和性质[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彭宇文;张朝强;;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金璇;;论排污收费制度的发展与完善[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4 常丽霞;叶进;;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政府环境管理职能刍议[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汪劲;;论中国公众的环境权益与环境决策中的公众参与[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6 孔寒冰;;试论“三个代表”政治现象的产生过程[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艺林;论高等教育的批判功能[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袁明鹏;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及其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梁飞;海洋经济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臧漫丹;城市循环经济的治理理论与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许诏智;贸易自由化与可持续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姜山;发展党内民主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伟芳;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陶伦康;循环经济立法理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高艳荣;基于生态效益的税收制度重构模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梅宏;生态损害预防的法理[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万进;论环境侵权与环境权的救济[D];郑州大学;2001年
2 杨钦;环境污染侵害排除民事责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刘文燕;论生态侵权[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段洪波;论环境权的伦理基础[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5 范青山;WTO与我国环境行政救济制度的改革[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6 李玉荣;中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7 汪屏;论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刘学文;环境侵权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李慧玲;环境权宪法化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徐卫进;区域生态保护的立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赓良;对壳牌石油公司HSE管理体系的几点认识[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2 李秋洪,袁泳,陈永芳;论AA级绿色食品生产的技术保障体系[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1年04期
3 张波;徐富春;孔益民;李顺;;国家重点污染源监控数字工程体系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年01期
4 朱其兆;;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及环境保护标准的正确使用[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S.P.Hughes,杨建强,罗先香;地质学应用于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两个方法[J];世界地质;1997年01期
6 姜文兵,万承永,郭英荣;江西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的构建[J];江西林业科技;2003年06期
7 张秋根,魏立安,郭英荣;江西省湿地生态监测体系的构建[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姜爱林;钟京涛;张志辉;;城市环境治理模式和体系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王迅;;绿色建筑投资与效益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8期
10 张凤娥;;论我国现阶段环境监测体制[J];北方环境;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包存宽;何佳;周影烈;黄丽娇;黄爱兵;;环境规划体系创新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2 尹常庆;尹常健;;对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责任追究体系的探讨[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3 刘延龙;李艳娟;佟晓静;;对加快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生态体系建设的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4 李玉科;孟繁义;时伯华;;“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体系”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中的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5 卢宁川;董宁平;朱忠湛;王庆九;刘海滨;冯效毅;;在中国尝试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方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6 杨文刚;黎明锋;;湖泊生态气象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方法初探[A];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罗吉;;加强政策法律引导,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A];第二届环境保护市场化暨资本运营与环保产业发展高级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丽华;环渤海区域生态需政策法律呵护[N];中国矿业报;2006年
2 木佳;环渤海区域生态呼吁政策法律呵护[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3 叶雷 湖北 教师;今天,,该如何纪念世界环境日[N];华夏时报;2007年
4 通讯员 李同斌 胡根良 杨奉明 马红涛;汶上文明生态小康村领跑新农村建设[N];济宁日报;2006年
5 叶雷;今天,该如何纪念世界环境日[N];中国商报;2007年
6 刘环宇;关注湿地状况 保护生态环境[N];齐齐哈尔日报;2008年
7 铁铮;人大附中学生呼吁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制度[N];科技日报;2006年
8 王巍 叶国春;丰宁 阻风源 固沙源 涵水源[N];中国水利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维春;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海;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船舶油污国家损失索赔体系[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2 鞠丽华;循环经济立法若干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宋睿;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谢仁岩;核电厂核安全监督管理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李桂林;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6 曹广华;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环境管理技术方法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7 斯庆图;西部牧区草原生态保护的法制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8 王轩;欧美碳交易对我国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建设的启示[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高娜;陕西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张召;低碳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的探索[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34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434622.html